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儿童的龋活跃性试验

5~6岁儿童的龋活跃性试验

李姮, 王文梅, 俞少玲, 文秦, 周宇翔[1]2011年在《低龄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及龋活跃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3~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流行情况,研究龋活跃性与患龋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南京市6所幼儿园1 375名3~6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龋活跃性试验。结果:3~6岁儿童平均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50.48%和2.13,龋齿充填率6.93%,其中5岁年龄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1.42%和2.92。龋活跃性各分值之间的患龋率及龋均差异显著(P<0.01)。龋活跃性与患龋率及龋均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3~6岁年龄段儿童的患龋情况严重,且治疗率十分低,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开展多种防龋措施。龋活跃性检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患龋现状,有助于筛选龋易感者。

刘鸿雁[2]2000年在《5~6岁儿童的龋活跃性试验》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两种龋活跃性试验检测高危致龋人群的龋活跃性,筛选易感人群,找出龋病重点防治对象,并探讨这两种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检查68名5-6岁儿童,并按其龋齿情况将dft=0的儿童和dft≥7的儿童分为两组,无龋组(dft=0),共23人,高龋组(dft≥7),共19人。用塑料条变链菌计数法(Strip Mutans Test)和刃天青圆片评价法(Resazurin DiscTest)进行试验。结果:68名儿童的dft、变链菌计数、刃天青圆片变色程度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无龋组与高龋组的唾液变链菌计数、刃天青圆片变色程度在统计学上有差异。结论:塑料条变链菌计数法和刃天青圆片评价法均可作为指示龋活跃性的敏感性指标。他们都具有简便快捷可在远离实验室的环境下进行的特性,尤其是刃天青圆片评价法,目前在国内尚无文献报道,仅15分钟就可得出结果。

刘梅玲[3]2010年在《南宁市三所民办幼儿园3-6岁儿童龋活跃性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纵向了解南宁市三所民办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一年中龋病发病及治疗情况,并调查其出生情况、喂养方式等与乳牙龋活跃性可能相关的因素,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探讨南宁民办幼儿园儿童龋活跃性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于2008年、2009年以南宁市3所民办幼儿园350名3~6岁儿童为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计算患龋率、龋均,并分别与近期全国、广西及南宁儿童乳牙患龋水平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乳牙龋病发生的社会和行为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因素的不同情况分组,采用SPSS13.0软件,应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患龋程度差异,筛选出与乳牙龋患相关的因素,建立多因素Ordinal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直接接种轻唾培养基(MS)法检测唾液中的变形链球菌菌落数(CFU),并用秩和检验比较无龋、低龋、高龋儿童间变形链球菌菌落数的差异。三个幼儿园中两次均参加检查的有184人,获得完整纵向资料,调查新增乳牙龋失补数(dmf s)。采用x2检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新增dmfs的影响因素。结果350名儿童中共有263名儿童患龋,总患龋率75.14%,龋均4.73。除3岁年龄组外其余各年龄组患龋率与2002年南宁新城区3~6岁儿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儿童组患龋率80.99%,龋均5.67,与2005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调查公布的该年龄组全国平均水平(患龋率66.0%,龋均3.5)、该年广西城市儿童水平(患龋率75.13%,龋均4.34)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明显低于该年广西农村儿童水平患龋率(患龋率91.37%,龋均7.78)。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牛奶或饮用水加糖习惯、不同吃甜食、糖果糕点习惯、父刷牙情况及月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儿童的患龋程度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Ordinal回归分析,儿童年龄、牛奶或饮用水加糖习惯、每日进食糖果糕点习惯、父刷牙情况可能是乳牙龋的重要影响因素。检测350人唾液变形链球菌菌落中位数为1.61×105CFU/ml,无龋(dmfs=0)、低龋(1≤dmft<6)、高龋(dmfs≥6)儿童间变形链球菌菌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例受调查幼儿2次调查患龋率分别为57.1%和76.1%,dmfs为5.02±7.49和12.05±13.00。受试幼儿园儿童1年之中的患龋率增长,经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fs增长较明显,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均接受检查的儿童1年中新增dmfs的比例为7.08±8.30。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试者基线dmfs、睡前进食、牛奶或饮用水加糖是1年中新增dmfs的主要影响因素。检测184人唾液变形链球菌菌落中位数为1.79×105CFU/ml,无龋(dmfs=0)、低龋(1≤dmft<6)、高龋(dmfs≥6)儿童间变形链球菌菌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提示变形链球菌菌落数与新增dmfs相关(rs=0.724,P=0.000)结论幼儿龋病活跃性与受试者龋坏程度、既往龋坏情况、睡前进食、牛奶或饮用水加糖、变形链球菌菌落数有关,提示幼儿龋病预防工作从这几方面干预的可能性。

