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现今,一些古建筑出现了严重的损坏,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威 胁。伴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应加强数字化技术运用,促进古建筑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文章通过分析 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意义、数字化技术特点、数字化技术运用及宣传等相关内容,来提高工作人员对 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
一、前言
古建筑中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传承古建 筑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文物保护工作,广泛运用 数字化技术来保护古建筑遗产,对古建筑的艺术性进行 更深入研究。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变迁与时代发展,使 其文化气息更为浓郁,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对古建 筑的保护,导致大量文物被损坏,古老的记忆正处在消 失的边缘[1]。为有效保护古建筑,相关单位及个人应加 强对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自觉学习专业技术,不断提升 自身的技能水平,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古建筑保护提供可 靠的依据,促进模型建构,再现古建筑原貌。
二、古建筑的价值认知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 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 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屹立在各大城市 之中,构造出一种凝固的美,它真实的见证了一座城市由开始 兴建到彻底毁灭的沧桑之旅,同样它也凝聚着古代艺术家在建 筑方面智慧的结晶,它带来的价值超过了时间的变迁,经历了 千上万水展现在我们眼前,古建筑还是历史人们在各个场合中 积淀下来的风俗习惯,它作为一种固定的符号,被赋予承载各 族儿女的情感生活的使命,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 价值。
三、我国古建筑保护历程
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对古文物保护的历史要追忆到千 年之前,当时的先辈们就很重视对前朝古文物进行收藏和保 护,但是对于古建筑而言的话,却一直延续到 20 世纪初,我国 才终于将古建筑列入到文物保护的范围之内。其实从近代来 看起,我国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很直观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建筑保护阶段的起源时期---抗日战争。当时为了系统的对古文物进行保护,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等人 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学社的作用就是对古建筑进行现 场勘测、记录以及和建筑相关档案的手机,还出版过图书,专业 的梳理了古建筑历史发展脉络。学社的成立被视为我国对古 建筑研究的起点时期。第二阶段就是古建筑的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就是在新 中国成立后,古建筑才被列为文物的保护范畴,而且新中国成 立后开始出台专门的法律条文来保护古建筑,但是在文革时期 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第三阶段就是古建筑的转变时期--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 之后我国对古文物的保护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即由政府出 资,为古建筑保护提供必要的人力或者物力支持,古建筑所有 权也是归政府所有,使用权分散给当地旅游企业,这种保护模 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古建筑旅游开发探究
我国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一直都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程,耗 时耗力不说,还有可能和预计的效果相差甚远。况且古建筑受 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十分严重,外加上其本身的脆弱性,导致 保护古建筑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据分析统计,在所有古建筑保 护方向中,开发其本身价值进行保护是最有效的途径,而类似 教育开发或是文化开发手段中,旅游利用又被称为解决古建筑 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实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富裕的背景下,旅游事业正在悄然兴趣,这是一个十 分庞大的市场。统计发现,人们在旅游途中,对当地古文物和古文化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美食和生活。例如现在的杭州西湖 风景区,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冲着许仙和白蛇的传说和古建筑 雷锋塔去的,都想一睹古代建筑的风采和感受情怀小说里面的 场景。如今,古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在整个旅游资源中占据 不可动摇的地位,实际上它为我国旅游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 路,成为了当地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更是为我国经济的增 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五、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壮大,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了 社会的广泛关注,什么是可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含三个 方面:生态、经济和社会。它规定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够 以破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前提来获取更多的利益。可持 续体现在古建筑的保护中,即是在开发古建筑旅游经济效益的 同时,也要对古建筑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不能因为只顾片面利 益而破坏古建筑存在的环境,达到无法挽回的效果。古建筑旅 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讲究的是将两者统筹在一起,相得益彰,相 互促进。
六、古建筑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6.1商业气息严重 我们提出借助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古建筑保护这个出发 点是好的,但是在当前这个利益社会,还是有许多开发者或者 古建筑经营者利用自己手里现有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 化。例如为了扩大利益范围,经营者在古建筑周边建设许多餐 馆,名宿,甚至是小吃一条街外加游玩项目。这种做法完全违 背了古建筑开发的初衷,还打破了古建筑的有机结构,破坏周 边生态环境,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还有的经营者因为业绩不 理想,就对古建筑大肆手脚就进行改造,改变其原有的呈现状 态,灌输其主观的想象。这种手段完全放弃了古建筑原本蕴含 的历史价值,违背了古建筑旅游开发的目的。
6.2 游客接待人数过度 古建筑因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自然会吸引大量的游 客前来参观,这也是许多经营者乐于看到的现象,来的人越多,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越高。但是他们忽略了古建筑本省的环 境承载范围,人口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将会给古建筑的保护带 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况且参观人数多了后不文明的现象也会 增多,近年来,社会新闻频繁曝出游客在景区内部随地乱扔垃 圾,刻上到此一游的不雅举动,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加重古建 筑破坏程度。
6.3居民矛盾协调不到位 虽然古建筑的所有权是国家所有,但是也有许多古老的建 筑因为各种原因,文化传承一直没断过,里面还有着大量的居 民在此生活。一方面,旅游业开发经营者想要谋取更多的经济 效益,自然也就不愿意给当地居民过多的补贴,更一方面,原住 民才是当地古建筑保护最大的功臣,旅游单位随意来开发他们 的家园势必会造成他们的反对,所以收入利益分配问题一直存 在于古建筑旅游资源开发中。更有不良经营者因为收入分配 问题未能达成一致而使用强硬的手段逼迫原住民迁移,这都是十分突出的问题。
七、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手段
功能区划分到位 古建筑功能区的划分作为一种常见的旅游管理方式,在限 制游客人数和景区承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古建筑旅游 区一般占地面积广,只要合理的划分各类区域,就能对古建筑 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古建筑和区域划分分为三个等 级,一个核心和两个缓冲区。核心区包括价值程度高的古建 筑,这类区域属于重点保护区域,必须禁止经营者对其过度开 发,或者设置大小项目。为了更好的提高古建筑的环境保护,核心区对旅游参观人数也要有一定的限制,避免超过核心区的 环境承载力。两个缓冲区顾名思义,就是起到对核心区域保护 与缓冲的效果。为了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同时方便游客的 旅行,缓冲区一般都设置在古建筑的周边地区,并且不会对核 心古建筑文化造成太大威胁。经营者可以在这里设置各类店 铺,弘扬古建筑的价值文化,也给游客在参观之后提供一个歇 脚的地方,是为游客服务的主要区域。
八、结束语
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积极 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古建筑,构建三维模型,数字 化技术广泛运用在古建筑特征分析和单点定位测量 等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进行古建筑遗迹在再 现,制定有效的古建筑保护计划,让公众更多地了 解特色鲜明、底蕴丰厚的古建筑文化,开展古建筑 文化传承活动,促进古建筑保护信息共享,增强公 众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妍.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浅析[J].房地产 导刊,2015(27).
[2]顾琬明.浅析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创新路径研究[J].建 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4)
论文作者:肖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古建筑论文; 经营者论文; 旅游论文; 我国论文; 文化论文; 价值论文; 文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