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学习方式变革论文_胡晓春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学习方式变革论文_胡晓春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以课程观指导阅读教学行为,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成为语文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度学习语文,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习方式 科学评价

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生动愉快的学习过程,也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评价能力。怎样由传统的授受习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转变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堂结构的转变。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要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课堂的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主动投入,自主参与。这是新课程科学评价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之一。

(1)自主式结构。即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如学习《阿Q正传》,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小说,接着播放由作品改编成的电影,加深对内容的认识,然后提供学习目标及要点:分析阿Q的思想性格,特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品味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最后阅读读本与《阿Q正传》相关的一组评论文章,形成学生自己的科学理性思考。

(2)讨论式结构。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讨论、辩论和交流看法的过程中,解决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并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如《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上海的余党绪老师抓住“刘备的虚伪与否”展开讨论,选择刘备人生中的两个事件“三辞徐州”和“拒领益州”,让学生讨论“有无占领动机”“谢绝理由”“真实原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大有裨益的。他还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刘备与董卓、曹操三位主公的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虚伪不是天生的,而是环境造就与自我选择的结果”,拓展学生评价小说主要人物时的科学理性思维。

(3)探究式结构。即着眼于语文学习中的发现和探究,在学习新课前预先搜集相关的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学完课文后,对课文仍怀有兴趣作更深层的探究,提出自己的科学理性思考。如新课标规定的18个任务群中“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北京的吴欣歆老师以《诗经》为例为我们提供的课例。她让学生在课前先搜集《诗经》相关研究的资料,如《诗经》的植物意象、《诗经》中的女性爱情观、《诗经》的复沓章法、《诗经》的语言特色、《诗经》的男性人物形象美的描写等,让学生了解专题研讨的三步骤:选专题、做计划、写论文。进一步研讨21世纪《诗经》的研究方向,拟定本体研究、感悟型研究、关联性研究三大类型,进行深入探究,形成创造性的阅读评价。

(4)表演式结构。即通过表演的形式把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形象生动的具体内容展示出来。如学习戏剧单元《雷雨》、《哈姆莱特》等,不妨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将剧中的矛盾冲突具体化、形象化,给人以直观的印象,课后组织学生每人写一篇有关戏剧冲突的科学小评论。

2、学习形式的转变

(1)从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走向富于探究精神的能动学习。

传统语文学习注重读读背背,尽管读背对语文学习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学生在读背中可以领略题旨、体验情感、提高对文学的审美能力,但是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毕竟是机械的,它缺少自主能动的探究精神。互联网时代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知识环境要求教育要解放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在尝试中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真实情境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创造力的培养、科学的评价观贯穿在每一堂课中。

(2)从系统知识的学习走向课题的随机的学习。

传统的语文学习内容主要停留在学习系统的语文知识上,从语音、汉字、词语、短语、句子的基础知识到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阅读,再从各类文体的阅读到学习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尽管学习的知识很系统、全面,但学习方式仍很机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材经历了又一次变革。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改变了过去按知识分类的编排法,阅读部分打破了传统的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分类原则,淡化了文体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习专题的开发,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和对专题探究能力的提高。如学习李杜诗歌单元,就不再是过去的读读背背,老师串讲,而是一种研讨、评价,不仅要理解本诗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更要能结合过去所学习过的李杜诗,就他们的诗歌风格进行理解评价。

(3)从学科的学习走向综合的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要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必须学会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转变,不仅要充分利用书本知识,更要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使自己的大脑更渊博。如“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学习,分为五部分——关注并调查社会热点;策划并参与当代文化活动;探索并评价当代文化现象;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策划民俗文化的当代传承。宜昌的名师谭小红以“抖音”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自己制作调查问卷,拓展阅读网络热点时评,科学评价“抖音”文化。

(4)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

传统语文学习单一的以书本学习为主,在当今信息迅猛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无法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而且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如学习统编新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侧重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学生必须走进真实的情境中去深度学习语文,真的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引导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创设更多的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多留一些研究性作业,真正做到改小语文为大语文,变封闭的小课堂为开放的大课堂,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使语文教学的“方塘”“天光云影共徘徊”。

3、训练方式的转变。

教师先讲解定理或公式,接着让学生做有关的一些习题以巩固所传授的知识点,这本是理科的训练方式,但是在传统的授受习得的学习方式的支配下,语文教师将它同样用于语文教学,先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再让学生完成大量的练习。其实语文训练有自己独特的训练方式:听、说、读、写。

听——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听教师讲课,在听中感悟语言本身就是训练,当然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须让听力训练变得饶有趣味。

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之一。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采取开放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多种“说”的机会。

读——语文水平的高低,绝不是语文基础知识模拟训练所决定的,它主要取决学生阅读量的多少,丰富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各科文化知识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

写——写作是语文学习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巴金说过:“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情感要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只有让写作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学生才会有创造的欲望。

总之,要实现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须走出传统语文学习的误区,通过一系列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最终指向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形成科学评价体系,让学生的人生境界大气起来。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考试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变革[J].李倩,辛涛.基础教育课程.2018(19)

[2]高考分数标准参照解释的实践与思考[J].许志勇,刘欣.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03)

论文作者:胡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学习方式变革论文_胡晓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