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发展观论文,快速健康发展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针对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如粮食供求关系紧张,固定 资产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等情况,中央采取了进一步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避免了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保持了 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既要看到宏观调控取得的成绩,也要重视当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采取正确的宏观调控,去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出现较快增长。扭 转了粮食播种面积连续下滑的趋势,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部分行业投 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经济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 显回落,一季度是43%,二季度28.6%,三季度是27.7%,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 资增速明显减缓。切实加强了经济运行调节力度,充分挖掘了煤电油运企业的生产潜力 ,积极努力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在宏观调控实施过程中,各项改革继续积极推进,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等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等迈出新步伐。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大 幅度增加,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 强。

但也必须清醒看到,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虽有 缓解,但基础并不巩固,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主要表现在:第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 收的基础不稳固。虽然去年粮食增产较多,但产需缺口仍然较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 涨幅度较大,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明显减少,农民急需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明显改变。第二,投资需求膨胀的压力依然较大。目前在 建和新上项目过多,投资扩张的冲动仍很强烈,投资结构也不合理,工业投资增长过快 ,城市建设规模过大,标准过高。前一时期投资增长过快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企业产 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明显增多,相互拖欠资金问题比较突出。第三,物价上涨的压力明 显加大。在过大的社会投资需求拉动下,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导致部分下游产 品成本明显增加。物价上涨中新涨价因素不断增加。如,去年7月份消费价格总水平为5 .3%,新涨价因素为0.8%,占涨价比重为15%。8月份消费价格总水平也是5.3%,新涨价 因素为1.6%,占涨价比重为30%。9月份消费价格总水平为5.2%,新涨价因素为2.6%,占 涨价比重为50%。10月份消费价格总水平为4.3%,新涨价因素为2.7%,占涨价比重为63% 。国际市场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较高,对国内物价有一定传导影响。第四,煤电油运继 续紧张,能源资源等约束矛盾仍很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高成本、低产出、低效益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为了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付出了消耗 大量能源资源和增加环境污染的较大代价,在某些方面已经严重超出了我们的实际承受 能力,在经济发展中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困难会更多 。第五,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值得密切注意。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 等问题引发的矛盾比较突出,群体性事件有所增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时有 发生。此外,就业压力巨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制约经济 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远未消除等,对以上这些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经济社 会发展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当前宏观调控的特点和给我们的启示

实践证明,一年多来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它具 有以下突出特点:

第一,这次宏观调控是一次见事快、动手早、具有预见性的主动调控。2003年针对经 济发展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适时适度加以调控。去年初,根据经济运 行中投资膨胀加剧、物价回升加快等新情况,紧紧把住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及时加大 了调控力度。下半年又明确提出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阶段,多次强调要注意防止反弹,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由于宏观调控及时 ,措施有力果断,避免了经济发生大的波动,使经济运行既不是硬着陆,也不是软着陆 ,而是使经济在适度增长区间内继续保持既平稳又能较快的健康运行。

第二,这次宏观调控是根据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发展不平衡性特点,把握全局、区别对 待,有保有压的调控。在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同时,又采取得 力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加大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在控制社会投资过快增长、信贷过度投放和土地过多占用的同时,又坚持从实际出发, 区别别对待,有保有压,该控制的要坚决控制住,该发展的要继续鼓励加快发展。既加 强社会供求总量控制、又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在宏观调控中坚持统筹考虑,综 合治理,突出重点,不搞急刹车,不搞一刀切,从而增强了调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三,这次宏观调控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施间接调 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根据市场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客观要 求,在宏观调控中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打组合拳充分 发挥合力的作用。在积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主要通过间接调 控手段正确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微观经济活动接受宏观调控意图,按着宏观调控信 号要求规范自身经济行为,根据宏观调控指引的方向和范围来加快企业发展,使市场主 体行为和宏观调控措施,通过双向互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达到宏观 调控目的。

第四,这次宏观调控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在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同时 ,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控。在宏观调控实 施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推进相关的各项改革,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来解决现实 中的问题。当前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实际上是旧体制机制的弊端积累造成的,要从 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大力推进经济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体制和机制,使它们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并真正发挥功能作用,从而使经济 运行的体制机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只有体制机制功能健全,市场调节作用才能规范,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从而促进经济又快 又好的发展。

这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仅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认识 取得了重要收获,推动着人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更 加自觉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快速 发展。

首先,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果,充分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 导思想。这次宏观调控使人们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了驾驭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能力。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总 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发 展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其基本内涵是: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 理;二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反映出我们经济工作 中的不少方面仍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无论是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 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那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 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切实加以全面贯 彻落实。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我国实际状况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我国在50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和20多年经济改革的实践中,所取得的又一个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它是对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其次,宏观调控的正确实施,说明经济增长出现大幅波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的 重要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受市场机制以及 其他因素影响,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出现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的一 个基本特征。关键是如何防止和避免出现大的波动,或出现波动后如何进行有效调控。 一般来说,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容易出现投资膨胀乃至整个社会需求过度扩张,甚 至引发严重通货膨胀,而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则容易出现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生产 过剩,引起价格水平急剧下滑,甚至形成严重通货紧缩。要尽量避免上述两种情况出现 ,一旦出现也要使其保持在宏观管理可控制的范围内。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根据经 济形势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宏观调控会有不同的政策取向、操作步骤和实施重点。要 严格防止经济出现失控,就必需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根据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和发 展趋势,来提高应对市场经济波动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根据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 要求,宏观调控要适时适度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及时熨平经济波动,采取有效调控措 施防止经济增长中出现大幅波动,从而使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稳定发展。

