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2年越南出口果蔬创汇4.3亿美元(论文文献综述)
刘成凯[1](2020)在《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日前,全球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而长期对华贸易逆差也引发了部分国家的顾虑。湄公河流域是中国周边重要合作地区,湄公河流域国家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近年来,除老挝外,该地区国家对华贸易均为逆差,其中越南和泰国的对华贸易逆差自2010年以来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缩小湄公河国家对华贸易逆差,消除各国顾虑,是中国与这些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促进进一步合作的重要内容。农产品是湄公河流域五国对华出口的重要产品,也是该五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随着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诸多问题与挑战也逐渐显露,切实解决好中国与湄公河流域五国农产品问题,扩大湄公河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利于缩小他们对华贸易逆差。本研究运用相关国际贸易理论,通过建立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并辅助相关贸易指数来对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为:缅甸、越南对华农产品贸易强度高于世界出口农产品的平均水平,而老挝、泰国和柬埔寨三国对华农产品贸易强度低于其对世界出口农产品的平均水平;与湄公河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较弱;湄公河五国中,缅甸、老挝、泰国和越南四国对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劲,柬埔寨对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稍弱。根据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结果,影响中国与湄公河流域五国的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主要有湄公河国家GDP、首都距离、湄公河国家人口数量、是与中国否接壤、湄公河国家货币自由化指数、投资自由化指数、清关时间、关税水平等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实证分析都显示对在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额有较为显着的影响,其中湄公河国家GDP、首都距离、湄公河国家人口数量、是否与中国接壤、湄公河国家货币自由化指数、投资自由化指数对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有正向影响;清关时间、关税水平等因素对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有负向影响。“澜湄合作”机制并未对中国在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额造成显着的影响。目前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潜力类型主要以潜力开拓型为主,该类型国家包括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四国,而泰国则属于潜力巨大型。同时本研究对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贸易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一是湄公河国家农产品需要向高附加值化发展;二是通过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简化通关流程、建立统一的检疫检验标准来提高通关效率;三是进一步完善湄公河国家与中国交通建设;四是通过多方合作、边境贸易等方式加强该区域多领域全方位区域合作。本研究希望通过以上建议减少湄公河国家对华贸易逆差,消除该区域国家在对华贸易商的不满,进而推进“澜湄合作”的稳步发展。
阮氏艳香[2](2020)在《越中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越南和中国关系密切,越中两国有着相同的历史文化和悠久的贸易历史。自1991年以来,越中两国关系正常化后,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双方在经贸领域合作活动中也都取得了显着的成就。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了越南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消费国。2004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2014年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以来,为越南与中国之间的农业贸易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2014年至2018年,越南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以每年36%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活动,特别是有序的农产品贸易合作。这篇文章主要是利用一种比较的分析法和一种定量、定性的分析法,着重分析了越南和中国在两国贸易方面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第一章重点选题部分提出了这篇文章的主要重点选题研究背景和其重要意义,分析方法与重点研究发展方向,国内外研究状态等。第二章主要是针对本篇文章的的主要理论特点是对比较战略优势分析理论、要素资源禀赋优势分析理论、国际竞争战略优势分析理论等内容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主要是对目前两国贸易现状进行阐述。第四章和第五章对越中两国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定量分析了两国之间的贸易状况。最后指出越南与中国在农产品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的2009-2018年间,对中国与越南农产品的竞争力和互补性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越南和中国两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比较相似;通过HS的二分位数据计算越南与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发现,越南和中国经常进行农产品贸易。越中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是共同存在的,且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越南有很强的优势,农产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加工的优势。综上,本文提出越中两国应更加完善双边农产品贸易政策,进一步提升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和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同时,越中双方应优势互补,大力合作,利用“一带一路”,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机制和农业创新能力。
周昆树[3](2019)在《CAFTA框架下中越贸易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是中国和东盟国家把握历史机遇的一次伟大尝试,对促进区域内国家经济、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起着较为重要的积极作用。中越两国于1991年恢复邦交正常化,两国贸易合作起步较晚,双方贸易的迅速增长离不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相关制度安排。在CAFTA合作框架下,中国和越南在货物贸易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越南于2016年超越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本文在对现有理论和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对中越两国分别构建“单国模式”拓展贸易引力模型的方法,考察了两国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并通过计算2002—2016年中越两国的各产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和中越双边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详细分析了 CAFTA的建设对于两国各产业竞争力和中越产业贸易模式的影响。研究得出,第一,CAFTA的建立给两国均带来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并且两国受到的贸易创造效应都大于各自贸易转移效应,两国在双边贸易中都获得正向净福利。第二,CAFTA的建设对中越两国各产业的发展影响各异,部分产业的比较优势得到强化。第三,中越贸易在自贸区框架下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并且产业间贸易强度略有上升,只有少部分产业从原先产业间贸易转为了产业内贸易。最后通过对研究结论的总结,指出了中越贸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中越贸易在自贸区框架下的进一步合作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建议:第一,中越两国要保持经济增长,增加人民收入,提升消费水平;第二,加强政府沟通和民间交流,营造和谐外部环境;第三,要加强国内贸易资源配置,建立统一进口分销渠道;第四,优先采用PPP模式,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第五,要在CAFTA框架下继续降低贸易关税、大力削减非关税壁垒;第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越产能合作。
