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建筑产业现代化实践与启示论文

欧洲建筑产业现代化实践与启示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张弘

为学习借鉴欧洲国家建筑业现代化有益经验, 10月8日—17日,由省住建厅同志带队,市州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6人,赴英国、丹麦、德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考察。考察团走访了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城建局、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德国布朗菲斯市政府、预制化建筑协会,实地考察了豪其顿生态住房项目、英国建筑设计公司BDP、丹麦生态村和包豪斯学院。经认真学习研讨,形成了考察报告。

主要收获

在英国、丹麦、德国,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三个国家的建筑业具有“三高两长”特点:“三高”是指建筑物文化艺术品位高、建筑从业人员专业技能高、建筑从业人员待遇高。“两长”,一是是指建筑施工周期长,一般从设计到竣工都在3-5 年或更长时间;二是使用寿命长,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到现在还属于新建筑。

——绿色建筑发展方兴未艾。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发展先进节能技术,大幅降低建筑物能耗。一是政策引导。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出台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法规,对建筑物保温隔热、采暖、空调、通风、热水供应等技术规范做出规定,违反相关要求将受到处罚。1961年开始,丹麦就对新建建筑的能源消耗做出了规定,其后不断提高建筑的能效要求,到2020年新建建筑要达到“能耗几乎为零”的目标。二是财税激励。1999年起,德国实施生态税改革,一方面提高能源价格,另一方面将生态税的90%通过降低退休金交费,重新返还给居民和企业,促进了节能技术研发。丹麦通过征收建筑采暖燃料税、给予节能投资补贴、实施出租房屋节能一揽子计划等手段,降低了建筑能耗。三是推行建筑物能源认证。德国自2009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出售或出租的居住建筑都必须出具能源证书,以便购房者或租房者了解在房屋能源消费方面可能支出的费用。能源认证证书系统的实施,提高了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节能意识。

升级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一期建设成果,深入推进电子校务建设,并为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和公共教学资源平台提供框架基础。

由图1可知,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变动会以汇率为中介变量,对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影响,二者的变动通过国际收支途径体现为外汇储备的波动,进而通过外汇占款对国内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继而影响物价、社会需求、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变量。这些变量的波动必然影响下一步汇率政策的选择。可见,汇率政策选择和制度改革与宏观经济两者相互影响,互为扰动因素。

三是加快推进建设科技创新发展。做好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指导工作。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省级示范项目和建筑节能工程示范。支持墙材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轻型墙板材产业现代化基地,推动轻型墙板材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试点工作。

——因地制宜推广装配式建筑。在英国,钢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是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实践。二是建立装配式建筑执业资格认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形成。三是重视和扶持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发展,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与施工外,还注重扶持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4)农村生活、分散型畜禽、种植业废弃物污染负荷削减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研究。三峡库区农户生活、分散型畜禽、种植业废弃物等污染严重,可针对此情况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储存、定期清运;分散型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模式,如沼气农业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生物废水生物挂膜处理技术、高效安全土地处理技术、堆肥处理技术;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及循环利用模式,如秸秆生物质气化利用技术、秸秆碳化、膨化以及表面改性利用技术研究。

德国值得我国借鉴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措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建立相关标准规范,规定装配式建筑首先应满足通用建筑综合性技术要求,同时要满足在生产、安装方面的要求。二是鼓励不同类型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研究,逐步形成适用范围更广的通用技术体系,推进规模化应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小住宅领域(独栋和双拼)是采用预制装配式建造形式最多的领域。位于法兰克福巴特菲尔伯尔小镇的德国工业制造成品住房展览,展示了各种不同面积、不同造型和材质的小住宅。就像一个小住宅的超市,顾客可以一家一家地逛,与设计师交流,甚至住下来体验,再决定购买。

启示三:保证建筑市场良性运作,提高建设工程整体质量。建设工程涉及面较广,监管工作专业性强,对建筑市场和工程监管要由行业主管部门或专职机构实施专业化管理。

启示一: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严格建筑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督促各地按要求分配和使用年度建筑节能以奖代补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系统强化的行业教育培训。英国、丹麦、德国建设主管部门都设有专门机构管理建筑业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主要任务是从事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制定、专业资格审定、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等。一是注重专业人士培训。对专业人士的技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专业人士既是懂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立依法处理工程技术管理问题的能力。二是注重基础教育培训和岗位培训。健全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对建筑业人员培训和技术水平测试。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持证上岗,以人员的素质保证工程质量。三是注重学习型企业的塑造。把对人员的再培训作为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对在职人员制定有多种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总体规划。通过岗位再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使企业以人才资源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在德国,由建筑协会负责对建筑企业职业培训进行统一规划。无论企业每年是否安排职工培训,都要按规定及时、足额向建设教育基金会交纳培训费用。每年德国建筑企业将企业营业总额的1.2 % 交给建设教育基金会统一管理,培训费用统一由建设教育基金会向培训机构支付。