张文静[4]2012年在《长海地区儿童龋病、龋活跃性调查及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了解长海地区3~4岁年龄组龋病发病情况和患龋风险。为龋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2.通过对龋齿活跃性实验(Cariostat试验)的研究,揭示这部分儿童口腔中细菌的产酸能力与龋齿现状的关系。3.探索有效刷牙行为及复杂牙科行为——应用氟化泡沫对龋活跃性的影响。方法:一、基线调查:对所有儿童进行龋齿检查和Cariostat测试。二、干预实验:A.对照组:仅进行口腔宣教。B.刷牙指导组:口腔宣教+刷牙指导,每天坚持有效刷牙早晚2次。C.涂氟组:口腔宣教+一次性应用含氟泡沫。三、复查:干预一个月后再次对所有儿童进行Cariostat测试。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海地区172名3~4岁儿童患龋率90.7%,龋均6.6,平均龋失补牙面数12.5;龋活跃性值呈偏态分布,安全域仅占8.7%,非常危险域占23%。Cariostat值与龋失补牙数之间有正相关性。干预后对照组Cariostat均值未有明显变化,刷牙指导组和涂氟组的Cariostat均值均下降,后两组干预后下降差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海地区3~4岁儿童患龋率高,龋蚀程度也较严重,患龋风险高的儿童比例较大。在当地开展龋病的预防工作刻不容缓且任务艰巨。细菌产酸能力与儿童龋蚀现状呈正相关性。有效刷牙和涂氟(氟化泡沫)能降低儿童口腔细菌产酸能力,从而降低患龋风险,且两种措施干预效果无显著差别,应在该地区宣传和普及应用。

刘鸿雁, 何克新, 朱莲娜[5]2002年在《筛选致龋易感人群的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筛选患龋易感人群的方法。方法 :随机检查 6 8名 5~ 6岁儿童的龋补牙数 (dft) ,进行塑料条变链菌计数(Strip Mutans Test)和刃天青试验 (Resazurin Test) ,并进行 dft与变链菌计数、与刃天青试验以及变链菌计数与刃天青试验的相关分析 ;然后再将其中 dft=0 ,0 <dft<7,和 dft≥ 7的儿童分为 3组 ,对无龋组和高龋组进行唾液变链菌数、刃天青试验变色度比较。结果 :6 8名儿童的 dft与变链菌数、与刃天青试验变色程度 ,变链菌数与刃天青试验变色程度分别呈正相关 (r'=0 .70 4 5 ,P <0 .0 1;r'=0 .30 12 ,P <0 .0 1;r'=0 .30 38,P <0 .0 1)。无龋组与高龋组的唾液变链菌计数、刃天青试验变色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塑料条变链菌计数法和刃天青试验均可作为指示龋活跃性的敏感性指标 ,尤其是刃天青试验 ,方法简便快捷