宋彩虹(RUDEE SONGKITTIPHONG)[4](2019)在《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和泰国有着很悠久又紧密的友谊,也是泰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更是泰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国,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对泰国外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国与泰国政府之间也不断地扩大两国的贸易合作关系,中泰两国的经贸往来得到不断发展。如今,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不断地扩大规模。自从2003年,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式成立了自由贸易区,签订了零关税的协议,中泰两国的经济贸易就变得更加紧密。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拥有最多的人口,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上是最有潜力的市场,并成为了世界各国都想合作的贸易和伙伴,所以现在的泰国正在面临着更多竞争对手的挑战。本研究首先分析泰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了解到中-泰双方的贸易合作,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研究泰国2002-2016年的所有HS六分位编码的农产品对中国出口数据分析泰国农产品出口的情况和特点,本文首先运用市场占有率(MS),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互补性指数(TCI),相似性指数(ESI)来研究泰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变强还是削弱,然后本文结合新新贸易理论的思想,运用最新的出口结构分解指标,分析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从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和扩展边际三个方面来分析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原因,以及三元边际的变化对泰国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的波动的原因,还有对竞争力影响的程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建议。
丁氏梅英(DINH Thi-mai-anh)[5](2019)在《中越贸易对越南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趋势继续扩大影响到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同时对国家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此外,这是客观的趋势,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来源于各国自然条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对外贸易是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动力。中国目前是越南最大进出口贸易的对象国,中国-越南之间的贸易发展对越南国民经济增长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越南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助于越南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提升越南北部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越南对中国进口贸易为越南及时补充暂时无法生产的产品,为其产量未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带来帮助,以便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确保越南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本国经济优势和潜力的重要引擎。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来研究中越进出口贸易在多大的程度上带动越南经济增长,并且推出经济学的解释,阐明与提出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本文共包括五个主要部分,第一章是导论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提出了此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方法以及论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章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其中包括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国内外关于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主要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贸易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以及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关系这三个角度整理归纳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结论。第三章中越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对于越南改革开放之后至今的经济增长历程进行回顾,同时分析中越贸易发展的现状以及使用贸易依存度公式计算和RCA指数来进一步明确中越间贸易的特征,最后探讨了影响中越贸易的主要因素,指出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中越贸易发展对越南GDP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提出模型的基础假设,之后采用1995-2015年间中越进出口贸易额,越南固定资本,越南政府支出,越南国民消费以及越南GDP的数据做成样本,并结合运用计量方法建立模型,计量结果表明中越进出口贸易与越南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相关性。第五章是结论、展望以及对中越贸易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具体来说,此部分主要从中越贸易的特点,针对中越贸易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范氏秀琼(PHAM THI TU QUYNH)[6](2018)在《旅游业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自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旅游业飞速发展,成为越南经济的增长点。越南旅游业拥有巨大的产业带动力,能引导相关产业、服务业等周边产业快速增长但同样也给国家的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越南旅游业对越南国民收入、越南社会就业及越南旅游创汇、产业关联度等方面的经济影响,探讨越南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作用,希望能为越南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和越南旅游的相关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首先通过收集大量国内外对旅游对经济研究进展的相关资料,归纳整理了旅游对经济的影响的相关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分析越南旅游业的基本现状及其主要发展原因,揭示了越南旅游与越南经济间的相互促进的经济关系。其次在现有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参照支柱产业的相关衡量标准,选用越南GDP,越南旅游总收入、就业直接和间接人数等指标,利用OLS最小二乘回归,旅游乘数模型分析方法,借助SPSS、EXCEL等软件分析工具,进一步分析了越南旅游业在就业、创汇、拉动其他产业等方面的经济效应情况,得出越南旅游业与越南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的结论并且检验果都很显着。这说明旅游业已经成为了越南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刘小辰[7](2018)在《纺织服装业“走出去”的市场环境分析 ——以东南亚国家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内外产业环境和出口市场的变化,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布局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对外投资力度加大,与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形成良性互动,以形成生产力优化布局,保持和提升产业在国际供应链中的核心优势地位。东南亚国家凭借地理区位优势、区域经济的贸易优惠政策、相对占优的人力资源和市场发展空间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对该地区部分国家的投资环境、市场发展空间和投资潜力进行客观分析,为即将“走出去”的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近年中国的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现状,在贸易市场和商品结构的变化中体现出我国对外贸易自主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的增强;对外投资多属于新增产能,具有多种海外投资的模式,正努力形成产能协同配置和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经营的战略协同效应。通过详解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与相关主要贸易协定的内容、特点及相互之间的交织关系,分析了我国与这些主要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态势及对贸易市场的影响。对我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的越南、柬埔寨、缅甸、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不同国家纺织服装市场的贸易因素、综合因素和产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比较。以在越南投资的企业为例,说明企业需要为自身中长期发展目标选择境外投资方式与市场布局,并注重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产能匹配,为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供应端奠定优势。研究分析表明:纺织服装企业在“走出去”到东南亚地区投资前,应全面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进展;客观了解投资地贸易环境和综合市场环境,比较优势、机会和风险等信息,才能在政府政策、投资模式、市场空间以及产业结构上提高决策和经营质量;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企业长远利益。
