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皮亚杰认知理论也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教师给幼儿创设科学、合理、有趣的活动区
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幼儿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地域性及幼儿园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要让活动区具有本班特色,兼顾有艺术性、教育性、发展性、多样性。作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要让幼儿自主地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活动区内。在活动中,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角活动,并且逐步把集体活动的内容融入到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和伙伴之间一同探索、一同学习,从而在自己本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有目的地观察活动区中幼儿活动的情况,发现幼儿究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区角活动、喜欢区角活动,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教师要提供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好玩的活动区材料
教师在创设合理的活动区后,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要在理解活动的目标后在活动区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材料,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活动区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在“科学角”,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科学知识形象的玩具或者具体事物,最重要的是要给幼儿提供有趣的能激发他们探索欲望的材料,像多棱镜、木瓶堆放、沙漏、天平、奇妙的转盘等。在“数学区”教师就可以多投放一些多变几何体、可操作性强的矿泉水瓶盖、蚕豆、彩色小石子、冰糕棍、珠子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可以给幼儿投放一些蒙氏数学操作学具、100以内的串珠,让幼儿分分合合,在操作中感知总数与分合数之间的关系,再配以数字卡片的操作,使幼儿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真正含义,同时还对色彩加以了巩固。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制定规则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的。
首先,在活动前明确规定。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前就必须遵守的。这类规则一般在活动前就必须提出来。如玩沙是幼儿最喜爱的区域活动之一,如果活动前没有明确规则,那么有可能孩子到处扬沙,虽然孩子尽兴了,可是眼睛、嘴巴就受伤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前就说明要求:不准对着别人扬沙,更不准把沙子扬到区域外面去。
其次,在活动中逐步形成。有一次,在表演区,我投放了一套新服装,结果全班孩子围着争抢服装,令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大家用求救的目光望着我,于是,我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讨论如何处理这件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不能抢!”“大家一起玩。”“轮流玩!”这时,我趁热打铁地说:“大家真懂事,我们轮流玩!没有轮到的小朋友在旁边当观众,不能上来;轮到的小朋友不能玩太久,也让更多的小朋友来玩。”就这样,我和孩子们把规则定下来了,小朋友们又开开心心地玩起来了。
四、教师在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客观、宽松的评价
由教师组织的评价活动可以有很多种,评价的时机也有所区别。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评价,就能发挥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小班年龄段,对于活动的评价形式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评价活动可逐步增加幼儿的参与机会,增强幼儿评价中的生生活动。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地做好纪录和反思尤其重要,比如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在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和调整的记录才能体现观察和指导的价值,帮助教师不断发现区角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以幼儿的关键经验、需要和兴趣为主要依据,创设具有开放性、丰富性、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与环境互动,获得个性化、全面性发展的活动。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不仅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记忆的保持,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也有利于幼儿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论文作者:张丽君 赵 莉
论文发表刊物:《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幼儿论文; 教师论文; 环境论文; 材料论文; 区域论文; 活动中论文; 幼儿园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