于兴茹[6]2013年在《低龄儿童龋患者及其父母龋活性的调查与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 ECC)发病率高、进展迅速、累及广泛,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发育的发生于乳牙的龋病。对于ECC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儿童口腔医生最重要的临床任务之一。本研究选取河北省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就诊的ECC患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riostat法检测他们的龋活性;并调查其患龋状况以及分娩方式、喂养方式、饮食习惯、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等可能与ECC患儿龋活性及与ECC发生相关的因素,分析这些ECC患儿家庭中母-子间、父-子间及父-母间龋活性的相关性,筛选出与ECC患儿龋活性及与ECC发生相关的易感因素,为儿童ECC的早预测,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有效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的选择: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河北省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就诊的ECC患儿及其父母78个家庭,共234人。2龋活性检测:采用Cariostat龋活性检测方法分别检测ECC患儿及其父母的龋活性。3龋患状况检查:分别检查每个ECC患儿及其父母龋失补牙数(dmft或DMFT)。4问卷调查:设计龋活性可能相关的因素和ECC可能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表,并对每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母-子间、父-子间、父-母间龋活性及其龋患的相关性;分别根据ECC患儿龋活性值和dmft进行分组,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ECC患儿龋活性相关因素和ECC发生的相关易感因素。检验水准为P=0.05。结果:1本研究中母-子间、父-子间、父-母间龋活性及患龋状况的调查结果:1.1本研究显示:ECC患儿的龋活性值与其母亲的龋活性值呈正相关(P<0.01),ECC患儿的龋活性值与其父亲的龋活性值无相关性(P>0.05)。1.2本研究显示:龋活性值各度间儿童的dmft差异有显著性(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得出:龋活性值为1的ECC患儿和龋活性值为2的ECC患儿间dmft无显著性差异(P>0.05);龋活性值为1的ECC患儿的dmft比龋活性值为3的ECC患儿的dmft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龋活性值为2的ECC患儿的dmft低于龋活性值为3的ECC患儿的dmft,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1.3本研究显示:ECC患儿的dmft与其母亲的DMFT呈正相关(P<0.01),ECC患儿的dmft与其父亲的DMFT呈正相关(P<0.05)。1.4本研究显示:父亲的龋活性值与母亲的龋活性值无相关性(P>0.05)。父亲的DMFT与母亲的DMFT无相关性(P>0.05)。2ECC患儿龋活性相关因素的调查:依据ECC患儿的龋活性值将其分为高龋活性组和低龋活性组:龋活性值≥2为高龋活性组,龋活性值≤1为低龋活性组。2.1分娩方式:本研究中44名ECC患儿(56.41%)是剖腹产,34名ECC患儿(43.59%)是自然分娩。高龋活性组中剖腹产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52.77%,自然分娩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47.23%;低龋活性组中剖腹产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100%,自然分娩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0%;分娩方式在低龋活性组和高龋活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3.286,P>0.05)。2.2喂养方式:本研究中42名ECC患儿(53.85%)出生后前6个月喂养方式是母乳喂养。37名ECC患儿(47.44%)有含奶头睡觉的习惯。本研究显示:高龋活性组中完全母乳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58.33%,混合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33.33%,人工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8.34%;低龋活性组中完全母乳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0%,混合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66.67%,人工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33.33%;完全母乳喂养的ECC患儿在高龋活性组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喂养方式,喂养方式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9.031,P<0.01)。ECC患儿含奶头入睡的频率在低龋活性组和高龋活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Z=1.278,P>0.05)。2.3饮食行为方面:30名家长(38.46%)有嚼碎食物喂给ECC患儿的行为;77名ECC患儿(98.72%)喝可乐等碳酸饮料的次数少于每天一次;52名ECC患儿(66.67%)每天吃饼干等甜点心的次数大于或等于一次;55名ECC患儿(70.51%)每天吃糖果或巧克力的次数小于一次;59名ECC患儿(75.64%)晚上刷完牙后、睡觉之前有喝奶或吃甜点的习惯。本研究显示:家长嚼碎食物喂给ECC患儿的频率、ECC患儿每天进食可乐等碳酸饮料的频率、ECC患儿每天吃饼干等甜点的频率、ECC患儿吃糖果巧克力的频率等饮食习惯在低龋活性组和高龋活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4口腔保健行为:74名ECC患儿(94.87%)刷牙年龄集中在3岁之前;63名ECC患儿(80.77%)刷牙的次数少于每天两次;65位家长(83.33%)帮ECC患儿刷牙;63位家长(80.77%)检查ECC患儿的刷牙效果。