再次,宏观调控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搞好宏观调控都是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现代市场经济是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法国经济学家在 1985年来我国就讲过法国就是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总的来说,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 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是相辅 相成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 性作用,同时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也要自始至终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要根据市场 经济中不断变化的社会供给和需求,投资和消费等情况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它们是 现代市场经济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注意克服市场本身 波动性和盲目性的缺陷。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尽量减少用 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运行。利用市场机制,能够增加微观经济活力,实施宏观调控有 利于克服市场经济波动性和市场调节的盲目性,二者有机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必然要求。

第四,宏观调控体制和机制还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说明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继续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宏观管理与计划经济宏观管理有根本不同,第一,调控基础不同,计划经济是建立在 计划机制调节的基础上,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市场机制调节的基础上。第二,调控对象身 分不同,计划体制下,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市场经济的企业 是市场主体,有独立经营自主权的商品生产者。第三,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不同。计划 经济是用行政手段直接进行调控,市场经济主要是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间接进行调控 ,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目前,宏观调控体制和机制在上述三个方面都很不完善。 首先市场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市场机制难以正常发挥作用; 其次市场主体不完善,有些国有企业新体制新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对市场信号反映 不灵敏,它们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再次,宏观调控体制不完善,税收体制、金 融体制和投资体制还需要深化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将投资权切实交给企业,税 收对国企、民企、外企要一视同仁等,都是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完善法律 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另外还要进行政府职能转换,政府要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 一个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只有上述这三个方面改革到位,才能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市场,市场调节企业的运行模式。只有在市场主体对市场信号反映 灵敏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根据体现宏观意图的市场信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市场功 能健全、市场发出信号才能及时反映出市场供求状况。只有宏观调控体制完善,才能对 不断变化的市场信号所反映出的供给和需求、投资和消费等情况进行有效调控,从而使 经济减少大的波动,促进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健康协调运行。目前这三个方面的改革任务 还没有完成,这说明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制和机制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攻坚战,需 要政府各个部门的配合,通过改革的办法,整体推进,统筹协调,才能最终建立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制和机制。

三、保持今年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 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要坚持把 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保持明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着眼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今后长期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确保今年经济快速平稳发 展,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要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 展。虽然宏观调控已取得积极成效,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制约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障碍还没有消除。从当前看,进一步加强“三农”等薄弱 环节,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抑制物价大幅上涨,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 体制机制,都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充分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 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一样都始终贯穿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全过程。在宏观调控的实施中要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抑有扬的原则 ,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和重点。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运用经 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运用好价格、税收、利率、财政贴息等经济杠杆。进一步深化改革 ,把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措施规范化、制度化。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 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既要合理调控总量,又要优化调整 结构。严格把握物价走势,切实把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要抑制生产资料 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涨,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要加强市场 物价监管,搞好价格监测,正确引导社会消费者心理预期。

第二,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由于农业基础还 不牢固,去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方面带有恢复 性质,继续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任务非常艰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重视发展农 业,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 金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 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继续实行对种粮农 民的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 制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提高耕地质量。继续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 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认真落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的各项政策措 施,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要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推动农业技 术进村入户。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 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第三,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结构调整的中 心环节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打造知名品牌,健全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要从体制机制创新 入手,坚持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相结合,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着力培 养各类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节约能源、资源是优化 结构的重要目标。缓解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必须扭转高消耗、高污染、 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 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 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实行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引导 全社会树立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切实做到从 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推进城镇化健康 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要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 ,严格保护和节约用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正确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合理把握城 镇化进度,积极稳妥实施城镇化战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第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 同发展,这是一个完整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根据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结合本地经 济特色,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促进产业在地区之间合理转移。各地区要积极发展 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增强本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形 成以市场为纽带、以当地经济优势为依托、互利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实施西部 大开发战略,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 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企业改组、改造。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研究制定出台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鼓励东部地区继续较快发展,不断提高经 济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 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

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 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建 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鼓 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进一步完 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调控的有效性和调控手段相互配合的协调性,继续深化财税体制 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加快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理顺经济关系,规范经济秩序,完善经济法律制度,要及时将比较成功的改革措施和行 之有效的政策条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化、制度化。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改革方向,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敢于攻坚、锐意推进,又要兼顾 各方、积极稳妥,全面把握好政策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综合配套,统筹协调 ,使改革措施有机衔接、相互促进、真正落到实处。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首先,加快转变外资增长方式,推动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 质取胜转变,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积极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提高传统出口 商品的质量、档次和售价,增加自有品牌的出口,限制资源型和高耗能商品出口,促进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其次,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 结构,把引进外资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结合起来,鼓励外商投资高技术 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参与西部 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建设。再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同国外的 经济技术合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开发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 国经营。推动更多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合作开发能源资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 作。鼓励我国有竞争优势的轻工纺织、家用电器、民用船舶、机电等行业以成熟技术和 设备向新兴市场转移。要用好世贸规则,减少贸易摩擦,切实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

第六,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 须着眼于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努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实施 积极就业政策,把促进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解决 就业问题,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特别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 产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统筹各方面就业工作,继续做好高 校毕业生就业、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认真 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努力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方式,一定要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在总结改革试点的 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从业 人员逐步纳入社会保险范围,提高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障参保率。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 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解决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 过大的问题,要加强对过高收入的税收调节,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强对垄断行业收 入分配的调控和监管,规范垄断行业收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取缔非法收入。要 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坚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逐步使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相应提高,逐步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高度重视处理好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国企改革等涉及群众 利益的问题。为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要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切实维护正常 社会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