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海危机与未来_环境保护论文

咸海——危机和前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前途论文,危机论文,咸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法分类号X21

咸海是中亚最大的两条内陆河——阿姆河和锡尔河的终端湖。依湖面面积而论,曾是世界第4大湖泊(次于里海、 苏必利尔湖和维多利亚湖)。湖的西岸陡直,东岸平缓。在湖东岸,无数小型岛屿、半岛和水湾以及生于其上的茂密的芦苇、灌木丛和树林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地理景观,被称为“阿拉尔”(Apaл)〔8〕。南岸的阿姆河三角洲,也曾水草丰盛,沼泽密布。由于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咸海地区野生动物很多,狩猎业、渔业、农业及航运业都较发达。但是,自60年代以来,由于人为的原因,咸海湖面逐年下降,水面缩小,水质恶化。资料表明,从1960年到1994年,咸海面积由68900平方公里减少到32500平方公里;水面高度由53.4米下降到36.6米,降低了16.8米;与此同时,湖水含盐度由11‰上升到>30‰〔9〕,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下降

由于这一原因,咸海周围现在已没有适用的灌溉用水,更严重的是饮用水也发生了危机,一些城镇不得不用管道从外地引水以供食用。这一现象,特别表现在阿姆河、锡尔河两河三角洲等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

2.土壤盐化

多年来,咸海沿湖地带及两个三角洲地区土壤含盐量不断增加,盐化土地面积逐年扩大,这些盐化的土地与不断出露的湖底连在一起,形成大片含盐度很高的荒漠。

3.盐尘暴的危害

咸海地区沙尘暴发生频度较高。由于盐化土地面积的增加和大面积湖底出露,大量盐分与沙、尘一同被风卷起,进入大气,除普通盐之外,还有许多有害的物质,如氯化镁、氯化钙以及更有害的硫酸盐和其它物质。这种高盐度的沙尘多次降落,直接影响了植物生长。由于咸海盆地降水稀少,自然洗涤作用差,盐类连续降落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及植物生长造成的危害就更大。据乌兹别克斯坦学者介绍,这种危害是明显的,已开始影响到塔什干地区。这种现象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提高了大气降水的矿化度。在咸海南岸,大气降水矿化度最高已超过170 毫克/升(咸海地区风向主要是北偏东——南偏西)〔9〕

4.大气温度升高和相对湿度下降

咸海的变化已影响到周围地区的气候。在距湖岸100~150公里的区域内,近年来夏季气温升高了1.5℃,相对湿度下降了5%~10%〔9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咸海水面缩小和沙漠化造成的,反过来它又加速了这些过程。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还有可能导致无霜期的缩短和年积温的降低,对农牧业产生更大的危害。

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首先危及到动植物。咸海中鱼的种类减少,捕鱼量锐减,其它水生生物也同样。陆生动物和鸟类种群数量减少,规模缩小,不少种类消失。茂密的芦苇和灌木丛大片大片地枯死。灾难也同时降临到人类。咸海的捕鱼业已濒临停产,渔业公司和渔业合作社的渔船停陷在远离湖水的沙丘里,任凭风沙吹蚀。水产加工业、渔船制造业已多年萧条。航运业、狩猎业也面临同样的厄运。两河三角洲曾是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由于环境恶化,农田、牧场面积减少,产量下降,……。所有这一切,还只是灾难的一部分。如果说这些变化主要影响了咸海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的话,那么,生态环境恶化所造成的另一些后果,则直接危及到人们的生存了。主要由于水质恶化,加上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增加,咸海地区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出生率下降,婴儿死亡率上升,加上社会保障水平低,失业率增加等,迫使大批居民迁往它乡。近些年来,生态移民的数量一直在增长,成为人口动态的一个特征。〔1〕〔2〕〔3〕〔4〕〔6〕

