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_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_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经之路论文,发展经济论文,发展中国家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有关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从90年代初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直到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 人们几乎都在肯定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些新兴工业国的崛起,使人们认为只要开放本国市场,经济就会高速增长。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蔓延和深化使人们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清楚地看到、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人们开始意识到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希望,也充满了危险。

其实,早在一个多世纪前,有人就看到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会给经济落后国家造成不良后果。19世纪德国最进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曾尖锐地指出,建立在当时英国工业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是以增进世界各国利益为出发点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它忽视民族国家的存在,只有利于英国的利益而不利于工业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他指出若是在落后国家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无疑是场灾难,李斯特提出了生产力理论,以此作为其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基础。主张德国和一些经济落后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抵御外国竞争、促进国内生产力成长。无疑,李斯特的理论是站在经济落后的德国立场上,坚信德国可以走不同于英国的道路实现工业资本主义。从历史发展的结局看,李斯特的预言实现了。19世纪80年代,德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10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就超过了英国,仅次于美国跃居第二位。但是,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当今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外部环境与当年德国大不一样。依靠保护主义的手段提高落后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其可行性越来越小。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劲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除了融进世界经济体系还有多少选择?

当代的经济全球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50、60年代新技术飞跃发展为它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跨国公司大规模的涌现为跨国经营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70年代末、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经济自由主义政策更推波助澜,使经济全球化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加速发展,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经济全球化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以及信息超越市场和国界进行扩散的现象。经济向全球扩张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就出现的趋势。15世纪末随着新大陆、新航线的发现,欧洲早期殖民者对美洲、亚洲和非洲展开了血腥的征服和掠夺。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前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把资本主义推向了机器大工业生产时代,它加工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向全世界销售自己的工业品,成为“世界工厂”。到1914年它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 是第一殖民大国。随后法、德、美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用工业品向亚非拉各国进行扩张。正是这种经济关系,使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逐步编织成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经济密网。19世纪下半叶起,美国依靠炼钢、电力和化工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建立起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以不足世界5%的人口生产世界47%的工业制成品, 并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之机进一步繁荣兴旺了国内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它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祥地,美国又一次利用技术优势,将世界经济密网发展成为不可分割的立体网络。所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看,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历史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延伸。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在其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着巨大困难。

(二)

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它们在战后初期的非殖民化浪潮中获得了政治独立,但在经济上仍严重依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整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虽然经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仍处于附属地位,在世界经济事务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发言权。发展中国家在绝大多数重要国际经济组织里基本上处于被支配、受控制的地位,甚至无力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共有130多个, 其地域和人口分别占世界总面积和总人口的67%和76.9%。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国情各不相同,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对它们的影响也不能一概而论。

石油出口国家凭借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获得了发展经济的充足资金,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增长。由于发达国家是石油等能源的消费大国,它们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很大,国际上石油价格的波动常给它们带来重大影响。它们是最早体会经济全球化双重效应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通过国际市场源源不断地输出石油,发展了民族经济,增强了国家实力,使昔日荒凉的沙漠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另一方面,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操纵国际市场有意压低油价,从而操纵产油国的经济命脉。虽然经过欧佩克组织的斗争,成员国夺回了制定油价和控制石油生产的权力,但是随着新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以及能源的多样化、节能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加上非欧佩克成员国的竞争,世界石油市场开始供大于求。石油价格下降,依靠高价获得较高收益的时代已成过去时。特别是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的占有比工业经济中对稀缺自然资源——土地和石油的占有更为重要,高科技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石油自然资源。凭借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就可跻身世界富国的独特现象将不复存在。80年代中期以来,石油出口国家认识到发展经济多样化的迫切性,不再坐享石油带来的富贵,而是通过自己的才智和双手开创新的财源。它们把目光从石油开采转向了石油加工,一家又一家石油加工厂出现在阿拉伯世界。它们之间不断加强合作,并向国外炼油业投资,购买美国等西方国家炼油厂和加油网的股权,与世界著名石油公司埃克森公司合作,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同时将石油收入投到农业、服务业和其他制造业中,努力实现民族经济的发展,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亚洲“四小龙”和拉美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则不同,它们根据各自的国情,适时地选择了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了本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然而,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冷战格局有直接联系。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给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大量经济援助,以防止社会主义制度的蔓延和保持其后院的安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更刺激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它们以美国的政治经济力量为轴心联合起来,自觉不自觉地融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国际局势的缓和,它们更多的依赖国际市场,采取了经济自由主义政策,特别是在金融领域。泰国在1992年取消了过去几十年采取的保护本国资本市场的管制,一下子向外资开放本国市场。在80年代汹涌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来临之际,轻而易举地得到大量外资,飞快发展起来。可惜它们没有利用这些资金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没有建立起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它们还缺乏雄厚的物质和资金保障,缺乏抵御国际资本巨额流动和大规模多种投机活动的能力。金融危机把它们冲击的所剩无几。

