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
常 锐1,邱海天2
(1.吉林师范大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吉林四平136000;2.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130024)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源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挑战,旧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已不能满足当前全球治理的需要。习近平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大趋势,在国内外多个重大场合就“全球治理”问题进行了多次阐述,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战略、新主张和新观点,形成了全面、系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渊源,它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对于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健康、有序、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 全球治理;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
全球治理源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挑战。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矛盾冲突不断涌现,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旧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和诸多弊端,“失序”和“碎片化”倾向日益凸显,不能满足当前全球治理的需要,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也倒逼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也迫切呼唤着世界各国合作应对挑战、建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度的合作机制、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与社会进步。而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大趋势,在国内外多个重大场合就“全球治理”问题进行了多次阐述,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战略、新主张和新观点,形成了全面、系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对于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健康、有序、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经求解式(1)可得,建设1台J920机组、3台6B型机组方案,总装机容量为135.5 MW,总投资最低。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同时也共同面临着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和发展难题。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1]5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的提出正是习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及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顺应国际关系实践的客观要求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深刻变化的国际力量对比
全球治理变革正处在历史性的转折点上,旧有的“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国际格局出现了重大转变,西方发达国家整体性下滑,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如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变化。”深刻变化的国际力量对比表明,全球治理的主体和重心越来越朝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且希望全球治理体系能更加公正合理,更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有序发展。“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2]。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必将导致全球治理格局和体系的变化,新时代全球治理的变革也必然要求必须正视并顺应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
(二)陷入困境的全球治理体系
“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相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3]449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全球治理的规则和机制大多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制定,深深地打上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烙印,体现和贯彻其自身利益与战略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发达国家的意图和价值。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传统全球治理体系中,发达国家往往是处于“核心”的“治理者”,而发展中国家则是处于“外围边缘”的“被治理者”,使得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主导制定全球治理原则和机制而获得解释权,进而维护自身的最大利益。在这一体系中西方发达国家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在全球事务和地区事务中拥有广泛的发言权和决定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由于缺少参与权、发言权和决策权,而无法保障自身利益。全球治理体系弊端的充分暴露,现有的全球治理机制的代表性不足、公平性不够以及碎片化等问题引发了有效性和合法性危机,使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陷入困境。近年来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形势、日趋严峻的安全状况、遍及世界的矛盾冲突等全球共同发展问题更凸显了传统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充分适应全球化新趋势,更不利于世界各国的长远利益。因此,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负责任的新兴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具传统的东方文明古国”,理应在全球治理体系之中积极扮演好全球治理的倡导者、协调者、推动者的角色。
(三)满足中国“强起来”的需要
当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1]10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封闭状态下求发展,一个国家好的发展道路,都依赖于其与外部世界的良好关系。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都得益于和平、安全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在“强起来”的发展过程中,既改变着自己,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如何在不断适应和影响世界的过程中营造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这是摆在中国面前的重大问题。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所以,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是强有力的保障。正如习近平强调:“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3]324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并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形成科学的世界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的方法,揭示了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他们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6]88-89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生产力的世界化是促成世界连为整体的根本因素,正是因为生产力的世界化打破了世界各地人民交往的界限,人们生产生活的范围日益扩大,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也就逐渐增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6]35民族之间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互相依赖,之于今日,可以称为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而且,还指出“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6]36。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历史的阐释是多方面和多维度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历史观是人类社会实践智慧的结晶,“马克思在汲取传统实践智慧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实践智慧现实之路,揭示了以劳动作为目的的实践智慧”[7]87,这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奠定了现实基础。随着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也都更频繁、更紧密。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的科学性。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渊源
(1) 通过BIM建模软件建立 BIM 模型,并对BIM模型进行简化处理,例如删除模型中非主要构件,简化gbXML文件,设置模型详细程度等;
(一)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是对我国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共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且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和平外交思想的内涵也在继承和延续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改革开放后,顺应“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创造性提出“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并正式提出了“一个世界”和“共同繁荣”的外交思想。进入21世纪,中国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明确提出共同建立“和谐世界”的创新理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习近平提出以“十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即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历史使命;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为根本要求;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总体规划;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基本原则;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为重要内涵;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努力方向;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为精神指引,① 习近平系统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6-25(1). 这些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的重要思想基础,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价值导向。
(二)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
1.2.2 森林古道评价 根据这一评价体系,请55位相关专家学者对73条东阳森林古道进行评分,根据最终综合得分将其分为3个等级(表3)。
(三)深刻反思“西方中心”的全球治理观
基于模糊理论的评价模型通过权重计算,构建评语集,构建评价矩阵,模糊评价四个过程,对定性的指标进行评价,有效防止主观判断引起的误差,弥补了信息化只能进行主观评价的缺陷。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对“西方中心”全球治理的反思以及中国和平外交思想等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重要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四)坚持与丰富中国和平外交思想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4]中国传统文化延续数千年,孕育出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5]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弘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形成的深厚文化渊源。“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发展中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① 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 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5/15/content_2680312.htm,2014-05-15. 这正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和睦相处之道,明确表达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与各国共同构建“和谐、共生、共荣”的世界新秩序和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愿景,是中国人对“持久和平、共生共荣”的不懈追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的重要思想文化来源。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的主要内容
(一)全球经济治理观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易学的革命性思维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以从整体上系统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而且基于ProcessOn的思维导图是一种在线的绘图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结合已有的MOOC资料进行学习,思维导图也以其精练直观的特点减少了无用信息的冗余,让大脑始终保持在学习的状态,十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使用。