咸海及周围地区处于严重的环境——生态危机之中已经多年。种种事实表明,这一危机还在逐渐加剧。自1974年起,锡尔河已没有常年径流流入咸海。咸海在1989年就已缩变成两个湖,北边的小湖称“小海”(Maлoe Mope),南边的大湖很快又会一分为二,见图1〔9〕。30 余年来,咸海已丧失了2/3的蓄水量。照此下去,再过20年左右,咸海就会干涸,前面谈到的那些恶果,无疑会更严重地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出现,而且,很可能会有其它类型的灾害发生,真使人有“瞻念前途,不寒而憟”的感觉了。

图1 咸海变化图

咸海正在消失已成为世界瞩目的事实。造成这一结果最重要的原因,是超量使用阿姆河和锡尔河河水,使两河入咸海水量逐年减少,同时带入了大量的污染物。表1说明了咸海水量平衡中的巨大亏缺〔9〕。

表1 咸海水量平衡 单位:立方公里/年

入水量出水量

时间差额

径流 降水 蒸发

1911—196056.00 9.10 66.10

-1.00

1961—197043.30 8.00 65.40 -14.00

1971—198016.70 6.30 55.20 -32.20

1981—1990 3.90 6.20 43.70 -33.60

1991—199421.00 4.60 33.60 -8.00

由于流入咸海的河流只有阿姆河与锡尔河,同时没有流出的河流,所以表列的径流量基本就是两河的入水量。表中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减少主要是由湖面缩小造成的。两河向咸海的注入水量锐减、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农业用水量的增加。70年代以来, 中亚农田灌溉面积增长了50%。咸海流域地表径流总量为125~128 立方公里/年, 大约110立方公里被用于农业〔9〕。需要说明的是,农业用水除灌溉之外,还有大量的水用于盐渍化农田的洗涤,此项水消耗量超过10亿立方公里/年。大量农药、化肥、盐碱随灌溉余水和洗盐水进入咸海,成为重要的污染源。(2)工业和民用水量增加。50年代中期以来, 咸海流域工业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年增长率大于47‰),用水量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河道或地下,成为流域水污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3)大规模水利建设。 咸海流域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在3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开挖了以灌溉为目的的费尔干纳运河等。50年代中期以来,水利建设达到空前规模。一批运河、灌渠(注:俄语中运河、灌渠是同一个词——каиал,一般把有航运功能者译为运河,否则译为灌渠)、水库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河水被它们大量分流和截存了。如卡拉库姆运河设计引水能力为19立方公里/年,卡尔申灌渠每年从阿姆河引水3.3~5.25立方公里,阿姆河上70~80 年代修建的水库总容量即达53.8立方公里,锡尔河上的几个水库总容量达21.3立方公里,等等。运河和灌渠分流的水量,有约1/3被蒸发和渗漏了,造成巨大的浪费〔5〕,其余则主要消耗于农业,少量用于工业和民用。 引水工程的用水量,可以合并计入(1)、(2)两项,而水库的截留则需要分开计算。当然,水库截流不同于运河及灌渠,它造成的消耗少,但在减少入咸海水量方面的作用是相同的。

上述原因,使阿姆河80%以上、锡尔河近全部的入咸海水量被截分流,造成无稳定的径流入咸海。

咸海处于今天这种状态并不出人意外,而是预料中的事,甚至可以说是计划中的事。前苏联和当地政府早在规划农业灌溉和水利设施时,就已考虑到了咸海的缩小。当时以及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咸海缩小以至干涸的认识,占上风的是这样一些看法:咸海对周围地区的气候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它的消失也不会在本质上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景观〔4〕:历史上,在13世纪初至16世纪下半叶,阿姆河水曾改道经乌兹鲍依(узбой)古河床流进里海,使咸海面积大大缩小,但这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今天的情况,只是历史的重复,不必过于担心。咸海是一个巨大的蒸发器,每年有50立方公里宝贵的淡水被白白地消耗掉了。如果把这些水用于农业和其它方面,所获取的利益将远远超过咸海的渔业和航运业(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4〕。显然, 这些观点重视分散使用入咸海流水的经济效益,但对出现的各种灾害和污染预见不足。应该指出,在50~60年代,这类认识是很普遍的,当时,不仅前苏联,全世界的环境保护意识都还比较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还没有产生,生态灾难在全世界到处出现,咸海不过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