世界上不存在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益的事物,面对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与其指责、怀疑、恐惧、抵制经济全球化,不如反思如何适应它,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我们清楚地知道:资本全球化的基础,是开发新的领域以找到高利润地区,而不是发展和深化那里的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借助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发展和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迅速提高综合国力,从而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处境最艰难的是原料生产国。这类国家大多只生产少数几种农、矿产品及其粗加工,连普通的生活必需品都不能自给。这种畸形产业结构完全是过去经济殖民化造成的恶果,至今使它们在世界经济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国际市场上农矿原料及其产品价格一落再落,它们的收入状况就不断恶化,靠举债度日。1998年3 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提出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负债程度已经侵犯了个人和全民族的发展权。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大约为2万亿美元,其中2500亿是41 个“最不发达国家”欠下的。债台高筑的穷国无力周转资金来打破贫穷怪圈、寻求发展和加入世界经济。1995年,莫桑比克将预算中的33%用于偿还债务,3.3%用于医疗卫生,7.9%用于教育。尼日利亚的外债已近16亿美元,它每年要将国家的2/3资金用来还债。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这两个国家的人文发展指数在全世界排在第166和173位。两国的寿命期望值都在47岁以下,而位居前两位的加拿大和法国是80岁。债务是非洲背负着的十字架,它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通过整个国际社会的帮助来解决。债权国应重新调整债务,使债务国不仅仅得到生存的基本条件,还要有发展经济所必需的资金。在国际组织的协助下,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原料生产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出路。

发展与富强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它们都面临在世界经济中找到自己适当位置的问题。它们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水平各异,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与融入世界经济并不矛盾。要想发展经济,就不能置身于世界经济网络之外。今天,已不再是闭关锁国的年代,经济已不再是只运行在自己一国辖区内的列车。在这个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世界上,在这个发展谁也离不开谁的整体中,外部的经济环境至关重要。适应这个环境,制订符合自己国情的开放政策,成为世界经济整体的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繁荣进步的唯一选择。

(三)

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它作为合理开发利用世界资源的手段具有积极的一面。从长期的发展看,经济全球化的益处在于它使我们更加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使我们能以更高的效率进行生产,控制我们的环境,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早在两百多年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人亚当·斯密就曾解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视专业分工程度而定,而专业化的高低,则视市场范围而定。扩大的国际市场会带来较高的专业分工,有利于经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佳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全球生产力水平。从经济理论或经济发展史方面讲,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成长这一观点应当成立。但它有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在经济和政治上已联合起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类似的国家组成的地区性集团内部,才能希望有这种完全的自由化。当前世界范围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完全自由化是不可能的。所以,发展中国家首先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社会传统,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向更高程度的发展,在集团内部统一市场,建立共同协调机制,增强团体力量,以一个整体面貌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若追求过快地全面开放市场,只会造成自身被动。同时,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制定全球化规则而不再只是被动接受。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越深,就越需要国际协调,国际协调越发达、越有效,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的进程需要全球化的合作与全球化的管理,这种管理的本质就是要克服市场的盲目力量和无政府状态,把人类活动引向科学、理智、公正的方向。当前,日益完善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已经为实现全球化管理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国际社会缺乏的是公正、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发展中国家不能充分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它们只有参与制定全球化规则,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做到这点只有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才能实现。

亚洲金融危机是经济全球化的危机,也是彻底改变全球经济体制的大好时机。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国际经济新秩序不能只由几个富有的发达国家来确立,不能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排斥在外,全球化进程必须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美:皮特·恩加迪奥《对自由市场的信心危机》,转引美国《商业周刊》1998.10.19)

当前知识经济的兴起引起了各国普遍关注和重视。知识经济以信息为主导,以网络为载体,它传递的快速性、经济渗透的无国界性和与日俱增的空间覆盖性,使它在本质上就是以全球市场为导向的经济。随着下一个世纪知识经济的全面到来,必然是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地制定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国际合作机制,经济全球化的负效应就会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破坏,没有一个国家因此而得益。所以,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改变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被动局面和不利地位,与发达国家一道制定全球规则,不仅会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也会进一步促进发达国家经济繁荣,有利于发达国家。

标签:;  ;  ;  ;  ;  ;  ;  ;  

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