本研究显示:ECC患儿开始刷牙的年龄、ECC患儿每天刷牙的次数、家长检查ECC患儿刷牙效果的频率、家长帮ECC患儿刷牙的频率等口腔保健行为在低龋活性组和高龋活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5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46名家长(58.97%)关于含氟牙膏对牙齿作用的认识是错误的或不知道含氟牙膏对牙齿的作用;24名家长(30.77%)不同意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的说法。本研究显示:家长关于含氟牙膏对牙齿的影响的认识、家长对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的看法等家长关于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在低龋活性组和高龋活性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ECC患儿患龋易感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本研究依据ECC患儿的患龋情况分为高龋组和低龋组:dmft≥5为高龋组、dmft﹤5为低龋组。本研究显示:高龋组中剖腹产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45.45%,自然分娩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54.55%;低龋组中剖腹产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70.58%,自然分娩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29.42%;剖腹产的ECC患儿在低龋组的构成比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自然分娩的ECC患儿在高龋组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低龋组;分娩方式在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χ2=4.927,P<0.05)。高龋组中完全母乳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59.09%,混合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25.00%,人工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15.91%;低龋组中完全母乳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47.06%,混合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50%,人工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2.94%。高龋组中人工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低龋组,喂养方式在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χ2=6.784, P<0.05)。高龋组中ECC患儿含奶头睡觉的频率的平均秩次(Mean Rank)为44.34,低龋组中ECC患儿含奶头睡觉的频率的平均秩次(Mean Rank)为33.24,高龋组中ECC患儿含奶头睡觉的频率明显高于低龋组,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Z=2.359, P<0.05)。家长嚼碎食物喂给ECC患儿的频率、ECC患儿每天进食可乐等碳酸饮料的频率、ECC患儿每天吃饼干等甜点的频率、ECC患儿每天吃糖果巧克力的频率、ECC患儿开始刷牙的年龄、ECC患儿每天刷牙的次数、家长检查ECC患儿刷牙效果的频率、家长帮ECC患儿刷牙的频率、家长有关口腔健康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的看法、家长关于含氟牙膏对牙齿的影响的认识、家长对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的看法在低龋组和高龋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分娩方式是本研究中ECC患儿龋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本研究显示:ECC患儿的龋活性与其母亲的龋活性呈正相关,本结果提示:控制母-子间龋活性相关因素是降低ECC患儿龋活性的关键因素。2本研究显示:龋活性值各度间ECC患儿的dmft差异有显著性,此结果提示:Cariostat试验能够反应ECC患儿的患龋状况和罹患严重程度,将Cariostat法应用于儿童ECC的预防与治疗是临床可行的有效方法。3ECC患儿的dmft与其母亲和父亲的DMFT均分别呈正相关,这一研究结果提示:父母双方的患龋情况和儿童ECC的发生密切相关,来自父母双方的影响因素是ECC发生的重要原因。4完全母乳喂养是ECC患儿高龋活性的易感因素。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含奶头睡觉的频率是ECC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分娩方式是ECC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刘梅玲, 陶人川, 马飞, 林小洁[7]2010年在《南宁市民办幼儿园儿童龋活跃性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南宁市民办幼儿园儿童龋活跃性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南宁市两所民办幼儿园101名3~6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和有关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和家庭情况的问卷调查,观察1年后龋病调查新增乳牙龋失补数(dmfs)。结果 101例儿童开始调查及1年后患龋率分别为67.3%和77.2%。dmfs分别为(5.61±7.62)和(12.98±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增的dmfs为(7.34±8.2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试者基线dmfs、月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吃甜食次数是新增dmfs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幼儿龋病活跃性与受试者龋坏程度、既往龋坏情况、月家庭经济收入和每日吃甜食频率有关,提示幼儿龋病预防工作应从这几方面进行。

