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吴华娇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35000)
【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心理护理对冠心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冠心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个性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个性化护理 护理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118-01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国民生活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已经成为一种危险疾病,对患者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因长时间治疗,往往给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致影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本研究对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心内科住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8~72岁,平均年龄(65.52±6.28)岁;病程8~11年,平均病程为(7.34±4.52)年。实验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26±6.28)岁;病程9~11年,平均病程为(8.24±2.38)年。所有入选患者均与冠心病诊断标准相吻合,语言沟通无障碍,无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等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等基本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只听同意书。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冠心病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指导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疾病相关知识的心理干预:患者由于生活环境、文化程度的不同以及医疗知识所具有的特殊专业性,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知识理解不够全面,从而产生对疾病的担忧以及恐惧感。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要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以及饮食、锻炼、预后等相关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尽可能帮助患者形成对冠心病的正确认识,纠正患者不合理的思想,降低患者对冠病的恐惧感【1】,并努力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关怀、鼓励,从新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加强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冠心病病情复杂、轻重程度不一,容易出现病情反复性发作,需要长期用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进而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出现的负性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运动等引导患者多与家人、朋友沟通,排除负性情绪的干扰。③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关怀,创造温馨的治疗环境:患者因长期受疾病的影响,身心都会出现消极改变。
因此,护士在工作中,态度应亲切温和,沟通中采用安抚性语言、认真倾听患者感受,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怀【2】,主动细致地告诉患者疾病的注意事项,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病情加重与复发。
1.3观察指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得分情况,其中两表均为20项,4级评分制(1~4分),SAS评分50分以上,SDS评分53分以上,为焦虑抑郁状态【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P<0.05),但实验组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发病后,病情容易反复、并发症相对较多,患者常因长期服药而缺乏治疗信心,致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据文献报道,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病率分别69%~70.4%、说明焦虑抑郁心理在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4】。病情反复恶化会增加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焦虑抑郁程度又会加重患者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给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冠心病治疗的同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烦躁、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个性化心理护理技术比较简单,护士经过培训后可以独立实施,护理效果显著,临床推广前景广阔,社会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田桦.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 2017(s1).
【2】朱丽燕. 心理干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 中
国保健营养, 2017, 27(18).
【3】黄玲凤.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7):3289-3290.
【4】 黄玲凤.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7):3289-3290.
论文作者:吴华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心理论文; 实验组论文; 性情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