几点启示

英国、丹麦、德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严格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监管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成功作法,对推进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打造建筑强省,有许多启示。

——严格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管。英国、丹麦、德国均制定了《劳动保护法》和《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对政府工程监管都采取了由行业主管部门或专职机构实施专业化管理。英国副首相办公室有30多人专门从事建筑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评估工作。英国、德国《建筑法》内容完整,涉及到结构、安全、消防、环保、节能、使用功能以及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等多种领域。一是业主负责制。业主必须负责工地所有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在施工过程中建设项目出现安全事故,属于业主责任范围内的,由业主方承担应支付的费用,属于偷工减料或工人违章施工的,则由承包商来负担。二是安全保证体系。企业有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设立劳动保护委员会。企业在建设过程中要提供给劳动者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并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三是保险制约。《劳动保护法》规定,所有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这四种保险均为强制性保险,前三种保险投保金额约合工人工资的40%,由企业与员工各付一半,工伤保险则由企业全额负担。工伤保险金主要用于事故预防和事故发生后的经济补偿、医疗补助和抚恤金。四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在德国,各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建筑行业协会有8个大区协会,这些行业协会在管理本行业的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工伤保险和科研教育、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安全专业人员资格认可、事故处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欧洲,事故成本非常高,一起死亡1人的责任事故,企业要承担数百万欧元的罚款。

一是制定并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尽快修订发布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推进中心城区政府投资项目、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与验收,引导房地产开发项目采用绿色建筑标准。

二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面向社会征集《湖北省建筑节能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技术、产品和设备目录》,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品质优良的新型绿色建材产品、技术和设备。

英国除了制定系列推行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评价标准外,较有特色的做法是积极推广示范性项目和绿色建筑设计典型案例。在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示范园区和丹麦生态村,我们参观了几处低碳示范建筑,其主要技术特点:一是采用秸秆保温、屋面贝壳与结构一体化的系统;二是效率为80%的热回收通风系统,通过热交换器将厨房和卧室的废气中的热量抽走,用于加热新风,从而减少了热损失和采暖负荷的需求;三是采用智能化信息和控制技术,让住户能了解家里每日、每周各种能源的消耗情况,遥控家里的照明和电器,享受便捷的生活方式。

二是注重新材料的运用。国内土木工程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出现了砂石材料短缺的现象,加上环保标准的提高,很多江河沿岸禁止采砂,预制大型混凝土构件会受到材料供给方面的制约。加强新型材料的研究和运用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三是注意住宅个性化需求。随着住房个性化需求提高,整齐划一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住宅经过高位发展后,需求必然会降低。因此,在提升装配率的同时,应加快发展SI住宅,将住宅实体分成结构、设备等不可改变的支撑体(S)和可以随住户需求变化而改变的填充体(I),满足不同家庭、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住宅的使用品质。

一是开展装配式建筑示范。完善示范城市、产业基地、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落实月季报制度,搞好台账管理,加强督导。

养老地产也被称为老年地产。国外养老地产出现在二战之后。1954年,两位房地产开发商在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马里科帕县建成了第一个养老社区,后来发展成美国著名的“太阳城”养老社区。养老社区的发展起因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老龄化日渐显现,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成为养老社会化的支持力量。政府先后出台《住房法》、《住房和城市发展法》支持开发商进军养老地产;通过《养老院改革法案》规范养老社区走向标准化。私人资本进军养老服务和养老地产,使美国率先成为以市场提供养老服务为主的国家。如今,美国的养老地产已经相对成熟。

与锚杆的受力相似,在没有掘进影响的前3天,2号锚索受力小幅增加,其余3根基本不变。掘进开始后,锚索受力开始增加,受动载荷的扰动持续波动,远离扰动后逐渐稳定。与第1测站相比,锚索受力的波动时间更长,离工作面约90 m后才稳定(图15)。

启示二:注重装配式建筑品质保障。装配式建筑在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建筑工期等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我省也提出了装配化率的具体目标。提升装配率不能盲目追求数字上的提升,应注意建筑品质的保障。