70年代中期,一方面由于咸海缩小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特别是盐尘暴次数明显增加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咸海问题开始引起高度重视。政府、科研机构和生产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咸海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种种拯救咸海的方案。这些方案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3类:调水入咸海;节水; 减灾。下面对几类方案做一些介绍。

调水方案提出过多种,但主要有3种,见图2。第一种方式是从西西伯利亚调水入咸海(北水南调)。苏联政府曾组织了150 余个机构参与这个方案的制定,是所有调水方案设计中投入最大的一个。计划从额尔齐斯河上的托波尔斯克筑坝提高水位造成回水,经托波尔河及开挖的运河向南引水。第一期工程年调水量24.6立方公里。主要分配给俄罗斯缺水区4.5立方公里,北哈萨克斯坦3.4立方公里,南哈萨克斯坦和其它中亚地区16.3立方公里(其中9.8立方公里引入咸海流域)。 这个方案引水质量好,引水距离2000余公里〔10〕。由于是在河流上游引水,有可能对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后果,在此问题上,学术界争论很大,因而,前苏联政府在1986年停止了有关的设计工作,但研究工作并未完全停止。第二种方式是从里海引入咸海(西水东调)。具体作法是在里海东岸水面最突出的共青团员湾向咸海开挖运河。由于里海水面低于咸海水面(1995年水位差约60米),需要建大型泵站扬水。这一方案引水距离短,但要建泵站和电站;更重要的是,里海水是咸的且受污染,不仅对改善咸海水质无益,而且还会增加咸海含盐量。此外,对里海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里海周围国家的协调也必须考虑。所以,尽管这可能是耗资最少的方案,但短时期内不会实施。第三种方式是从印度河、恒河调水(南水北调)。设想在印度河与恒河之间开挖运河,连通这两条水量丰沛的河流,在印度河三角洲的海德拉巴附近引水至卡拉奇以西伊朗高原边缘,然后用多级泵站扬水至海拔760米的高度,再经伊朗、 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开挖运河至阿姆河〔10〕。这一方案的优点在于,印度河、恒河有很大调水余量供使用,特别在夏季,而此时正是咸海流域的缺水期。困难在于,长达2500公里的运河及大型泵站和电站费用过于高昂;另外,多国间的协调也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另一种考虑是从印度河上游向阿姆河上游调水,虽距离仅数百公里,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施工,难度可以想见。较前一方案不会节省多少经费,而且会出现全流域生态平衡问题,因而也不具备付诸实施的可能。

说明:======调水运河;①乌兹别克斯坦;②塔吉克斯坦;③吉尔吉斯斯坦。

图2 向咸海调水方案示意图

节水方案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停止建设新的引水工程;减少渠道的渗漏;改进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缩减棉花、水稻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培育和推广耐盐和耐旱农作物品种;提高灌溉余水和洗盐水的利用率;据估计,以上这些措施如取得理想效果,年节水可达100立方公里!〔11〕在非农业用水方面, 要增加水的循环使用率;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减少高污染、高耗水的工业企业,等等。节水方案的要点是加强管理和进行综合治理,资金可分散使用,实施后见效快,但整体效果的显示仍需较长时间,也需耗费大量资金。如果和调水方案相比,无疑是比较现实的举措。近年来,两河入咸海水量增加,主要是由于节水,特别是棉田和稻田种植面积减少的结果。

从以上介绍可知,无论调水还是节水,短时间内都不可能有效抑制咸海的干涸。近几年来咸海还在缩小,水质还在恶化。人们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制止咸海干涸,而是减少已出现的灾难。近年来,有关国家已开始采取一些减灾措施,主要有:改善咸海地区居民饮用水质量,提高该地区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控制和降低发病率、死亡率等;用人工植被固化已干涸的湖底以减少进入大气的盐尘量;加强咸海流域水量和水质的监控,对水资源变化做出准确预测,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可靠的基础。这些措施已不同程度地显示出效果,减小了对人类生存的直接危害,但要明显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还远远不够。