雷小华[8](2018)在《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开展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及时掌握东盟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的一般动态和基本特征,从而为国家推进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积极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主要是以海洋权益和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南海周边国家(其中主要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4个国家)为重点分析对象,在具体分析其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以及各国海洋执法力量与体制的基础上,总结出各国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一般规律与执法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海洋权益和相关概念的理论内涵和界定。重点分析海洋权益、海权、海洋战略等概念的界定及联系与区别。指出海洋权益是国家管辖海域内,或者其他国家管辖海域内,但依据国际法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海权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力量基础,海洋战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谋略。海权建设和海洋战略的目标是维护和实现海洋权益。海洋权益的维护依赖于海洋战略的成功实施。二是具体分析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维护。重点分析南海周边国家(其中主要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4个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具体分析其海洋权益维护的目标、目的、策略、主要行动与举措等等,探索找出南海周边各国海洋权益维护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从而为我国海洋权益维护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针对特定的国家制定特殊性对策,实施“一国一策”等。三是具体分析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执法体制。重点研究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海洋执法力量与执法部门间的关系与协调等内容,同时分析其优缺点并总结其各自特征。四是对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进行比较分析。尽管国家国情不同,其海洋权益维护也各具特色,但他们也确实存在某些共同点和规律性,包括各国海洋战略目标各有侧重、目的不谋而合、手段与策略大致相似,各国都非常重视海洋执法,最大限度维护海洋权益,但各国法律法规仍需完善,执法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执法水平与能力亟须提升。
武氏芳草[9](2017)在《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困难和应对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越南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产品在越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产品贸易结越南国民经济起到十发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越南农产品贸易经济的快速增长,越南国内进出口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南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催生了一推越南国内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和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是以进出口农产品贸易作为经营的对象,这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公司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中如何应对纷繁复杂国际贸易关系和竞争,并取得利润是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必需考虑的。可以说,越南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发展和越南外贸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进出口贸易公司如何能控制成本,提高农产品贸易的质量,进而提高贸易的利润率,使公司做大做强,是越南国内进出口企业所必须探讨的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越南农产品贸易的现关进行研究,以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贸易作为研究的对象,对Intimex公司产品结构、出口市场、利润结构以有竞争力进行分析,并运用PEST的分析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角度来探讨越南Intimex公司所面临的市场形势。重点分析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的困难和存在问题,认为农产品加工技术不高、品质不高、遭遇着“绿色壁垒以及出口贸易成本提高,风险增大是目前Intimex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并对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困难的关键因素作了阐述和分析,最后在对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问题的性质与判断中,提出了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困难的应对思路,认为Intimex公司必须调整出口市场和策略,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提升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水平以及积极应对贸易壁垒,以此来提升公司农产品出口的水平,从而使企业走出困境。
阮如朋(Nguyen Nhu Bang)[10](2017)在《中越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互补性研究》文中提出中越两国依山傍水,经贸和文化交往历史悠久,自1991年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之后,两国致力于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关系,扩大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双边经贸活动取得了显着成绩。到2003年,中国越居越南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位居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三大出口国,并从2004年起成为越南对外贸易的主要合作对象,超过日本位居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新时期以来,越南农产品的主要跨境出口地就是中国,2010年-2015年,越南农产品对华出口额以每年约36%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年度对出口总额占据越南同类产品对外出口额的34%。大米、蔬菜水果、木薯等富有越南农产品是销往中国市场的主要品种。本文在已有的优秀研究基础上,对有关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文献进行总结,提出中越农产品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找出关键因素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有利于着眼于宏观角度的问题解析。目的在于推动中越双边经贸活动,尤其是农产品经贸合作的有序进行。文中分析了当前中越两国农产品跨境交易的现实情况,重点探究了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中各自的优势和资源的互补性,通过相似度指数分析了双方产品的竞争性,通过比较优势指数研究了各自的产品优势条件,比较了双方农产品在第三国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对双方贸易产品互补性的主要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阐述。根据文中的分析比较笔者认为,尽管双方在农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然而更加具有互补性,尽管双方交易的产品具有同质性问题,然而彼此的优势产品类别不同,使相互的竞争性得到了弱化。从另个角度看,双方的主要交易品种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可以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因此扩大双方的农产品经贸市场份额意义非凡。文中针对中越双方农产品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市场交易的基本特点和现况,制定了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指明了双方避免竞争、增强互补的农产品经贸策略。