众所周知,世界经济良性运行依赖于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当前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全球经济治理正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新现实。习近平提出了以“平等、开放、合作、共享”为核心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他指出:“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世界经济。”[9]并围绕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明确提出包含共同构建“金融、贸易、投资、绿色发展、包容发展”等在内的重点方案,即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9]这一先进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和重点治理方案,既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当今全球形势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加,“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1]58这些无不在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当下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中心”全球治理的治理能力和效果乏善可陈,其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存在着根本缺陷,既无法及时反映国际力量对比和安全形势等方面的新变化,也难以继续提供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合理方案和有效措施。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及其主体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其治理理论、规则和体制无不体现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意图和价值,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烙印,西方发达国家构建出一套一元普世性的价值观,认为以此为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才是唯一的全球秩序,才是世界繁荣进步的唯一路径,还要求世界各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都必须自觉遵守,否则,将被视为是对全球秩序的公然挑战。[8]这种“西方中心”的治理必然使全球治理陷入困境,其合法性、代表性、有效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等明显不足。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正是对这种“西方中心”全球治理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反思,习近平强调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会大有空间、大有作为。
(二)全球网络治理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阐述了中国对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变革和新秩序确立的新理念、新观点和新主张,勾勒出完整的“全球网络治理观”,突出强调尊重主权,强调对话、开放和合作,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曾强调,“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① 习近平.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6/c_1117481089.htm,2015-12-16. 为了更加公正有效合理地治理全球互联网,2015年,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以“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治理新思路,即遵循“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四项原则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变革,通过“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② 习近平.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6/c_1117481089.htm,2015-12-16. 五个方面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基础上,2017年习近平又提出“四个共同”,他强调:“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③ 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7-12-04(1). 中国的全球网络治理观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坚持“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四个共同”,更加符合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中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为全球网络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
(三)全球生态治理观
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保证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10]25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习近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习近平秉持“建设好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理念,积极探索全球生态治理机制与模式。通过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共同营造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的全球生态治理观倡导并推动各国携手共建绿色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生态治理合作提供了方向指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全球安全治理观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而没有发展也就没有持久的和平。习近平指出:“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稳定就没有繁荣。各国发展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大环境,每个国家都应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11]在当今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④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9/29/c_1116703645.htm,2015-09-29. 各国的安全必然是相互影响,紧密关联的。习近平明确指出:“各国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3]354-356从倡导亚洲安全观,到提升为全球安全观,再到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形成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为基本原则,以“坚持合作共建;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法治精神;坚持互利共赢”⑤ 习近平.坚持合作创新法治共赢携手开展全球安全治理—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927/c64094-29561212.html,2017-09-27. 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全球安全治理观,成为推动世界安全治理的重要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为推进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的旨趣
(一)根本指向:实现中国梦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明确提出:“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① 新华社.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1). 这既是当今中国一切发展举措的根本指向,也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目的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改革开放40年,正是由于积极地参与和融入全球化进程,接受国际规则,引进国际资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外部市场,中国才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关系、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等方面也有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12]。这些都要求中国把握住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脉搏,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参与制定新的国际规则,为自身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
(二)核心思想:合作共赢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强调,“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全球治理应对的是日益紧迫、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只有将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加强国际互动与协调合作,各国合作治理,才能在增进共同利益中实现各国更好的发展。“合作是实现利益唯一正确选择。要合作就要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② 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23/c_1116656143.htm,2018-01-20. 一方面,坚持合作精神,实现良性互动,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共赢精神,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别国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与普遍繁荣。而这种合作共赢思想,又是沟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可行路径,中国梦一方面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而提出的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追求美好生活的伟大梦想,另一方面又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梦想紧密相通,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既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福祉,又是为了实现全球共同发展。
(三)必由之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更是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58-59“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不断发展完善。习近平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站在人类共同的、长远的利益高度,在全球治理层面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将马克思以阶级为视角的分析范式转向全球多元治理共治共享的分析范式,而且,习近平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③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E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1/19/c_1120340081.htm,2017-01-19.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商”就是各国共同协商、深化交流、加深互信,集思广益,由全球所有参与治理方共同解决国际政治纷争与经济矛盾。“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①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2016-07-01. “共建”就是各国共同参与、通力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②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10/13/content_2946293.htm,2015-10-13. “共享”就是要各国平等发展、共同分享,让各国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让全球治理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之间是一种紧密联系和互为补充的关系。共商是共建的前提,共建应建立在共商的基础上,共享则是共建的结果。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反过来为共建和共商提供动力、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新华社.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1).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N].光明日报,2014-09-25(1).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牛小侠.马克思“实践智慧”的当代阐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刘世强.习近平的全球治理观:思想来源、理论内核与价值意涵[J].云梦学刊,2017(3):70.
[9]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6-09-04(3).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版):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1]习近平.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N].人民日报,2016-09-16(3).
[12]新华社.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1-30(1).
[中图分类号] B8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2991(2019)02-0061-07
doi: 10.3969/j.issn.2096-2991.2019.02.009
[收稿日期] 2019-02-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伦理生态'建设及协同治理研究”(编号:14BZX086)
[作者简介] 常锐(1979—),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治理;邱海天(1995—),男,吉林四平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责任编辑 刘笑冬]
标签:全球治理论文; 中国方案论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论文; 吉林师范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