还有学者认为,既然咸海恢复原貌已无可能,控制干涸的措施也难于实施,不如在尚未干涸的这一部分湖面作文章,提出用筑坝等方法,分区控制水位和改善水体质量,以维护一定规模的渔业和养殖业,减少干涸所带来的损失。〔6〕这一思路是有价值的, 但实施起来也有很大困难。有些方案因咸海干涸速度超过人们的预料,早已失去了意义。此类方案和前面所述的调水方案在前苏联时期是有实现的可能性的,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这些可能性也消失了。

近年来, 咸海问题日益引起周围国家的重视和国际社会的关注。1993年3月,中亚5国的首脑在克孜勒奥尔达举行会议,成立了咸海问题国际委员会,建立了咸海基金,商定每个国家每年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作为基金的本金,并决定每年就咸海问题举行一次首脑会议。 1995年9月,5国首脑在咸海边城市努库斯举行会议,就进一步加强合作治理咸海达成协议,发表了《咸海宣言》。1994年7月,中亚5国和美国、英国、土耳其、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等国代表在巴黎召开咸海问题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和环境规划署的倡议下召开的。西方国家同意提供3100万美元用于咸海的环境研究,若干前期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也开始进行。总起来讲,在国际社会和中亚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拯救咸海危机的工作在前苏联解体后,经过几年中断,重新开始了〔7〕。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 这些举措大多还停留在纸面上或研究上,缺少有效的实际步骤。咸海需要进行全流域的综合治理,这需要人力、资金和技术的长期大量投入,需要中亚国家在政策、法规、计划、行动等方面的高度协调一致,否则,难以取得进展。

前苏联解体以来,中亚5国经济一直处于困难之中, 塔吉克斯坦更是多年战乱。各国的财政经济状况都使它们不可能拿出较多的资金用于咸海治理。保护环境和发展生产之间是有矛盾的。在那些效益好、同时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部门矛盾就更突出,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经济利益会摆在更重要的地位,用削减生产的方法去加强环境保护将会更加困难。前文谈到,缩减棉、稻田而节水增加了入咸海的水量,据哈萨克斯坦学者谈,减少的棉、稻田中,相当一部分是那些处于阿姆河、锡尔河下游及三角洲、水土条件恶化、产量下降的农田。这种缩减,更多地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非对环境的保护。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因国际棉花市场容量和价格的原因减少一部分棉花生产,同样是考虑经济利益的结果。咸海基金建立已3年多了, 没有一个国家依约支付了自己的份额,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说明。

处于咸海流域的中亚5国,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和受咸海危害的程度不同,对咸海治理的态度也会有差异。由图3〔9〕可以看出,咸海流域地表水严重污染、水质不好和危险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阿姆河、锡尔河下游及三角洲。这些区域有一半以上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次为哈萨克斯坦,再为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情况要好得多。