四是重视农村住房建设市场开发。各地要结合当地建筑材料特点和民风民俗,以集中招标的方式,为农民自建房提供若干风格和样式的设计方案,集中生产各个部件。农民可以像挑选衣服、家具一样挑选自己未来的家,选中之后,建筑公司将车间集中预制的构件运送到现场安装并交付使用。这样的措施不仅可以提升装配率,还可以解决我国目前农村住房建设监管不到位,建房靠经验、工人靠拼凑、安全靠运气和无资质、无专业、无监管现象。

——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管理体制。通过与米尔顿凯恩斯城建局、布朗菲斯市政府和预制化建筑协会相关负责人交流,我们了解到,欧洲各国对建筑市场秩序的管理,尽管从组织体系到操作程序等各方面不尽相同,但对于建筑市场制度建设、信息公开和程序透明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是完善的制度法规。德国从19 世纪就有关于招投标方面的法律,1999 年正式实施《政府采购更新法》,在《反对限制竞争法》的修订时,增加了关于政府采购的内容,以充分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性,确保诚信守法企业不受歧视地参与招标采购活动。二是专业化的项目管理。专业性项目建设业务必须交由专业公司承担。咨询、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项目管理中介公司都非常专业化,不仅拥有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公司,而且拥有融设计、咨询、监理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管理公司。项目单位的专业化,有力保证了德国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高技术、高水平、高质量。三是得力的监管措施。根据招标采购的环节,分别设置不同的机构负责监督与管理。招标文件制定审查、招标程序执行监督、合同管理等工作分别由不同机构负责,而不是由单一部门全面执行。审计署作为招标采购的专门监督机构,不隶属于政府,只对议会负责,并可直接签署逮捕令。联邦和州政府都设立了审查办公室,受理供应商投诉,并根据调查结果,敦促采购人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①笔者根据现有的材料推断,这些藏品除了李铁夫去世时留给学校的之外,有一部分应该是之后补充进来的。但由于账本没有相关记录,而现有的资料还不足以证实,在此暂且不议。

在村庄里度过一个月。山谷中气候变幻莫测,阳光灼伤皮肤,疾风和冰雹突然而至,塌方和雪崩随时都会发生。这种生活方式、地理、气候并不使我觉得生疏。融入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一起烘烤碾磨大麦,酿啤酒,在田里除草,编织衣物,挤奶,制作干酪,参加驱邪、庆祝和祭祀的仪式。在屋顶平台上唱歌,在月光下盖着牦牛毛毯子睡觉。

一是严格市场管理秩序。完善工程总承包配套制度,尽快出台《湖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完善工程招投标服务,建立涵盖建设工程、专业工程、设备采购、政府采购、劳务分包等多项内容综合性的有形市场,打破行业壁垒,统一管理,堵住管理漏洞。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原则,坚决反对地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防止场外私下交易、场内交易场外转包等各种不规范行为。扎实开展建筑市场行为专项检查。采取“双随机”模式,开展全省建筑市场执法监督专项检查,对全省17个市州实现检查全覆盖。

二是严格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安全手册》推进与检测监管工作。监管模式上,进一步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继续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方式,将综合检查、日常巡查与明察暗访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重点监控原则,提高安全监督检查效力。监管体系上,完善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动态监管体系。落实《动态扣分管理办法》,督促建筑企业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进一步压实相关企业的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监管时段上,结合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特点,加强冬季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冬季低温等恶劣天气的防范应对能力。监管手段上,建立完善建筑施工隐患排查系统,编制出台《湖北省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着力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

启示四:切实提高建筑工人技能素质。印发《全省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制定《支持建筑业工人培训专项资金中长期规划》,建立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建筑工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落实企业建筑工人职业培训主体责任。出台《湖北省建筑工人实名管理实施细则》,引导企业制定建筑工人培养计划和培训制度,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充分依托施工现场资源,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购买社会培训服务、新型学徒制等多种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争取到2025年实现建筑业工人培训全覆盖。

二是完善建筑业技能鉴定体系。尽快完成我省建设工程系列职称申报评审条件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职称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优化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积极争取省职改办支持,畅通企业高层次人才职称申报评审的绿色通道,增加工程系列年度评审工作频次。组织好住建领域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试点工作,修订完善我省住建领域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的实施细则,全面开展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

三是建立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编制施工现场人员配备标准,督促企业强化技能培训和开展技能鉴定,将相关情况与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诚信体系、评价评优等挂钩。大幅提高施工现场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占比。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和执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在工程造价定额中明确相关费用用于工人技能培训。

标签:;  ;  ;  ;  ;  ;  ;  

欧洲建筑产业现代化实践与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