杨琳, 张君平, 李继遥[8]2015年在《龋病风险评估系统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龋病风险评估能预测单个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新龋的可能性,是现代龋病管理的基础。本文对当前常用的龋病风险评估系统作一综述,为临床上选择龋病风险评估系统提供一定指导。

盛婷[9]2015年在《3~5岁乳牙龋流调及多乐氟抗碳酸饮料脱矿的体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儿童乳牙龋处于多发年龄,大多数儿童未能及时进行治疗,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牙齿健康,咀嚼功能不能很好发挥,还对孩子的发音有影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如果想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就要采取积极得治疗预防措施。降低乳牙龋的龋患率,这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初步了解佳木斯市郊区幼儿园,针对3-5岁儿童,调查乳牙的患龋情况。在儿童的口腔问题预防进展中,提供有力帮助。以及研究通过多乐氟的应用,乳牙釉质抗碳酸饮料的酸蚀效果,希望能为预防龋病的发生提供更多的药物,以及指导思路。方法1、2013年3月通过随机、整群、多阶段的抽取形式在佳木斯市郊区随机选取五个幼儿园:佳西幼儿园、小哈佛幼儿园,金色摇篮幼儿园、小牛津幼儿园、金太阳幼儿园。在该区选中的幼儿园中,按顺序将幼儿园编号,在编好号的幼儿园中,随机选取一个。第二阶段,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抽中得幼儿园中,随意选取,对选取480名3-5岁孩子采取严格的牙齿检查。使用SPSS17.0软件对检查结果使用X2检验分析。2、同时收集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看牙的患者中,因乳牙滞留拨出的前牙72个。将72个乳牙试验试件任意分成四组,每组18个。人工唾液为对照组(A);可乐碳酸饮料浸泡组(B);可乐浸泡多乐氟处理后组(C);氟化泡沫处理后可乐浸泡组(D),A组试件不作处理,置于37摄氏度人工唾液中4min,去除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再次放入人工唾液中。12h更换一次人工唾液;用可乐泡B组试件30分钟,从可乐中拿出后使用去离子水洗净,静止放置约4 min,自然干燥。再次放入可乐中泡30min,整个过程循环要12 h。实验C组多乐氟组,使其牙面干燥,把多乐氟用专门的小毛刷涂在标本的釉质面露出的区域,约4min,自然干燥,然后将涂抹后的釉质块放入可乐浸泡30min,取出后冲洗干净。自然干燥。再次涂抹,如此循环直至12h。D组氟化泡沫组,使牙面干燥,将氟化泡沫涂在釉质暴露区,约4min后,用气枪吹开氟化泡沫,自然干燥,然后将干燥后的釉质块放入可乐浸泡30min,取出后冲洗干净,自然干燥。再次涂抹,如此循环直至12h。最后试件利用能谱分析仪检测脱矿乳牙表面的钙磷量,扫描电镜法及显微硬度计来证实多乐氟能预防可乐饮料对乳牙牙釉质的脱矿作用。要想能观察到实验结果得差异性,要循环12小时,这样可以加大酸处理得过程,最后获得结果得差距就变大。同样循环12h也较符合人口腔进食频率,指酸性食物。结果1、480名儿童中350人患龋,患龋率72.92%,龋面均(xdmfs)8.60,龋均(xdmft)4.81,龋坏充填率9.7%。2(1)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和A组比较来看,可乐浸泡完可使乳牙硬组织脱矿,钙磷值下降;在牙冠表面涂布氟化物后,釉质表面的脱矿程度下降了,晶体体积变大颗粒有所增加,釉质Ga2+、P3+比例的下降程度,可乐碳酸饮料浸泡组比可乐浸泡多乐氟处理后、氟化泡沫处理后可乐浸泡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显微硬度值结果显示:实验组读值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碳酸饮料浸泡后显微硬度明显降低,数据值变化较显著。可乐浸泡多乐氟处理后组、氟化泡沫处理后可乐浸泡组显微硬度都略有降低。(3)扫描电镜显示:人工唾液组(A)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平坦,形态完整,釉柱未破坏,形态清晰。可乐碳酸饮料浸泡组(B)电镜下观察,釉质面形态不规则,1000倍下观察到呈现大量大小不一的网状结构,缝隙状。可见均匀的鱼鳞状结构,釉柱中心和釉间隔清晰。多乐氟涂布后浸泡碳酸饮料组(C)电镜观察釉质面比较完整,脱矿孔隙不明显,2000倍下观察,大部分区域有白色在矿化物质沉积。白色沉积物大小不一。氟化泡沫涂布后碳酸饮料浸泡组(D)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脱矿形成的网状孔隙较明显,2000倍下可见釉柱形态不完整,但也有少量在矿物沉积。但是不如C组多。结论1佳木斯市,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水平较高,反映出该地区儿童龋病防治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提示该地区应该加强儿童龋病的口腔卫生宣教及预防干预措施方面亟待加强。2多乐氟可抑制乳牙釉质在碳酸饮料中的脱矿,效果较好。