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越两国在出口产品结构方面较为相似。肉与鱼类水生动物制品、鱼类水生动物产品、蔬菜与水果制品、蔬菜类、谷物类等。(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指数又很大幅度的变动,而越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指数变化幅度小。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结果表明中国在农产品贸易过程中,在鱼、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杂项子仁及果实;活树以及其他活植物、根及块茎、食用蔬菜一直具有比较强的优势。越南在蔬菜、水果和谷物上有比较强的优势。(3)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相似指数呈现着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农产品种类比较相似,因此这两个国家的竞争较为激烈,但是如果保障出口市场的差异性,那么两者就能够尽量避免直面冲突以及直面的竞争。(4)通过分析G-L指数,我们可以发现,B值的水平在0.4-0.6之间,既没有趋近1,又没有趋近0,表明两国间同时存在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5)中越两国的TII指数在整体上呈现出较高的态势,中国对于越南的TII指数为20.8,而越南对中国的TII指数则达到了 49.6,两国的TII指数相差越大,则表明两国之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总体而言,中越两国在农业产品的合作上较为密切。
二、2002年越南出口果蔬创汇4.3亿美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越南出口果蔬创汇4.3亿美元(论文提纲范文)
(1)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一、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研究 |
二、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的相关研究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及技术流程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
第二节 农产品国际贸易特点 |
第三章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 |
第一节 农产品数据来源与选取 |
第二节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概况 |
一、中国与湄公河国家整体农产品贸易额概况 |
二、湄公河国家各国对华农产品贸易概况 |
三、湄公河国家主要对华出口的农产品种类 |
第四章 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
第一节 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强度指数 |
第二节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性比较 |
第三节 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互补性比较 |
第五章 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贸易潜力分析 |
第一节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简介 |
一、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
二、时变随机前沿模型 |
三、贸易非效率模型 |
第二节 模型构建、变量和数据选取的说明 |
一、引力模型的构建 |
二、贸易非效率模型的设定 |
三、变量和数据选取的说明 |
第三节 实证分析 |
一、模型的检验与选择 |
二、模型结果 |
第四节 贸易潜力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思考和建议 |
一、湄公河国家应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
二、提高湄公河国家农产品对华出口的通关效率 |
三、完善湄公河国家与中国交通建设 |
四、加强多领域全方位区域合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2)越中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越南学者的相关研究 |
1.2.2 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
1.2.3 国外研究相关 |
1.2.4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4 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 |
1.4.1 论文的难点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绝对优势理论 |
2.2 比较优势理论 |
2.3 要素禀赋理论 |
2.4 产业内贸易理论 |
2.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3 越中农产品贸易现状 |
3.1 越中贸易现状 |
3.1.1 越中双边贸易规模 |
3.1.2 越中双边贸易结构 |
3.1.3 越中双边贸易方式 |
3.2 越南农产品贸易现状 |
3.2.1 越南农产品贸易规模 |
3.2.2 越南农产品贸易结构 |
3.2.3 越南农产品贸易市场 |
3.3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
3.3.1 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 |
3.3.2 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 |
3.3.3 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 |
3.4 越中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 |
3.4.1 越中农产品贸易规模 |
3.4.2 越中农产品贸易结构 |
本章小结 |
4 越中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 |
4.1 市场占有率指数(MS)分析 |
4.2 贸易竞争力指数(RCA)分析 |
4.3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分析 |
本章小结 |
5 越中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
5.1 越南和中国互补的农产品种类 |
5.2 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分析 |
5.3 产业内贸易指数(GL)分析 |
本章小结 |
6 越中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
6.1 越方存在的问题 |
6.1.1 农产品质量问题 |
6.1.2 通关基础设施问题 |
6.1.3 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 |
6.1.4 农产品出口没有得到越南企业的重视 |
6.2 中方存在的问题 |
6.2.1 农产品质量问题 |
6.2.2 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 |
6.2.3 出口许可证问题 |
6.3 双方存在的共同问题 |
6.3.1 通关口岸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商品运输 |
6.3.2 双方对市场缺乏深入了解 |
6.3.3 虚假贸易信息误导 |
6.3.4 走私 |
6.3.5 农产品附加值低 |
本章小结 |
7 结论和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越方的建议 |
7.2.1 建立安全控制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 |
7.2.2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通关能力 |
7.2.3 越方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战略开展贸易 |
7.2.4 推动互联互通平台,提高农产品贸易发展 |
7.3 对中方的建议 |
7.3.1 放宽对越农产品进口限制 |
7.3.2 规范信息平台 |
7.4 对双方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CAFTA框架下中越贸易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中越贸易的相关研究 |
1.2.2 关于CAFTA贸易效应的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5.2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支撑 |
2.1 关税同盟理论与贸易效应 |
2.2 比较优势理论与贸易效应 |
2.3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贸易效应 |
第三章 CAFTA框架下中越贸易效应描述性分析 |
3.1 CAFTA框架下中越贸易现状 |
3.1.1 CAFTA框架下中越贸易流量现状 |
3.1.2 CAFTA框架下中国对越南出口商品结构 |
3.1.3 CAFTA框架下越南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
3.2 CAFTA框架下中越贸易创造效应 |
3.2.1 CAFTA框架下中国的贸易创造效应 |
3.2.2 CAFTA框架下越南的贸易创造效应 |
3.3 CAFTA框架下中越贸易转移效应 |
3.3.1 CAFTA框架下中越区域外贸易转移效应 |
3.3.2 CAFTA框架下中越区域内贸易转移效应 |
3.4 CAFTA框架下中越产业贸易模式的变化 |
3.4.1 CAFTA框架下中越产业竞争力的变化 |
3.4.2 CAFTA框架下中越两国产业贸易变化趋势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AFTA框架下中越贸易效应实证分析 |
4.1 引力模型介绍与构建 |
4.1.1 引力模型介绍 |
4.1.2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置 |
4.2 CAFTA框架下中国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
4.2.1 CAFTA框架下中国贸易创造效应的实证分析 |
4.2.2 CAFTA框架下中国贸易转移效应的实证分析 |
4.3 CAFTA框架下越南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
