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隐含的历史知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视论文,知识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历史教材中渗透着许多易被人忽视而各种考试又经常涉及到的隐含知识。如果我们能真正弄懂弄通它们,搞清来龙去脉,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完善知识体系,而且还可以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中要重视隐含知识的挖掘和利用。对此,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首先,必须重视课文中的隐含知识。中学历史教材的正文内容简明,语言精练,由此而造成不少隐含知识。中国近代史上“1885年夏,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为何称“新约”?这相对哪个条约而言?原来,在《中法新约》签订之前,中国与法国在天津曾签订过两个条约:一是1858年的《中法天津条约》;二是1884年的《中法简明条约》。《中法新约》就是相对这两个条约特别是后一个条约而言的。又如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从宣言发表的时间来看,此时正是长征期间。若以此推断《八一宣言》是长征途中的中国共产党发表的,那就不符合历史事实了。1935年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建立工人阶级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当时,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的代表,响应季米特洛夫的号召,于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还受到了季米特洛夫的赞扬。课文中这样的隐含知识很多,如能通过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既可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又可增加学习兴趣。
第二,应该重视插图和地图的隐含知识。历史教材的插图,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性,减少了课本冗长的文字表述,往往同学们容易忽视它的隐含的知识。如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形象地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隐含于书刊之类的插图,如严复和他的主要译著图中,除《天演论》之外,还有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书名相异的《法意》等等。历史教材的地图则比较全面地反映某一时期、某一事件和某一地区的整个形势或面貌,也隐含着许多知识,这在世界史中尤其突出。在“帝国主义瓜分下的非洲”图上,表明19世纪非洲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亚两国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立国也是通过地图反映出来的,有挪威、瑞典、荷兰、西班牙、瑞士、阿尔巴尼亚和丹麦。象这样通过地图交待的知识点较多,有人也称之为“冷点”,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历史地图就很容易发现。
第三,教参和《考试说明》中的隐含知识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有些知识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要求,而课文只字未提,教学参考书上才补充的。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段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属于什么社会?教参明确指出: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从1957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后,还须重视《考试说明》中的隐含知识。《考试说明》所列内容要点一年比一年简明,但由此覆盖的知识面却一年比一年广。因此,在高考复习中,要注意挖掘《考试说明》中隐含的系统知识。如“中法战争”中,有关“东南海疆的战事”,《考试说明》只提“马尾海战”。另外还有“台湾建省”这一要点。在此,要注意补充系统的历史知识及概念:①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②到了近代,台湾屡遭列强侵略,清政府已看到台湾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③中法战争中刘铭传抗法;④台湾由府设省,乃至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半个世纪后回归祖国等一系列知识。这样,我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归纳和分析的能力,学会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历史的概念,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在其中了。
标签:历史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