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两河上游。它们得于流域的利益主要是水力发电,污染小,经济效益高。对远在下游的咸海危机,没有切肤之痛。在咸海治理方面,这两国需要做的事主要是减少和停止污染物的排放。鉴于两国的经济形势,能否取得明显效果还很难说。处于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3国, 来自流域的利益最主要的是灌溉,但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运河是阿姆河上最大的一项引水工程。资料表明,1960年,阿姆河在凯尔基市的流量为63立方公里/年〔12〕,而卡拉库姆运河引水量约19立方公里/年〔4〕,近1/3的水量被调走了。 这条运河与横贯土库曼斯坦的干线铁路基本平行,沿线是土库曼斯坦最重要的经济区。沿运河两岸增加的水浇地,占全国水浇地的1/6,相当一部分工业和民用水也来自运河。运河影响着全国人口的60%,被称为“生存的命脉”。〔6 〕减少运河水量将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土库曼斯坦会付出这种牺牲吗?锡尔河下游(恰尔达拉水库以下)河段全部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主流域包括克孜勒奥尔达州和南哈萨克斯坦州(原奇姆肯特州)。这里是哈萨克斯坦灌溉农业发达的地区,哈萨克斯坦的棉花、水稻、甜菜主要产于此地,牧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也有重要地位。农牧业之外,工业也较发达,第二大工业城市齐姆肯特就在这里。两州面积占全国的13.0%,人口占15.7%〔13〕。上文所述咸海危机造成的种种灾难,在哈萨克斯坦主要影响这两州,特别是克孜勒奥尔达州更承受了灾难的大部分。哈萨克斯坦经济实力居中亚第1, 国民生产总值在前苏联时期列各加盟共和国第3位。 在咸海治理方面做较大的投入是完全应该的,不会像土库曼斯坦那样对国民经济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问题是目前的经济状况限制了它可能做出的努力。乌兹别克斯坦的情况最为特殊。乌兹别克斯坦面积44.74万平方公里,人口2115.4万人, 分别占中亚5国的11.2%和39.9%, 是中亚人口最多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9〕它的全部国土和人口,都处于咸海流域,是5国中唯一有阿姆河和锡尔河主河道流经的国家。半个咸海和流域内地表水质最坏区域的一半以上位于乌境内(图3)。 乌兹别克斯坦有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现有水浇地333.28万公顷(总灌溉面积为428.06万公顷,居独联体第1位)〔9〕。有一系列大型灌渠和运河, 如锡尔河上最大的分水工程——费尔干纳运河等。没有灌溉,就没有乌兹别克斯坦的农牧业。乌兹别克斯坦是咸海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又是咸海流域水资源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它应该负有治理咸海的更大的责任,是治理咸海的关键国家。几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少棉、稻田种植面积,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一些引水工程的配水量,加强水污染源的治理等等,并收到一定效果,但离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图3 咸海流域地表水质图

可以认为,中亚国家目前在咸海治理上所做投入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制止危机的发展。如果这期间再发生较大规模的其它自然灾害,则会使危机更加严重,对此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咸海治理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全流域国家的协同一致。由于地缘差异和经济利益方面的不同,中亚5 国在咸海治理方面能够合作到什么程度,还难以做出准确的估计。但应看到,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咸海治理,而且会影响到中亚的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甚至是国家关系。

综合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的结论:咸海必须进行全流域的综合治理,这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流域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亚5国没有可能使危机状态发生根本的改变, 咸海危机会继续存在下去。当前治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各类减灾措施的实施上。咸海不会消失,但能保留多大的面积,就完全取决于人们的努力了。对于咸海问题在中亚发展和国家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注释:

〔1〕苏方遒:咸海问题来龙去脉,《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4期。

〔2〕葛秋芳:咸海悲歌,《环球》1995年第12期。

〔3〕田裕钊:咸海干涸的因由及其他,《自然资源》1990年第5期。

〔4〕田裕钊:水利建设在苏联荒漠开发中的作用和问题, 《世界沙漠研究》1983年第4期。

〔5〕毛汉英:咸海危机的起因与解决途径,《地理研究》1991 年第2期。

〔6〕高欣亭:咸海在经受考验,《世界沙漠研究》1983年第4期。

〔7〕顾家騟:解决咸海和里海问题的新举措,《干旱区地理》1995年第4期。

⑧ΤeoΤpaфцуескцй энциклоиедпуескийсловарь,изц.Совстская эицпклоиеция。Москва.1988.

⑨Туркстаи-иаш общий цом.Ироблемыэкологип и окружающсй срецы Цеитралио-Азиатского региоиа.Ташкеит,1995.

⑩Фамрасв.Н.Р.,Воциыс ресурсы Централъной н Юиой Азци.Сцеиарийсовместното исполъзованця.Ташкент.1996.

(11)Тлазовский.Х.,I\онцеицня восФцаиз Аральското I\рнзиса,Известие АНСССР,Серия географиуескал1990,4.

(12)Болъ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ция,том1,1970.

(13)Республика I\азакстан.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й паспорт.Алматы,1996.

标签:;  

咸海危机与未来_环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