4.3.1 CAFTA框架下越南贸易创造效应的实证分析 |
4.3.2 CAFTA框架下越南贸易转移效应的实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相关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1.1 CAFTA对中国和越南均有明显贸易效应 |
5.1.2 CAFTA对中越双边贸易结构有所影响 |
5.1.3 CAFTA对中越两国各自产业发展影响各异 |
5.1.4 CAFTA促进了中国和越南双边产业间贸易的发展 |
5.2 相关建议 |
5.2.1 保持经济增长、增加人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
5.2.2 加强政府沟通和民间交流,营造和谐外部环境 |
5.2.3 加强国内贸易资源配置,建立统一进口分销渠道 |
5.2.4 优先采用PPP模式,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
5.2.5 继续降低贸易关税,大力削减非关税壁垒 |
5.2.6 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越产能合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4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1.4.1 研究的贡献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的现状和特征 |
2.1 泰国农产品出口的总体状况 |
2.1.1 泰国农产品出口的规模 |
2.1.2 泰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种类 |
2.1.3 泰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
2.2 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的规模和结构 |
2.2.1 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的规模 |
2.2.2 泰国主要出口中国的农产品种类 |
第3章 泰国出口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
3.1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MS) |
3.2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RCA) |
3.3 中国和泰国的农产品出口互补性指数(TCI) |
3.4 中国和泰国的农产品出口相似性指数(ESI) |
3.5 小结 |
第4章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微观分解:基于三元边际方法 |
4.1 三元边际的测算方法 |
4.2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分解 |
4.3 泰国对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的品种三元边际分解 |
4.3.1 2016 年泰国和重要东盟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比较 |
4.4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特殊阶段分析 |
4.4.1 中国-东盟减免农产品出口的关税 |
4.4.2 2008 -2009 年国家金融危机的时期 |
4.5 小结 |
第5章 发展泰国对中国农业产品出口的建议 |
5.1 强化与中国的友好赴会关系 |
5.2 促进泰国对中国农业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 |
5.3 鼓励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企业来华投资 |
5.4 促进农业研究和开发以降低成本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中越贸易对越南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1.3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3.1 研究创新点 |
1.3.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理论研究综述 |
2.1.1 重商主义理论 |
2.1.2 古典经济理论 |
2.1.3 新古典经济理论 |
2.1.4 新贸易理论 |
2.2 实证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中国与越南研究现状 |
2.2.3 中越贸易对越南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相关研究 |
2.2.4 对现有实证研究文献进行评述 |
第三章 中越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
3.1 越南经济增长的现状 |
3.1.1 农业、林业、渔业 |
3.1.2 工业及建筑业 |
3.1.3 服务业 |
3.2 中越贸易现状 |
3.2.1 1993-1996 年的缓慢起步阶段 |
3.2.2 1997-2003 年的飞速增长阶段 |
3.2.3 2004-2015 年的超常发展阶段 |
3.3 中越贸易的特点 |
3.3.1 中越的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 |
3.3.2 中越贸易处于不平衡的状况 |
3.3.3 越南对中国贸易依存度日益上升 |
3.3.4 中越贸易货物结构逐年变化 |
3.3.5 中越贸易货物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
3.4 影响中越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因素 |
3.4.1 中越间政治关系的因素 |
3.4.2 中越两国分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因素 |
3.4.3 区域环境的因素 |
3.4.4 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条件的因素 |
3.5 中越双边贸易存在问题 |
3.5.1 双边贸易总体规模较小 |
3.5.2 双边之间的贸易商品结构较为单一 |
3.5.3 越南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 |
3.5.4 双方进出口口岸的基础条件落后 |
3.5.5 中越边境依旧存在小规模走私活动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越贸易发展对越南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分析 |
4.1.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4.1.2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选择 |
4.2 模型构建及数据处理 |
4.2.1 模型构建 |
4.2.2 变量选取与处理 |
4.3 中越进出口贸易对越南GDP的实证分析 |
4.3.1 单位根检验 |
4.3.2 最后滞后期的确定和模型的建构 |
4.3.3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4.3.4 方差分解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引导中国跨国公司对越南市场的投资 |
5.2.2 提高越南出口货物的管理能力、品质、品牌、食品安全性 |
5.2.3 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优化双边进出口贸易结构 |
5.2.4 解决边境贸易问题 |
5.2.5 改善越南对中国贸易逆差的现状 |
5.2.6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 |
5.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旅游业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2.1 研究内容 |
1.2.2 创新之处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相关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产业理论 |
2.2 旅游经济学理论 |
2.3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 |
第3章 越南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
3.1 越南旅游业发展历程 |
3.1.1 越南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成效 |
3.1.2 越南旅游业与经济发展规划 |
3.2 越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
3.2.1 主要旅游资源 |
3.2.2 主要旅游景点分布 |
3.2.3 主要文化资源 |
3.2.4 主要国际游客资源 |
第4章 影响越南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
4.1 政府的大力支持 |
4.2 丰富的旅游资源 |
4.3 便利的交通运输 |
第5章 旅游业对越南经济发展影响的数据分析 |
5.1 旅游业对越南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
5.1.1 21世纪以来越南旅游业发展趋势 |
5.1.2 21世纪以来越南经济增长趋势 |
5.1.3 对越南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 |
5.2 旅游业发展对越南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分析 |
5.2.1 促进越南经济增长 |
5.2.2 增加越南就业率 |
5.2.3 增加越南外汇 |
5.2.4 拉动越南其他产业发展 |
5.3 旅游业发展对越南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分析 |
5.3.1 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
5.3.2 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
5.3.3 带动越南物价上涨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研究结果 |
6.2 建议 |
6.3 研究贡献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纺织服装业“走出去”的市场环境分析 ——以东南亚国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纺织服装业对外投资的相关研究 |
1.2.1 纺织服装业“走出去”的相关理论 |
