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更要按新闻规律办事——兼论以领导人为中心的报道模式必须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报论文,更要论文,规律论文,模式论文,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内现在有许多令人生厌的现象,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充斥党报就是其中之一。
党委召开重要会议,党报自然要报道的,但是读者看到的报道又是什么呢,会议内容寥寥数语,大半篇幅都是领导讲话。领导人下基层调查研究,每行必报,每报必详,什么“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兴致勃勃观看”、“指出”、“要求”、“强调”、“特别强调”之类用滥了的词语满篇可见。即使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领导人的活动及其讲话也照例要占重要版位,且篇幅越来越大,而众多人民代表的发言,即使是真知灼见,也只能在次要版位,且压得不能再短。
领导人的活动见诸报端过去就有,并不稀奇,只是发展成为一种以领导人为中心的报道模式,这还是近几年的事儿。何况如今愈演愈烈,好像非如此就不是党报,党报就应该如此,所以委实有论一论的必要。
一
党报是一种什么报纸?顾名思义,就是党委的机关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其功能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其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叫上情下达;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要求,以为党委决策时提供参考,这叫下情上达。
其实,党委机关的许多文本形式都有这种功能。比如文件,党委有什么通知,基层有什么成功经验,都可以通过文件传达。再如简报,领导人有什么新的动向,社会上有什么倾向性问题,也可以通过简报上传下达。但是,文件、简报的上传下达与党报的上传下达决不一样。文件、简报是机关文本,只要文字不错,格式不错,照发即可。而党报则是一种报纸,报纸又是新闻纸,这一本质属性对党报作出严格规定:所有的上情要下达,所有的下情要上达,当然包括领导人参会、调研、讲话等活动,都必须以新闻价值的有无决定报道与否,以新闻价值的大小决定报道的轻重。否则,那就不是作为新闻纸的党报,而是文件、简报的放大。
这样,我们便触及到了造成“领导人活动报道充斥党报”现象的浅层原因:违背党报规律,不讲新闻价值。领导人的工作是繁忙的,外在的活动也是频繁的,大会讲话、小会商讨、表彰颁奖、开业剪彩、会见外宾、下乡调研、视察工地、年关慰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应该说,领导人的每项活动都有其用意,都有其工作价值,但是,并非每项活动都具有新闻价值,更不能说每项活动都同时具备了真实性、新鲜性、显著性、典型性、指导性等要素,从而具备了较高的新闻价值。然而,我们的党报却很少考虑这些,片面地认为既然活动的主体是领导人,那就具备了人物的显著性,从而也就有了新闻价值;而且认为职务越高,人物的显著性越强,新闻价值也就越不得了。于是只要是领导人的活动便统统报道。如果同时有若干领导人的活动,那就按官职大小依次编排见报。殊不知,仅仅具备“人物的显著性”一个要素,并非必定就有新闻价值,即使原本有新闻价值,也可能由于近期无节制、高频率的见报被冲销。
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领导人活动的新闻价值极高,诸如重要会议讲话出台影响全局的新战略,基层调研热点问题提出根本解决的新思路,但是由于报社情况不熟、研究不够、知识不足,“有眼不识金香玉”,最后以平庸的报道糟踏了一则重大的新闻。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不多的。总体看,造成“领导人活动报道充斥党报”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业务能力问题,而是如前所述的新闻观念问题。
二
如果对这一现象的探讨到此为止,那还是表面的、肤浅的。事实上,新闻观念问题也还只是表现,深层的原因是党报与党委关系的错位。
在党委机关报的新闻体制下,党报与党委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党委是上级,党报是下级;党委是大脑,党报是喉舌。一句话,党报要服从党委的领导,并以报纸新闻这种特殊手段完成党委交予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任务。如此明确的关系,又怎能发生错位呢?
