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络辨证的研究论文_金娇,吴增红

针灸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络辨证的研究论文_金娇,吴增红

金娇 吴增红

(海军安庆医院;安徽安庆246000)

【摘 要】通过对相关古代经络文献的整理研究及临床观察动眼神经麻痹的针刺治疗,以功能、病候、循行为指标,对比分析《奇经八脉考》及《内经》中的相关经脉,《内经》中的目黄、目不开及目锐眦痛与动眼神经麻痹的主要症状相吻合。结果表明:①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治疗本病的途径不同,奇经治本,正经治标,配合使用则可体现中医标本兼治;②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重点是调节跷脉功能;③动眼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与经筋病关系密切,在完善治疗及研究方法上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就针灸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络辩证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针灸;动眼神经;麻痹;经络辩证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294-01

目前针刺联合其他干预方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效果较为理想,与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临床上大多采用针灸疗法,配以电针、中药以及穴位注射等为辅,分经辨证取穴配合局部取穴为主的方法,在临床上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十分有效[1]。现阶段,我国对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研究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大多研究集中在穴位上,缺少全面系统的应用经络理论阐述中医治疗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对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络辨证进行研究,综述如下。

1中医对动眼神经麻痹的认识

在中医著作《日经大成》和《诸病源候论》中将动眼神经麻痹成为上胞下垂、雌目,认为动眼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经筋病之筋纵范畴。该病因外伤脉络、肌肉受损,或是肝风内动,或禀赋不足、风邪中络。以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祛风散邪、健脾化痰为治疗的基本法则。临床上治疗眼部疾病时,大多取少阳、阳明及太阳等穴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经络基础

2.1病候与眼有关的经脉

(1)斜视(复视)与《内经》中记载的“目黄”相似 ,与“司目之开阖”功能有关, 经中所言目黄并非指黄疸目黄,应当理解为眼睛昏黄,视力不足的目疾一般症状, 动眼神经麻痹因复视所表现的视物昏花及部分眶内或眶后炎症诱发的病例所见的球结膜充血可以依此论治。相关经脉 :手阳明、手太阳 、手少阴、手厥阴 、足太阳经脉病候。(2)眼睑下垂与《内经》中记载的“目不开”相似 ,与“司目之开阖”功能有关, 相关经脉:足阳明、足少阳经筋病候,跷脉病候。(3)头目疼痛与《内经》中目锐眦痛相吻合 ,尤其是足太阳经脉病候的“冲头痛 ,目似脱”(眼球像要脱出似的疼痛),相关经脉:手足少阳 、足太阳经脉病候 。

2.2功能与眼有关的经脉

古人直接记载的功能和眼有关的经脉有阴阳跷脉 ,司目之开阖。鉴于眼的视物、开阖功能与气血阴阳功能的关系和经脉循行基础, 优选功能与眼有关的经脉是督脉、任脉、阴阳跷脉、阳维脉、足厥阴 。

2.3经络辩证对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意义

动眼神经麻痹属中医“风牵偏视”范畴,在《诸病源候论·目偏视候》、《灵柩·大惑论》[2]等古书中早有论述。现代研究将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认为是淤血阻络、风邪阻络、肝肾亏虚以及瘀血阻络。经络是否气血充盈、畅通,在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以及动眼神经发病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各部分组织器官维持生理活动都是经络的作用,除此之外,经络还能定向传导针灸的治疗信息,使人体内阴阳气血虚实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目标。因此,要全方位的了解相关经脉及其对眼功能的影响,才能准确运用经络定向传导治疗信息的特点,进行有效治疗,使气血阻滞的经络部位得到疏导,才能保证精血上濡与目。合理的采用经络辩证,既能够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的理论精华,又可以提高针刺治疗效果。

3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

3.1单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

有相关研究表明,取风池穴(患侧),太阳(患侧)、四白(患侧)、合谷(患侧)。内斜视配瞳子,外斜视配攒竹,治疗32例,总有效率81.2%。吉洁等以局部选穴为主,配以循经取穴。督脉经穴位百会、风府、上星为主穴,足太阳经的睛明和攒竹、足阳明经的承泣、足少阳经瞳子和阳白、手少阳经的丝竹空以及经外奇穴太阳、鱼腰等眼周穴位,可以使针感直达病所,疏通眼部诸经脉的气血运行,气血运行通畅,则眼部筋脉得以濡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3]。苏云海等选取主穴:阳白透攒竹、阳白透鱼腰、阳白透丝竹空。配穴:内直肌麻痹配睛明、上直肌麻痹配阳白、下直肌麻痹配四白、下斜肌麻痹配瞳子。治疗37例,总有效率97.36%。邱蕊[10]取穴睛明、攒竹、阳白透鱼腰、丝竹空、太阳、球后、承泣、合谷(双)、太冲(双)、风池治疗6例,总有效率100%。王会珍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5例,取穴主穴:睛明、球后、瞳子、丝竹穴、风池、光明;配穴: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眼部穴位采用眼部内刺法,沿眼球和眼眶之间将针身刺入眼内,不提插捻转。结果:总有效率93.33%。

3.2温针灸电针配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4]

有研究人员认为动眼神经麻痹针刺治疗当取补益脾胃为主,而承泣穴为治疗该病之要穴。张自茹[5]等人的临床经验显示针刺可使微循环的调节及血流量改变,表现为血管通透性增加,紧张度降低,毛细血管流速加快,针灸具良好的调整作用,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营养代谢,加速恢复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取穴脾腧、肾腧、膈腧、足三里健脾补肾,升阳举陷,再加上艾灸的热疗作用,能够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增加机体免疫功能。配承泣、阳白、鱼腰、太阳、丝竹空、攒竹部局部穴位,活血通络,使面部筋肉得以濡润温煦;足三里、三阴交补气养血;太冲平肝熄风,诸穴配伍并采用中医电针、温针灸刺激以活血通络,使脾健气足,脾胃升降之职恢复正常,则清气上营于胞睑,使元气充、络脉通而上胞开合复常。由此可见,温针灸、电针联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此法疗效高、后遗症少、无不良反应,是治愈该病的较好的一种方法。

4 结语

目前,动眼神经麻痹在临床上多以针刺为主,结合穴位注射、电针、中药等其它方法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比常规西医疗法有优势。但在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机理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针灸疗法是以其局部配合分经辨证取穴,是有效且有较好远期疗效,优于其它疗法的方法,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谷忠悦,罗方. 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络辨证的研究[J]. 中国针灸,2010,30(02):129-132.

[2]张熙,安跟会. 经络辨证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J]. 甘肃医药,2015,34(10):800-801.

[3]羊春华,武平,周玉梅,陈白露,孙佳蕾,彭麒. 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研究进展[J]. 山西中医,2014,30(08):57-59.

[4]金溶宁,韩宝杰. 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04):681-682.

[5]张自茹,杜晨,文欣如. 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06):89-90.

论文作者:金娇,吴增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  ;  ;  ;  ;  ;  ;  ;  

针灸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络辨证的研究论文_金娇,吴增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