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展望_高等学校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展望_高等学校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高等教育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一向重视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最高学府——太学,并且设置了“博士”。在近代,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落后了,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开始出现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旧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极其缓慢,1947年全中国仅有高等学校207所,在校学生15.46万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不断改革和调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配套,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层次完整、形式丰富多样、规模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办学规模有了较大发展。截至1995 年底,我国共有普通高校1054所。在这些院校中,本科院校615所,专科院校439所。1995年各类高校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520多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290万人、研究生14.5万人、成人高校在校本专科生235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种类型的高等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每10万人口中有大学生433人,每百名高中毕业生中有40多人进入普通高校深造。

——层次结构趋向合理。1994年普通高校专科在校生占全部在校生的53.6%;研究生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219所,博士授予点约2000个;有硕士授予权的高校471所,硕士授予点约7400个。

——专业结构不断优化。1993年国家教委新颁布了本科专业目录,专业种数由原来的813种减少到504种,拓宽了专业口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专业划分过细,适应性不强的状况。同时,增加了一批经济和科技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专业。

——业务培养质量明显提高。通过教学改革,高等学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有所改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加强。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达到104.0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0.07万人,教授31095人,副教授106520人。

——办学条件有所改善。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达13052.6万平方米。全国普通高校有实验室3.6万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1个,专业实验室58个,分析测试中心100多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到176.6亿元。图书资料已达45487万册。

——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队伍不断扩大,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高等学校现有科研机构1631个,专职研究人员3.14万人;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高等学校现有1191个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1.34万人。他们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承担了大量任务,每年开展的研究课题近10万个,鉴定科技成果约8000项,其中半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属国内首创。大量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近年来,高等学校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多方面发展的校办企业迅速兴起,有些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校办企业的兴起,不仅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增加了财富,弥补了教育经费的不足,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实践训练的场所。

——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合作逐步扩大。1978年以来,中国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各类留学人员22万余人,目前已回国8万多人;接受各国来华留学生约2万人;高等学校聘请外国学者、专家和教师来华任教或短期讲学已达4万多人。接受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近6亿美元。通过对外开放,广泛地吸取了国外的有益经验,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九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构想

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规定了九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是:高等学校培养的专门人才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国内,教育质量科学技术水平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到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要达到630万人左右,其中本科生180万人、专科生450万人;在校研究生达到18万人;18至21岁学龄人口入学率上升到8%左右。

为使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尽快上一个新台阶,九十年代我们将集中必要的财力,实施“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分期分批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1000个左右的重点学科,使其到2000年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争取有若干所高等学校在21世纪初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学术水平。

我们正处于一个改革的年代。在世纪之交,世界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和研究,不少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快改革步伐。中国也不例外。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中国高等教育面临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挑战,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要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中考虑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我们必须站在21世纪的高度,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在借鉴世界各国开展高等教育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未来世界和中国需要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以此为出发点推进改革进程,力争在下个世纪培养出一批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有竞争能力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为推动世界科技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高等教育应当纳入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去,积极进行调整和改革。在21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将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进程将大大加快,未来社会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在数量、结构方面,还是在质量、规格方面,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应当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以便为下个世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坚力量。

九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有两个重点,其一是体制改革,包括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及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方面内容。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其二是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是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以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

三、加强高等教育法制建设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中国的教育法制建设也加快了步伐。1980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方面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从9月1日起施行。从1978年至今,国务院相继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条例》等有关高等教育的行政法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规定》等一大批有关高等教育的部门规章。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也制定、出台了一些高等教育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高等教育法规的制定和施行,结束了我国高等教育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目前,我国正在抓紧制定《高等教育法》,并着手制定和完善《高等学校工作条例》等高等教育行政法规和其他部门规章,力争在本世纪末下个世纪初,构建高等教育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法律保障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维护教育关系有关主体的合法权益。

尽管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是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希望并存,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遇同在。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将蓬勃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带入美好的21世纪。

标签:;  ;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展望_高等学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