大家知道,任何一级党委都不是抽象的,而是由为数不等、有名有姓的领导人组成的。但是,党委的多数工作是不可能集体出面组织的,只能由党委委派这位或那位领导人去操作。诸如召开党代会,工作报告要由领导人作;重大举措出台,要由领导人出面宣布;天灾人祸的处置,要由领导人牵头组织,等等。包括党委对党报的领导不可能集体出面实施,比如党委对近期报道有什么要求,党报有什么问题需要向党委请示汇报,也都是由领导人出面交待和接收。
这些工作行为方式本来是正常的,但久而久之便使人产生错觉,以至只见领导人,不见党委,只看到“领导人出面”这一现象,忽略了“党委委派”这一本质,从而在领导人与党委之间划上了等号。就连某些领导者本人也在繁忙的工作和众人的抬举中昏昏然。于是,领导人与党委的关系发生了颠倒,由党委的召集人和牵头人变成党委的代表和化身,由党委委派者变成凌驾于党委之上的“行空天马”。领导人与党委关系的颠倒,导致了党委与党报关系的错位:这种关系实质上已经变成领导者个人与党报的关系。
现在的党报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说你是报纸吧,你不讲新闻规律;说你是文件、简报吧,你的稿件多半是“本报讯”,有点非驴非马四不像。但是有一条十分明确,那就是领导人的活动铁定要报道,而且要放在突出版位。因为在如前所述关系错位的情况下,不报道领导就是不紧跟党委,不紧跟党委就是绝大的政治错误,犯有绝大政治错误的党报及其总编无疑是不合格的党报和不称职的总编。于是,只要是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不论有无新闻价值统统见报,不论新闻价值大小都突出处理。不予报道是政治问题,错莫大焉;报道过头是技术问题,无关紧要。
三
让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充斥党报真是无关紧要吗?并非如此。古语云过犹不及,害莫大焉。
首先是影响了党报正常功能的发挥。领导人活动每行必报,每报必著,谋篇布局“八股式”,用词遣句“空话套话式”,使党委的真正意图淹没其间,有价值的信息混迹其中,群众耗神费力也很难捕捉到,于是只好弃之不看。这是上情难以下达。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占居了大量版面和重要版位,反映群众呼声、愿望、要求的新闻便成了陪衬,很少大量报道,更上不到重要版位。这是下情难以上达。这样的报纸群众不满意,党委不满意,只有领导者个人满意,称为党报而无党报之功能,不是徒有其名?
其二助长了党内不正之风。按职务高低确定报道篇幅和版面位置,不突出群众,不突出党委,只突出领导者个人,对党内本来就有的官本位意识是一种鼓励,对整个社会也是一种误导。现在党内特别是一些领导人中有一种浮华之风,我以为新闻媒体难辞其咎。
其三是在报社内部酿成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由于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容易见报、容易大篇幅见报、容易突出见报,所以党报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便日益向领导人靠近,似乎官越大新闻价值就越高。于是,一些记者不是深入老百姓挖掘新闻,而是围绕领导人寻找新闻;一些编辑不是研究如何处理好新闻,而是琢磨怎样安排好领导人活动的报道。
总而言之,这种以领导人为中心的报道模式一误报纸,二坏党风,三毁人才,确实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四
怎么改?先看看以往的尝试。由于领导人活动报道偏多是各级党报面临的共同难题,所以各家党报都作过一些探索。办法种种,主要有两条。一是内部转变观念、业务培训,要求记者、编辑在报道领导人活动时按新闻规律办事,从新闻角度提炼主题、谋篇布局、取舍材料、行文运笔,而决不能搞平面报道。二是拟订关于领导人活动报道的规定,并请示批准以党委文件的形式下发,以便借助组织的力量规范报道,避免领导人活动的报道过多过滥。结果怎么样呢?短期内似有成效,但是不出两个月便恢复到原状。其中原因很多,在此难以一一分析,但是表明这还不是治本之策。
与许多同行探讨此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但是我认为,要在不改变党委机关报体制的情况下,使党报按新闻规律办事,特别是从根本上解决领导人活动报道充斥版面的问题,必须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党报真正进入市场。党报是党委机关报,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同时又是新闻产业,那就应该进入市场,去接受市场的检验和选择。报纸的新闻价值与市场的商品价值原本是相通的,所以我相信市场的选择是公平的,它必将容纳那些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市场的选择也是无情的,它必将舍弃那些确无新闻价值的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并从根本上改变以领导人为中心的报道模式,使党报步入按新闻规律办事的轨道。
江泽民同志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并指出党报的全部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各种观念激烈碰撞的今天,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怎么办?那就让我们从所面临的问题入手,先来改一改以领导人为中心的报道模式吧。
标签:新闻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