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先人的美洲之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洲论文,之旅论文,先人论文,中国论文,古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元1761年,法国汉学家德歧尼公开宣布了他的史学研究成果:早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前10个世纪,中国人已经在美洲的土地上留下了探察的足迹。
此说一经发表,遂即在中外史学界引起轰动效应。依据史学界的传统观点,多认为“扶桑”意为“日出之地”,但另有学者论证:中国古籍中的“扶桑国”应为美洲的墨西哥,并且断言早在公元5世纪时, 中国僧人就已经抵达了墨西哥。这一观点,得到中外史学界大多数学者的支持。
德歧尼等人关于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的见解,始源于《梁书·东夷传》的记载。这部古籍记载了公元499年, 曾有位名慧深的和尚从扶桑国来到荆州,告诉人们“扶桑”在大汉国东2万余里处, 那里生长扶桑木,因而得名扶桑国。据考证,这种被称为“扶桑”植物的叶子形同桐树叶子,幼小时宛若笋一样,结出的果实色红、形状像梨,可食用。另外,扶桑的皮可用来织布、制衣,亦可当棉花使用。
此外,慧深还详细介绍了扶桑国的建筑、文字、司法与政治制度、交通、社会风俗、宗教等等。德歧尼及其他学者从地理方位、物产及考古发现等方面,对《梁书·东夷传》的记载进行详细考证,认为慧深所说的扶桑国,即今日的墨西哥。
诸多学者认为,若从地理方位来看,我国《梁书》所载,“扶桑国在大汉国东2万余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5千余里。据此推算,扶桑国当地处日本东北、距离我国3万4千里之遥,这个地域正好是现今墨西哥和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带。
如果从物产上来详加考证,墨西哥历史上曾盛产棉花,而棉花叶子、果实的形状及功用恰与《梁书》中所记载的扶桑木的特征相吻合。将棉花引进中国是唐代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中国尚不知道棉花为何物。可见,梁时抵达墨西哥的中国僧人对棉花以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木“扶桑”称之,并称其地为“扶桑国”亦在情理之中。
中外史学界的诸多学者还进一步从中国与美洲古代文化的特征、社会习俗等方面加以比较研究,提出不但在公元5 世纪时中国高僧曾到达过美洲,而且早在殷商时期,中国和美洲就已经有了接触。他们甚至认为,在文化特征方面,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在中国黄河下游、东南沿海以及渤海湾一带的青莲岗文化,与同一时期北美洲的文化极为相似,均以鸟、蛇和太阳作为图腾崇拜,都使用骨制生产工具,7 千年前出现于我国的石,甚至也能在美洲的厄瓜多尔寻到踪迹。
在社会习俗方面,北美印第安人传说中的“月相图”,同《吕氏春秋》中所述一年四季合为12个月多有吻合之处。
此外据考证,印第安人在求雨时常以龙和青蛙祭祀,与中国旧俗极为相似。墨西哥有口“圣井”,每遇天旱求雨时,当地人即选美貌少女投入井中,很像我国传说中的“河伯娶妇”。墨西哥流传的5 个太阳的神话,与我国古代10个太阳轮流照耀的传说也很相近。我国有水、火、金、木、土“五行”之说,印第安人也流行水、火、土、风“四元素”说。在印第安人中还盛行着商代殷人的“且”字形祖先牌位。美洲土著人用蛇、兔、狗、虎、猴等动物名称纪年,与我国的12生肖纪年法颇为相似……
近代考古发现亦证实,中国与美洲在很久以前就有过接触。在墨西哥境内发现过许多汉人的古碑、古钱和石雕等物品;在墨西哥的许多地方,迄今仍存留一些类似“吕”、“亚”字形的建筑遗迹。在秘鲁的山洞里还曾发现过一尊奇特的美洲女神铜像,并刻有“武圣山”字样,类似的汉字在美洲地区已发现了140余处。1975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底发现重为152公斤、中间穿孔的石块, 美国学者确认是来自亚洲的早期石锚,中国学者则确认为中国人航海至美洲后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