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护理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临床研究论文_李梅梅

(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观察传统护理联合穴位艾灸运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7月到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43例患者施以传统护理,组二43例患者施以传统护理联合穴位艾灸,比照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总分(JOA总分)、视觉模拟评分法总分(VAS总分)、治疗疗效。结果:组二患者的JOA总分、VAS总分、治疗疗效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的前提之下联合穴位艾灸,能够迅速地舒缓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并减退患者的临床表现,促使其腰部的运动情况得以好转,并能够尽早下床运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护理配合穴位艾灸;价值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20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即腰椎间盘产生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起并压迫到神经根,引发下肢产生放射性疼痛、腰酸腿疼等临床表现的骨科普遍病症,这一病症患病的概率是5%。现阶段,保守治疗中的休整、止痛、功能训练等在临床上是普遍运用的治疗方式,不过,最后10%~15%的患者依旧要开展手术的治疗。手术会伤害到脊柱的平稳性,且手术后患者极易产生腰酸腿疼、僵硬等临床表现,所以,在手术后予以具备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于患者的恢复是重中之重[1]。文章调研了传统护理联合穴位艾灸运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功效,并总结结果如下。

1.相关资料与方式

1.1 相关资料

选出2015年7月到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样本,并参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收入了患者43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25例、18例;患者的年龄最大58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为(40±2.01)岁;组一患者施以传统护理。组二收入了患者43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26例、17例;患者的年龄最大59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为(41±3.10)岁;组二患者施以传统护理联合穴位艾灸。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进行对比发现,P>0.05。

1.2 方式

组一患者予以传统护理:在手术后的第1-2d中,在硬板床中处于仰卧位进行休整,并在腰部放入一个枕头,患者在进行翻身期间,医护人员要加以辅助,并引导患者隔2h进行1次的轴线翻身;同时,激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并科学进行咳嗽;在手术后的第3d,给患者戴上围腰,并下床进行运动,引导患者借助侧卧法以坐起,在站立期间腰背处应维持直立,促使腰椎曲线处在功能位之上;在步行期间,身体在移动期间应维持平衡,适宜开展运动,防范腰部过于负重,减少腰椎间盘的前弯曲动作,让腰椎间盘获得全方位的休整。

组二患者在组一患者予以护理的前提之下辅以穴位艾灸:选出两边的腰阳关、肾俞、大肠俞、命门、足三里、承扶、太溪、委中穴,辅助患者处于俯卧位,全方位露出选出的穴位,借助雀啄灸法或是回旋灸法。在开展针灸期间,应注重艾条与皮肤之间的间距,以患者可以耐受最优,防范烫伤,以部分皮肤潮红最优。在针灸完成后,嘱咐患者休整30min后再运动,防范受寒,注重调整情志,多进食滋补肾脏的食品。每天2次,单次30min,且组二患者都经由一位医护人员予以操作。

1.3 疗效评测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治疗疗效:治愈:腰酸腿疼消除,直腿抬升>70°,可以正常开展工作;好转:腰酸腿疼减退,腰部运动功能有所好转;无效:临床表现与身体情况没有好转;总有效率:治愈率与好转率相加。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VAS总分,分数总共是0~10分,总分愈高疼痛感愈重。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JOA总分,囊括了临床体征、主观症状、运动受限程度、膀胱功能四大版块,分数总共0~29分,总分愈低功能受限愈大。

1.4 数据统计学调研

凭借SPSS17.0一类统计学软件统计并调研相关的数据,频数及百分比(%)运用到显现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x-±s)运用到展现计量资料,统计指出P<0.05时,具备其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比照两组治疗前后VAS总分

组二治疗以前VAS总分比照组一,P>0.05;组二治疗后VAS总分好于组一,P<0.05;详情如表1。

表1 比照两组治疗前后VAS总分(x-±s,分)

 

3.讨论

在中医学中,把腰椎间盘突出症归类至“痹证”、“腰痛”的范畴中。其是由于气血缺失、肝肾较弱、风寒、痰湿而引发,使得风寒湿气浸入到人的身体中,长时间后就产生了经络受堵而患病[2]。现阶段,西医大多予以休整、止痛、功能训练等方面的治疗,不过,一些患者要予以手术的治疗,而手术会伤害到脊柱的平稳性;同时,中医学指出了,手术极易使得患者气机紊乱、正气缺损。所以,在手术后予以具备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于患者的恢复无可或缺。

艾灸即借助艾火的温热效应与艾绒的药效以激起经脉的传感,对患者的各类穴位予以刺激,借助激起经气运动以调整在手术后患者混乱的生理机制,提升腰背处的血液循环,凸显出温经疏络、散寒去湿、温阳补肾等功用,可以迅速清除肿胀、炎症等,疏松括约肌,减退疼痛感[3]。艾灸选出大肠俞、穴肾俞、委中、承扶都即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即各大脏器中精气汇集的穴位,且是调整脏器的功能、激起人身体中精气的关键穴位;命门穴、腰阳关即督脉,其主干在身体的后部,正面对腰椎间盘的解剖部位;命门即肾阳汇集的部位,即生命的根源,借助艾灸予以刺激能够补足肾气、温疏督脉;足三里即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胃经即气血充分的经脉,所以,其是疏气活血的关键穴位,可以去邪外出,对足三里予以艾灸能够补足气血;太溪即肾脏中元气的汇集穴位,对其予以艾灸可以滋补肾阴、补足肾气。当代医学指出了,艾灸能够扩充微血管、提升血流速率、舒缓痉挛,加速身体的恢复。

此次研究结果指出了,运用传统护理联合穴位艾灸的组二,其治疗后的VAS总分、JOA总分、治疗疗效,好于运用传统护理的组一,P<0.05,符合史文平等[4]研究结果。

总之,在传统护理的前提之下联合穴位艾灸,能够迅速地舒缓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并减退患者的临床表现,促使其腰部的运动情况得以好转,并能够尽早下床运动。

【参考文献】

[1]梁带香,张冬莲,廖漫.等.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138-140.

[2]刘爱梅.艾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2):106-107.

[3]徐丹,李鹏鸟.艾灸治疗热敏灸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6):57-60.

[4]史文平,吴萍,钱丽敏.艾灸配合辨证施膳指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146-148.

论文作者:李梅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9

标签:;  ;  ;  ;  ;  ;  ;  ;  

传统护理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临床研究论文_李梅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