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论文_杨娅妮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卫生院 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及护理后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79.59%低于观察组95.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综合护理;常规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288-02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指的是因功能性疾病、心脏结构等多因素影响造成机体心室负荷超重,心肌收缩力不能满足正常心排血量,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综合性症状[1]。相关研究指出[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疾病影响对其生活质量、生命健康等均造成极大影响,疾病致死率较高需及时有效治疗。另有研究指出[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辅以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本研究主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经《内科学》相关诊断标准确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9例。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0例,年龄34~90岁,平均(54.32±4.17)岁;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4例,Ⅱ级23,Ⅲ级15,Ⅳ级7例;观察组患者男27例,女22例,年龄36~88岁,平均(53.11±4.23)岁;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6例,Ⅱ级24,Ⅲ级14,Ⅳ级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NYHA分级等基础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治疗期间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指导、健康宣教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方法: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及家属疾病认知情况、治疗依从性等,针对性制定综合护理方案。(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疾病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不良心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加强与其沟通交流,了解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借助该疾病治疗案例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及护理计划,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及家属依从性,配合完成治疗护理方案。(2)患者入院期间应确保卧床休息,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对病房内温度、湿度、光线等进行控制,患者选取半卧位为佳确保舒适度。因患者疾病情况、受教育程度、心理状态、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治疗进度、治疗药物等可能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指导,向其介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已经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帮助其养成科学用药习惯。(3)针对患者入院时NYHA分级情况制定运动方案,确保患者在可承受范围内进行健康锻炼。根据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及治疗需求制定饮食计划,每天对患者早餐前体重进行测量,控制食盐日摄入量,主要饮食以易消化、维生素、高蛋白、低热量等食物为主,少食多餐,避免对患者心脏产生负担。(4)医院方面应定期组织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座谈会,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针对疾病健康知识等进行讲解宣传,向其介绍提高依从性、养成良好用药生活习惯等重要性,患者出院后均常规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对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情况、疾病情况等进行观察记录。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生活质量:分别于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末次随访)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定,主要包括患者疾病症状、心理状态、体力限制、社会关系等方面,量表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被测者生活质量水平越好,量表均由护理人员指导后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填写。依从性:对护理期间患者遵医嘱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并评价,完全依从:患者可严格按照治疗规范进行用药;一般依从:患者经护理干预基本能坚持治疗方案规范治疗;不能依从:经护理患者不能遵医嘱规范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一般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选用SPSS 19.0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应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量资料生活质量,借助t检验;应用率%描述计数资料依从性,借助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对比(x-±s)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之一,患者因疾病影响需借助药物干预治疗,对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均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因此治疗期间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十分必要。相关研究指出[4-6],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病痛、长期用药、家庭经济负担等多因素影响,对治疗多存在抵触心理,不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及依从性效果较好。

目前综合护理在临床多科室进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护理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依从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提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分别从住院环境、健康知识宣教、饮食运动干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护理,有效改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及护理的认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指出[7-9],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上述研究与本研究结果相近,通过分析认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更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相比常规护理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均显著提高,提示综合护理值得作为有效护理方案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鲍玉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4):182.

[2]唐晓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0):29,31.

[3]张维,邓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7,4(9):137-138.

[4]秦玉霞,李惠萍,韦学萍,等.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21):2517-2520.

[5]朱崧毓,栾嵩.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3):1777-1779.

[6]李波,陶秀健,易力,等.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249-249,250.

[7]李瑛.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5):520-520.

[8]刘辉,郑豫珍,杨丽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61-1066.

[9]刘蜜.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对其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z2):156-156.

论文作者:杨娅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论文_杨娅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