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祁占花 刘金艳

(青海省交通医院麻醉科 青海 西宁 810001)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61.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6) 04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脑外伤手术中采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6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并按麻醉方法不同分成瑞芬太尼组(53例)与舒芬太尼组(53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住院时间(14.5±1.7)d、气管拔管时间(3.4±1.2)min、及术后苏醒时间(3.1±0.5)min,均显著优于瑞芬太尼组的住院时间(18.6±2.1)d、气管拔管时间(7.8±1.5)min、苏醒时间(6.4±0.7)min(P<0.05)。 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时间,则无明显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脑外伤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苏醒时间早、麻醉可控性好,手术麻醉效果满意。

[关键词]急诊科;急诊脑外伤;瑞芬太尼;舒芬太尼

急诊脑外伤是急诊科非常严重的一种损伤,不但病情严重,而且病情进展迅速,抢救稍微延迟患者可能就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导致死亡事件的发生[1]。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约有一半以上的重症脑外伤患者死于伤后24小时内。 为此急诊手术成功与否是能否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而良好的麻醉效果则是患者适应手术的前提。术中、术后保证患者的血压、呼吸稳定,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2]。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6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资料,旨在观察急诊脑外伤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现将抢救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的106例对象,均为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手术住院患者。入选标准:无药物过敏史;精神正常;无严重肝肾疾病及心肺功能正常。 其中男66例,女40例。年龄21岁,最大72岁,中位年龄(36.1±6.7)岁。受伤原因:1例枪击伤,10例撞击伤,55例高处坠落伤,40例车祸伤,受伤至就诊时间15-60min。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106例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组,每组各53例,且全部病例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资料,无明显差异,因而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术前均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无创血压及心率等,同时均进行吸氧10-15min。动脉穿刺术中给予维库溴铵(0.07-0.15 mg/kg)与异丙酚 (1.5-2.0mg/kg)快速诱导插管,并严密监测动脉压,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先单次给予舒芬太尼 0.3-0.6mg/kg,输注速率:0.003-0.006mg(/kg·min),直至关闭硬膜,手术完毕后拔管。瑞芬太尼组给予瑞芬太尼0.1- 0.2mg(/kg·h)进行麻醉。术后将患者送至重症病房密切监测病情。

1.3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资料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3.0 处理,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百分率(%)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未出现一例严重不良反应,术后瑞芬太尼组寒战:3例,恶心、呕吐1例,头痛、头晕1例。舒芬太尼组寒战:2例,恶心、呕吐2例,头痛、头晕0例。比较两组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时间,详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平均苏醒时间及麻醉时间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舒芬太尼组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比较两组麻醉时间,则无明显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颅脑血管非常丰富,如果受到损伤,出血量极大,诊治延迟死亡发生率高。急诊脑外伤手术不仅时间长且手术复杂,对临床麻醉医师的要求亦较高。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麻醉师不仅要为术者提供足够的麻醉时间,关键还要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以控制术中心率、血压,减少出血量。

瑞芬太尼不仅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而且无蓄积作用,恢复迅速,因而麻醉深度容易控制。 舒芬太尼是新型强效阿片类药物,属于芬太尼的一种衍生物,其与血浆蛋白的亲脂性、结合率及与μ-受体的亲合力均优于芬太尼,镇痛效果与持续时间更长。

在急诊脑外伤手术临床麻醉中,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均可良好地控制患者心率、血压,与瑞芬太尼相比而言,术后舒芬太尼的苏醒时间则明显缩短[3]。本组研究结果,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后平均苏醒时间(3.1±0.5)min,明显早于瑞芬太尼组患者的平均苏醒时间(6.4±0.7)min(P<0.05),此外舒芬太尼组气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亦明显优于瑞芬太尼组(P<0.05),这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综上所述,舒芬太尼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术后患者苏醒时间早、不良反应发生率你,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婧.王志勇.于泳浩.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下脑功能区手术患者唤醒试验质量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10):1243-1245.

[2]林山.蒋晓芳.徐涛,等.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4):350-352.

[3]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七氟醚用于临床手术麻醉.赵洪旭[J].药物与人,2015,28(1):140-140.

论文作者:祁占花 刘金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  ;  ;  ;  ;  ;  ;  ;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祁占花 刘金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