1.2.2 纺织服装业“走出去”的市场探究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及对外投资特征 |
2.1 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 |
2.1.1 纺织服装出口现状 |
2.1.2 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特征 |
2.1.3 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情况与特征 |
2.2 中国纺织服装的对外投资 |
2.2.1 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的概况 |
2.2.2 纺织企业海外投资的特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对贸易及投资的影响 |
3.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贸易效应 |
3.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
3.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 |
3.1.3 自由贸易协定及其特点 |
3.2 亚太主要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
3.2.1 东南亚国家联盟 |
3.2.2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
3.2.3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
3.2.4 亚太自由贸易区 |
3.2.5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
3.3 中国与亚太主要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关系 |
3.3.1 亚太地区主要经济合作协定成员国交织关系 |
3.3.2 中国与亚太地区主要经济合作组织关系 |
3.4 中国的FTA战略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东南亚部分国家纺织服装市场投资环境分析 |
4.1 东南亚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现状 |
4.2 东盟部分地区纺织服装的投资环境分析 |
4.2.1 柬埔寨纺织服装市场的投资环境要素 |
4.2.2 缅甸纺织服装市场的投资环境要素 |
4.3 南亚的纺织服装投资环境分析 |
4.3.1 印度纺织服装市场的投资环境要素 |
4.3.2 孟加拉纺织服装市场的投资环境要素 |
4.3.3 巴基斯坦纺织服装市场的投资环境要素 |
4.4 纺织服装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要点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越南纺织服装市场投资环境分析 |
5.1 越南纺织服装的概况 |
5.2 投资越南的主要因素 |
5.2.1 贸易因素 |
5.2.2 综合成本 |
5.3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5.3.1 关于产业工人的新政策 |
5.3.2 其他的不利因素 |
5.4 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
5.5 苏州正雄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已投稿的论文 |
附表1 全国货物贸易商品进出口总值及纺织品进出口统计 |
附件1 部分企业在越南投资的情况 |
附件2 欧美客户常规人权批厂要求 |
致谢 |
(8)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本论文研究的背景、重要意义 |
二、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 基本思路 |
(二) 主要内容 |
(三) 重点难点 |
(四) 主要观点 |
(五) 主要研究方法 |
(六)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海洋权益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
一、海洋权益的概念 |
二、海洋权益的基本特征 |
(一) 法律制度之上的确定性 |
(二) 客观存在状态上的稳定性 |
三、海洋权益与海权、海洋战略等相关概念的关系 |
(一) 海洋权益与海权、海洋战略等概念的区别 |
(二) 海洋权益与海权、海洋战略等概念的联系 |
四、海洋执法体制的概念 |
第三章 越南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
一、越南海洋概况 |
二、越南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
(一) 制定海洋战略规划维护海洋权益 |
1. 越南海洋战略的目标与内容 |
2. 制定海洋战略规划维护海洋权益 |
(二) 加强舆论宣传,不断强化海洋权益意识 |
1. 加强舆论宣传,强化国民的海洋意识 |
2. 开展对南海领土主权的常态化宣传 |
(三) 不断扩张海洋国土,不断宣示海洋主权 |
1. 不断攫取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海洋国土 |
2. 在侵占的南海岛礁上进行各种活动以宣示主权 |
3. 通过立法将南海纳入其领海主权 |
(四) 加大国际石油开采合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
1. 利用石油利益使南沙群岛争端国际化 |
2.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
(五) 千方百计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 |
1. 调整海上防卫体制 |
2. 大量采购先进海空武器装备,提升立体作战能力 |
3. 加强金兰湾建设,并向国际开放 |
(六) 频繁开展外交活动,推进南海争端国际化 |
1. 不断深化越美关系,谋求与美国进行军事合作以应对南海争端 |
2. 继续巩固与俄罗斯的关系,争取俄罗斯对越南南海主张的支持 |
3. 加强与日本在南海争端中的合作,增强日本的介入深度 |
4. 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把印度引进南海争端 |
5. 越南试图绑架东盟拉入南海冲突 |
三、越南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
(一) 越南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
1. 关于领海基线的立法 |
2. 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立法 |
3. 关于大陆架的立法 |
4. 开展南海主权归属越南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研究 |
5. 关于海洋执法管理的法律法规 |
(二) 加强海洋执法体制和执法力量建设 |
1. 越南涉及海洋执法管理的机构 |
2. 越南海洋执法的基本体制 |
3. 越南海洋执法力量 |
(三) 越南海洋执法管理部门的衔接运作机制 |
1. 协调内容 |
2. 协调机制 |
(四) 越南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优缺点及主要问题 |
1. 越南海洋管理体制的优点 |
2. 越南海洋管理体制的主要缺点和问题 |
(五) 对我国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借鉴意义 |
1. 尽快制定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
2. 完善我国的海洋执法合作机制 |
3. 不断改善和增强海洋执法力量 |
4. 通过立法来加强海洋管理 |
5. 加强海洋执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四、中越关系发展趋势及我国可考虑的对策措施 |
(一) 中越关系总体发展走向分析 |
1. 近期走向分析 |
2. 海上合作走向分析 |
(二) 我国可考虑的对策措施 |
1. 越南维护所谓的海洋权益的既定方针、政策不会改变 |
2. 我国可考虑的对策措施 |
五、结语 |
第四章 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
一、海洋战略目标——成为东亚海洋强国 |
二、海洋战略的目的——实现国家海洋利益 |
三、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
(一) 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产业发展 |
(二) 加快岛礁建设,妄图换取“合法”地位 |
(三) 为争夺南海不懈进行国际努力 |
1. 菲律宾导演“南海仲裁案”闹剧 |
2. 利用舆论宣传,唱衰装“可怜” |
3. 妄图绑架东盟国家施压中国 |
4. 谋求引入域外势力制衡中国 |
(四) 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尤其是海军现代化 |
(五) 加强海洋安全多双边合作 |
1. 菲美海洋安全合作 |
2. 菲印尼海洋安全合作 |
3. 菲马海洋安全合作 |
4. 菲中海洋安全合作 |
5. 菲越日海上合作 |
(六) 借助美国抗衡中国及提升武装实力 |
四、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
(一) 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
1. 《菲律宾宪法》(1987年) |
2. 宏观海洋政策 |
3. 关于领海的立法 |
4. 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立法 |
5. 关于大陆架的立法 |
6. 《地方政府法》(1991年) |
7. 《菲律宾渔业法》(1998年) |
8. 打击非法捕捞的法律和政策 |
9. 其他海洋法律 |
10. 其他海洋政策 |
(二) 菲律宾海洋执法的基本体制与执法力量 |
1. 建立海洋管理协调委员会 |
2. 海洋执法管理的部门与职责 |
3. 菲律宾海洋执法管理的衔接运作机制 |
4. 菲律宾海洋执法力量 |
5. 菲律宾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
6. 菲律宾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
7. 对我国加强海洋执法体制改革的启示 |
五、杜特尔特执政后菲律宾外交政策新走向与海洋权益维护 |
(一)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外交政策新走向 |
(二)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菲美南海合作 |
(三)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中菲南海合作 |
(四)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菲日南海合作 |
