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对癌痛患者β-内啡肽的影响及疗效评价论文_王定雪1,王镜辉1,罗莉(通讯作者)1,李永红2,游

中医综合治疗对癌痛患者β-内啡肽的影响及疗效评价论文_王定雪1,王镜辉1,罗莉(通讯作者)1,李永红2,游

(1贵阳市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 贵州 贵阳 550000)

(2贵阳市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社区服务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0)

(3贵阳市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技能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00)

(4贵阳中医学院实验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对癌痛患者β-内啡肽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40例癌痛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和疼痛药物组,疼痛药物组患者予以三阶梯止痛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在疼痛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温阳化癥膏及针刺疗法,并比较两组患者β内啡肽水平和疼痛评分减少程度。结果:中医综合组患者β内啡肽水平以及疼痛评分减少程度明显优于疼痛药物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痛患者在三阶梯止痛治疗基础上予以温阳化徵膏和针灸等中医综合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其可能机制为通过抑制升高β内啡肽含量来减轻癌痛。

【关键词】 癌痛;β内啡肽;中医综合;三阶梯止痛;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353-02

尽管在WHO三阶梯止痛方案的指导下,癌痛的控制日趋积极、合理、规范,但仍有50~80%的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癌症患者有疼痛发作者高达60~90%,而约有30%的患者临终前的严重疼痛没有得到缓解,镇痛药物治疗癌痛,大约一半的患者癌痛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1,2]。我院对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时癌痛患者采取在三阶梯止痛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治疗,发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现将其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40例癌痛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20例)和疼痛药物组(2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肿瘤诊断标准,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诊断,或影像学结合特异性肿瘤标记诊断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同时伴有疼痛,且疼痛病因属于WHO规定的病因分类:直接由肿瘤发展侵犯引起的疼痛;与肿瘤相关但不是直接引起的疼痛;由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分布在(45~78)岁,平均年龄为(55.0±2.4)岁;疼痛药物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分布在(45~79)岁,平均年龄为(54.8±2.9)岁。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疼痛药物组患者予以三阶梯止痛治疗:对于轻度疼痛患者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加减止痛药,如双氯酚酸钠;对于中度疼痛患者予以弱阿片类药物加减非甾体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如强痛定、曲马多和可待因等;对于重度患者予以阿片类药物加减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吗啡片。中医综合治疗组:在三阶梯止痛基础上予予以温阳化徵膏和针灸治疗:温阳化徵膏(温阳化徵膏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尚义教授多年经验总结)贴敷疼痛处,每日1贴,同时予针刺:合谷、太冲、血海、足三里、阿是穴,每日一次,一次30分钟[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β内啡肽含量和疼痛评分。疼痛的评估采用NRS法,用数字0~10分表示疼痛程度,将一直线分别分为10段,各段对应0~10分之间的不同分数,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Β内啡肽水平则采用RT-PCR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和β内啡肽含量等数据进行出来,上述数据均采用(x-±s)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中医综合组患者和疼痛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减少程度比较

中医综合组患者疼痛评分减少程度为(3.10±0.79)分,疼痛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为(2.35±0.8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644,P=0.0026)。

2.2 中医综合组患者和疼痛治疗组患者β内啡肽含量比较

中医综合组患者β内啡肽含量为(216.36±14.21),疼痛治疗组患者(216.36±14.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已经有大量文献报道中医综合治疗可有效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感,对于具有疼痛位点的癌症患者止痛效果良好[4]。中医学认为当机体虚弱导致外邪入侵、痰瘀相结,导致经脉受阻。《内经》中描述“不荣则痛”,“不同则痛”,“通则不痛”。《血证论》中有云:“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因此不管从病机和病因方面,还是从病位和病程上而言,癌痛的临床特点为气血运行瘀血作痛[5]。中医治疗中采取针刺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疼痛感,疏解患者心理情绪,可能机理为提高患者疼痛阈值,减少P物质含量,此外还可对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进而调控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发挥期减轻疼痛的效果。

Β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的镇痛物质,常常分布在下丘脑-垂体轴中,一般情况下血液中β内啡肽含量较低,在受到疼痛刺激后其含量会相应升高,而β内啡肽在体会不易酶解,较易与受体结合,止痛效果更为持久。临床研究报道,β内啡肽可与疼觉敏感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对P物质释放产生抑制作用,使得初级感觉神经元传统疼觉受阻,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进而发挥吗啡样止痛作用[6]。

我院对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时癌痛患者采取在三阶梯止痛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治疗,同时与仅采用三阶梯止痛治疗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中医综合治疗的患者体内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且疼痛明显减轻。综上所述,对癌痛患者在三阶梯止痛治疗基础上予以温阳化徵膏和针灸等中医综合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其可能机制为通过抑制升高β内啡肽含量来减轻癌痛。

【参考文献】

[1]陈丽,刘小立.β-内啡肽与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疗效的关系[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1,07(1):63-66.

[2]王华伟,隋鑫,喻明,等.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癌痛外治方剂组方规律的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1-6.

[3]王菊勇,许玲,张瑞新,等.癌痛的中医药治疗[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09(2):129-134.

[4]赵文麟,赵文树,黄洪伟,等.电针对骨癌痛模型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5):69-72,封3.

[5]姚鹏,丁远远,姜长林,等.腹腔神经丛毁损阻滞癌痛患者血浆胃动素及β-内啡肽的变化[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5):272-274,283.

[6]方美玉,龚黎燕,姜初明,等.血浆β-内啡肽水平和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J].浙江医学,2013(7):557-558.

贵州省中管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合同编号:QZYY-2014-077

贵阳中医学院科研项目,合同编号:贵中医科院内【2014】46号

论文作者:王定雪1,王镜辉1,罗莉(通讯作者)1,李永红2,游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1

标签:;  ;  ;  ;  ;  ;  ;  ;  

中医综合治疗对癌痛患者β-内啡肽的影响及疗效评价论文_王定雪1,王镜辉1,罗莉(通讯作者)1,李永红2,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