徐玮[10]2012年在《上海市3岁和6岁儿童口腔健康、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龋病在儿童中发病情况较为严重,通常位于儿童常见疾病中的前三位。龋病不但会对儿童身心发育造成较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儿童日常及学习生活,同时也会加重家庭的疾病负担,所以儿童口腔健康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目的:通过调查上海市3岁和6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以及家长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口腔健康相关问题,掌握最新的本市儿童龋病流行情况,同时了解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与措施提供建议。材料和方法:采用分层三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6个区县的6所幼儿园的3岁儿童和6所小学的6岁儿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和方法,由专业口腔医生对调查对象在学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同时受调查家长要完成一份有关口腔健康危险因素的调查问卷。使用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相应的龋病指标以及口腔健康相关的态度、知识、行为的比较情况,用多因素方差方法分析方法来研究口腔健康相关变量与dmft值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两个年龄组儿童患龋状况1)452名3岁儿童患龋率是39.8%,其中市区和郊区儿童患龋率分别为25.4%和53.9%,郊区明显高于市区,性别之间没有差异。610名6岁儿童患龋率为69.3%,市区儿童患龋率(58.7%)明显低于郊区儿童患龋率(80.3%),性别之间也没有差异。2)3岁儿童总体的龋均是1.63,其中96.9%都是未充填的龋齿,充填的牙齿只占到3.1%。郊区儿童龋均2.44,市区为0.80。6岁儿童龋均为3.56,其中未充填的牙齿占84.3%。郊区儿童龋均4.79,市区2.37。3)3岁儿童中有2颗龋齿的人数最多,占10.4%。6岁儿童有1颗龋齿的最多,占12.1%。4)3岁儿童患龋牙齿最多的是上颌左侧乳切牙(22.8%)和右侧乳切牙(21.2%)。6岁儿童患龋牙齿最多的是左下第一乳磨牙(53.8%),右下第一乳磨牙(50.2%)。2.儿童患龋情况与家长口腔健康相关知信行的关系1)随着家长的文化程度升高,其孩子的患龋率逐步下降,龋均也呈同样的反比关系。家长是办事人员的孩子患龋率和龋均最低,从事农林牧渔、生产、运输等体力劳动者的孩子其患龋率最高。家庭年收入越高,孩子的患龋率和龋均越低。2)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照顾的3岁孩子,其患龋率和龋均都高于由爸爸妈妈带的孩子。3)经常含奶瓶睡觉的3岁儿童患龋率比从不含奶瓶的儿童患龋率高。睡前经常吃甜食的3岁及6岁儿童的患龋率比从不吃的儿童高。甜食吃得越频繁,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也越糟糕。4)6岁年龄组,越早开始刷牙,刷牙频率越高,患龋率则越低。3.两组儿童dmft值与口腔健康相关变量的多因素分析1)3岁儿童的危险因素为儿童所处地区、含奶瓶睡觉习惯、吃甜食的频率以及过去一年是否看过牙。2)6岁儿童的危险因素为儿童所处地区,家长的文化程度,碳酸饮料的饮用频率以及过去一年是否看过牙。[结论]1)与全国以及发达国家相比,本市儿童的龋病流行情况处于较高水平;2)龋齿得到充填服务的比例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3)3岁儿童龋齿治疗程度较低;4)近8成的龋齿集中在1/3患龋最严重的儿童;5)生活在郊区,家长文化程度低,含奶瓶睡觉,吃甜食频率高的儿童患龋程度更严重;6)市区儿童主动接受口腔诊疗服务的比例高于郊区儿童;7)家长对于预防龋齿的一些基本干预措施还不甚了解;8)家长普遍对子女的口腔健康问题缺乏足够重视与关心。[建议]1.高危人群管理策略1)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2)加强郊区儿童口腔健康保障力度;3)加强低龄儿童口腔保健服务覆盖力度。2.学校口腔保健干预策略1)定期开展卫生老师教案培训;2)定期召开班主任、校长等相关教师的口腔健康座谈会;3)学校含糖食物管理。3.家庭干预策略1)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实施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促进策略;2)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儿童日常口腔健康情况,培养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口腔健康的意识;3)对祖辈也应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教育;4)多部门合作,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服务与管理。

参考文献:

[1]. 低龄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及龋活跃性分析[J]. 李姮, 王文梅, 俞少玲, 文秦, 周宇翔.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 5~6岁儿童的龋活跃性试验[D]. 刘鸿雁. 广西医科大学. 2000

[3]. 南宁市三所民办幼儿园3-6岁儿童龋活跃性相关因素研究[D]. 刘梅玲. 广西医科大学. 2010

[4]. 长海地区儿童龋病、龋活跃性调查及干预研究[D]. 张文静. 大连医科大学. 2012

[5]. 筛选致龋易感人群的方法研究[J]. 刘鸿雁, 何克新, 朱莲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

[6]. 低龄儿童龋患者及其父母龋活性的调查与研究[D]. 于兴茹. 河北医科大学. 2013

[7]. 南宁市民办幼儿园儿童龋活跃性相关因素研究[J]. 刘梅玲, 陶人川, 马飞, 林小洁. 广西医学. 2010

[8]. 龋病风险评估系统的研究进展[J]. 杨琳, 张君平, 李继遥.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5

[9]. 3~5岁乳牙龋流调及多乐氟抗碳酸饮料脱矿的体外研究[D]. 盛婷. 佳木斯大学. 2015

[10]. 上海市3岁和6岁儿童口腔健康、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D]. 徐玮. 复旦大学. 2012

标签:;  ;  ;  ;  ;  ;  

5~6岁儿童的龋活跃性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