(五)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菲东盟南海合作 |
六、结语 |
第五章 印度尼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
一、印度尼西亚海洋概况与海洋经济 |
(一) 印度尼西亚海洋概况 |
(二) 快速发展海洋经济 |
二、印尼海洋战略目标 |
三、印尼海洋利益与海洋战略目的 |
四、印尼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
(一) “双轮驱动”之政治、外交手段 |
1. 积极奉行“大国平衡策略” |
2. 主张用政治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
3. 树立新的安全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
(二) “双轮驱动”之实力手段 |
1. 加强军事现代化,逐步提升其军队作战能力 |
2. 打击非法捕捞,维护海洋权益 |
3. 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 |
五、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
(一)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
1. 基本立法 |
2. 宏观政策 |
3. 具体法案 |
4. 地方分权 |
5. 法律与政策执行 |
6. 印尼划定的群岛海道和海洋划界 |
(二)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与执法力量 |
1. 相对集中的管理部门——海洋渔业部 |
2. 海上执法协调机构——海上安全协调委员会 |
3. 执法强力部门——印尼海空军与警察部队 |
4. 其他相关中央执法部门 |
(三)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特征 |
1. 不断提高海军、海警的执法能力 |
2. 组建跨部门的协调机构 |
3. 依托东盟框架,加强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合作 |
4. 加强马六甲海峡的联合巡逻 |
5. 多种方式应对海洋环境污染 |
6. 地方分权 |
(四)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
1.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优势 |
2.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不足 |
六、“全球海上支点”战略背景下印尼海洋权益维护的新挑战及应对 |
(一)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的新挑战 |
1. 海上安全威胁 |
2. 海洋环境保护 |
3. 自然灾害 |
4. 保护国家海洋安全的意愿与能力的脱节带来的挑战 |
5. 强硬保护海洋资源引发地区国家关系紧张带来的挑战 |
6. 武装海盗周期性反弹带来的挑战 |
(二) 印尼为应对海洋管理新挑战采取的主要措施 |
1. 佐科政府执政前印尼应对海洋管理新挑战的措施 |
2. 佐科政府执政后应对海洋管理新挑战采取的措施 |
(三) 印度尼西亚海洋安全管理的展望及评价 |
1. 打击非法捕捞政策会持续,维护海洋权益成效显着 |
2. 军事现代化会逐步提升其作战能力,但不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
3. 继续大国平衡战略,提升防卫安全合作 |
(四) 中国应对:提升两国智慧,积极妥善解决重叠水域纠纷 |
七、结语 |
第六章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
一、马来西亚海洋战略目标与目的 |
(一)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国力增长提供“蓝色动力” |
(二) 构筑海洋安全,为国家保卫提供“蓝色屏障” |
(三) 确保重要航道影响力,为国家影响提供“蓝色话语权” |
二、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
(一) 坚持国防自主,加强海上军事力量建设 |
(二) 积极开展海洋安全合作与寻求大国平衡 |
1. 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区域性的海洋安全合作 |
2. 借助域外势力,寻求大国平衡 |
3. 借助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
三、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
(一)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
1. 关于领海的海洋立法 |
2. 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立法 |
3. 关于大陆架的立法 |
4. 马来西亚涉及海洋渔业管理的法律与机构 |
(二)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力量与基本体制 |
1.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力量 |
2.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基本体制 |
3.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部门的衔接运作机制 |
(三)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
1.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优势 |
2.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不足 |
(四) 对我国海洋执法体制改革的启示 |
1. 海洋管理体制向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能的方向发展 |
2. 加强海洋管理部门和海洋执法机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
3. 不断完善有关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规 |
4. 加强海洋渔业和海洋执法的国际合作 |
第七章 文莱、泰国的海洋战略和对海洋权益的维护 |
一、文莱海洋权益维护的目标与目的 |
二、文莱海洋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 |
(一) 关于文莱的领海立法 |
(二) 关于文莱的大陆架的立法 |
(三) 关于文莱与其邻国和相向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
三、泰国海洋战略目标的形成 |
(一) 地缘安全因素 |
(二) 历史文化因素 |
(三) 利益因素 |
(四) 泰国海洋战略的目标与内容 |
四、泰国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
(一) 推动海军现代化,加强海洋管理 |
(二) 深化外部合作,奉行大国平衡策略 |
第八章 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比较分析 |
一、雄心勃勃的海洋战略目标 |
二、不谋而合—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战略目的 |
(一) 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战略的基本目的 |
1. 印尼希望通过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 |
2. 马来西亚希望发展海洋经济以促进国力的增长 |
3. 菲律宾希望海洋产业成为为国家发展重点 |
4. 越南希望通过发展海洋经济“靠海致富” |
(二) 维护海上安全与海上主权是海洋战略的主要目的 |
1. 印尼:确保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周边局势安全 |
2. 马来西亚: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与战略通道安全 |
3. 菲律宾:维护争议地区海上主权和海上安全 |
4. 新加坡:重视国际安全合作,保护国家独立 |
5. 泰国:努力维护和平的海洋安全环境 |
6. 越南:确保海上主权完整与领土扩张 |
三、手段相似—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的策略 |
(一) 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贯彻实施海洋战略 |
(二) 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尤其是海军现代化 |
1. 印尼:加强装备建设,提高海军保卫能力 |
2. 马来西亚:坚持国防自主原则,加强海上军事力量建设 |
3. 菲律宾:不断努力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 |
4. 泰国:努力推动海军现代化 |
5. 越南:千方百计加快海军建设 |
(三) 借助域外大国势力,谋取海上利益的最大化 |
四、加强海洋执法,最大限度维护海洋权益 |
(一) 海洋法规逐步制定,但法规体系仍需完善 |
(二) 建立海洋协调机构或者委员会,但执法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
(三) 加强执法力量建设,但执法能力仍有待提高 |
(四) 引进域外大国势力,重视海洋执法国际合作 |
五、结语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二、外文参考文献 |
后记 |
(9)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困难和应对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越等国家研究者关于农产品进出口现状和特点的研究 |
1.2.2 中越等国家研究者关于农产品进出口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中越等国家研究者关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
1.2.4 对相关研究的评述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农产品市场及进出口贸易特点 |
2.1 世界农产品市场概况 |
2.2 世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特点 |
2.2.1 世界农产品贸易稳定增长 |
2.2.2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地位上升 |
2.2.3 高附加值农产品的贸易份额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 |
2.2.4 世界农产品价格呈现长期上涨趋势 |
2.3 越南农产品进出口概况 |
2.3.1 越南农产品出品总量 |
2.3.2 越南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 |
