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蕴宏
华润武钢总医院儿科 湖北武汉 430080
【摘 要】目的探究患有儿童孤独症的患儿在早期家庭护理的干预下出现感知觉提升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54例儿童孤独症患儿,分为对照组27例,护理组27例,依次采取常规护理与早期家庭干预。护理4月后,观察患儿的ATEC评估量表与ABC评估量表,并根据护理后患儿的症状程度评价护理有效度。结果 经过早期家庭干预护理后,护理组采取早期家庭干预护理方法后ATEC与ABC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4个月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儿的孤独程度明显降低,其有效率96.3 %,高于对照组48.1%,p<0.05.结论 对患有儿童孤独症的患儿采用早期家庭干预后,能够降低患儿的孤度程度。
【关键词】早期家庭护理;儿童孤独症;应用效果;观察指标
儿童孤独症好发于婴幼儿时期,且男性患儿是此疾病的高发群体[1]。此病的发病因素常受到遗传和宫内窒息,以及产伤等因素的影响。患病儿童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认知迟缓,以语言障碍和兴趣单一为主,患病儿童中有多半会伴随缓慢的精神发育症状,从而影响智力发育。此症状在恢复时,配合有效的家庭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兴趣空间,并能够降低患儿的孤度程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4例儿童孤独症患儿,分为对照组27例,男患儿17例,女患儿10例,年龄区间(3~8)岁,平均(6±2)岁,智力≧75的患儿15例,重度孤独的患儿16例,轻中度孤独症患儿11例,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27例,男患儿19例,女患儿8例,年龄区间(3~7)岁,平均(5±2)岁,智力≧75的患儿14例,重度孤独的患儿17例,轻中度孤独症患儿13例,采取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其护理措施主要为定期入院取药,并利用同龄阶段的幼儿玩具,刺激患儿形成多种兴趣爱好[2]。进行行为引导,提高患儿的交际能力。
护理组采用早期家庭干预护理模式,主要的护理方法有(1)交际能力引导:家长是孩子最信任的伙伴,孤独症患儿通常会便显出不爱说话,行为刻板等现象。在于同龄孩子进行游戏时,常不能融入到游戏中,为了引导孩子的交际能力,家长应该合理利用益智游戏,比如角色扮演,将自己作为患儿的朋友或者患儿喜欢的特定角色,增强游戏的互动性,引导患儿的交际行为。(2)兴趣培养:儿童孤独症患儿常表现出单一的兴趣爱好,比如特定的玩具,特定的行为等。护理时应该利用有趣的儿童玩具,比如说木马,接龙图片,橡皮泥,乐高等能够开发孩子智力和兴趣的玩具,结合丰富的语言解说,拓广患儿的兴趣空间。(3)心理关怀:患有儿童孤独症的患儿通常都会存在安全感缺失,轻微自闭,情绪敏感等现象。在进行行为引导的同时应该全面结合心理关怀。比如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时,要利用言语激励使患儿努力完成一件小事情。在此基础上,要注意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并给予积极的心理引导。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采取护理后ATEC与ABC指标评估,数值越小说明护理评价越高。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孤独症状的改善效果,其评价评价指标设定为:轻度孤独,中度孤独,重度孤独。其护理有效率根据轻度孤独的患者作为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用表示治疗结果的有效度,t作为检验值,n为单位例数,“%”代表治疗有效性的概率,利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测,计算p值域是否小于0.05,证明研究结果是否成立。
2.结果
2.1两组患儿采取护理后ATEC与ABC指标评估
护理组采取早期家庭干预护理方法后ATEC与ABC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患有儿童孤独症的患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语言障碍和智力发育迟缓两个症状[3]。此类疾病通常利用行为引导和心理教育可以起到明显的护理疗效。临床诊断时可配合脑电图与行为测试进行判断[4]。为了降低患病儿童的孤独症状,一般采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通过特定游戏的参与,多类型玩具的吸引和引导,能够有效提高此疾病的治愈效果。本文结合了具有临床特特征的54例儿童孤独症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护理组27例,依次采取常规护理与早期家庭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方式的护理有效度和ATEC与ABC的评价指标,发现经过早期家庭干预护理后,护理组采取早期家庭干预护理方法后ATEC与ABC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4个月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儿的孤独程度明显降低,其有效率96.3 %,高于对照组48.1%,p<0.05。因此,采取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能后提高儿童孤独症的治愈效果。
结合全文,对患有儿童孤独症的患儿采用早期家庭干预后,能够降低患儿的孤度程度。
参考文献:
[1]陆汝文,邹冰,陈玉珍.儿童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方法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2):28-30.
[2]肖秀云,杨峰,崔丽霞.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7):2645-2646.
[3]孙艳萍,李文艳.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9):149-149.
[4]张绍彩,仇爱珍.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护理干预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6,30(30):3786-3788.
论文作者:廖蕴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患儿论文; 孤独症论文; 家庭论文; 儿童论文; 孤独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