2.3.3 越南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 |
第三章 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
3.1 越南INTIMEX公司简介 |
3.2 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概况 |
3.2.1 越南Intimex公司产品结构分析 |
3.2.2 越南Intimex公司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
3.2.3 越南Intimex公司利润结构分析 |
3.2.4 越南Intimex公司产品竞争力分析 |
3.3 越南INTIMEX公司面临出口环境的PEST分析 |
3.3.1 政治因素(POLITICAL) |
3.3.2 经济因素(ECONOMIC) |
3.3.3 社会因素(SOCIAL) |
3.3.4 技术因素(TECHNOLOGY) |
第四章 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面临困难和问题分析 |
4.1 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的困难和存在问题 |
4.1.1 农产品加工技术不高 |
4.1.2 农产品品质不高 |
4.1.3 农产品出口遭遇着“绿色壁垒” |
4.1.4 出口贸易成本提高,风险增大 |
4.2 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困难的关键因素分析 |
4.2.1 影响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的要素 |
4.2.2 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困难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五章 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困难的应对思路和对策 |
5.1 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困难的应对思路 |
5.1.1 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问题的性质与判断 |
5.1.2 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困难的应对总体思路 |
5.2 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困难的应对措施 |
5.2.1 调整出口市场和策略 |
5.2.2 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 |
5.2.3 提升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水平 |
5.2.4 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越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互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数据来源及技术路线 |
1.4.4 创新点及不足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农产品的界定与分类 |
2.1.2 贸易竞争性的界定 |
2.1.3 贸易互补性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竞争优势理论 |
2.2.3 产业内贸易理论 |
2.2.4 绝对优势理论 |
2.2.5 要素禀赋理论 |
2.2.6 需求相似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中越农业及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
3.1 中越农业发展现状 |
3.1.1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
3.1.2 越南农业发展现状 |
3.2 中越农产品贸易现状 |
3.2.1 中越农产品出口及双边贸易现状 |
3.2.2 中越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结构分析 |
3.2.3 中越农产贸易商品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4 中越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
4.1 贸易竞争力指数 |
4.1.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说明 |
4.1.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计算 |
4.2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分析 |
4.2.1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说明 |
4.2.2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计算 |
4.3 中越农产品贸易竞争性相似度分析 |
4.3.1 中越农产品出口相似度分析 |
4.3.2 出口结构相似程度下降的原因 |
4.4 本章小结 |
5 中越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
5.1 中国与越南互补的农产品种类 |
5.1.1 互补农产品种类的确定 |
5.1.2 中国与越南双边农产品贸易互补的解释 |
5.2 贸易互补性指数 |
5.2.1 贸易强度指数(TII) |
5.2.2 贸易互补性指数(TCI) |
5.2.3 产业内贸易指数 |
5.3 本章小结 |
6 中越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6.1 越方存在的问题 |
6.2 中方存在的问题 |
6.3 双方存在的问题 |
6.4 本章小结 |
7 中越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
7.1 政策因素 |
7.2 人民币升值 |
7.3 越南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 |
7.4 文化及消费心里 |
7.5 本章小结 |
8 促进中越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建议 |
8.1 对越方的建议 |
8.1.1 建立安全控制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 |
8.1.2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通关能力 |
8.1.3 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 |
8.1.4 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
8.1.5 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
8.2 对中方的建议 |
8.2.1 放宽对越农产品进口限制 |
8.2.2 提高通关效率 |
8.2.3 规范信息平台 |
8.3 中越双方共同改进之处 |
8.3.1 改善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 |
8.3.2 统一完善双边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
8.3.3 加强中越双方市场深入了解状况 |
8.3.4 加强打击走私的工作 |
8.3.5 抓住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契机 |
8.3.6 进一步强化中越区域性经贸合作 |
8.3.7 提高中越农业产业规模化程度 |
8.3.8 发挥农产品贸易互补作用 |
8.4 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中越农产品贸易合作 |
8.4.1 中越贸易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统筹规划 |
8.4.2 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扩展贸易合作领域 |
8.4.3 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切实解决中越贸易发展的具体问题 |
8.4.4 中越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开展贸易往来的战略构想 |
8.5 本章小结 |
9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2002年越南出口果蔬创汇4.3亿美元(论文参考文献)
- [1]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成凯.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2]越中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D]. 阮氏艳香.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3]CAFTA框架下中越贸易效应研究[D]. 周昆树. 广西大学, 2019(01)
- [4]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竞争力研究[D]. 宋彩虹(RUDEE SONGKITTIPHONG).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中越贸易对越南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丁氏梅英(DINH Thi-mai-anh). 东南大学, 2019(06)
- [6]旅游业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D]. 范氏秀琼(PHAM THI TU QUYNH).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7]纺织服装业“走出去”的市场环境分析 ——以东南亚国家为例[D]. 刘小辰. 苏州大学, 2018(12)
- [8]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研究[D]. 雷小华. 厦门大学, 2018(07)
- [9]越南Intimex公司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困难和应对措施研究[D]. 武氏芳草. 广西大学, 2017(02)
- [10]中越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互补性研究[D]. 阮如朋(Nguyen Nhu Bang). 东北农业大学,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