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关系研究综述_会计论文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关系研究综述_会计论文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的相互关系: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司治理论文,会计信息论文,相互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不是相互独立的,从二者产生的背景、制度安排来看,它们相伴而生,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刘慧凤,潘爱玲,2006)。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置身于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运行,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内容和质量;另一方面,在公司治理的形成与运行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发挥着重大作用。国内外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阐述,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启发,并指出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董事会或CEO变更等其他公司治理特征与信息披露之间关系的研究亦散见于某些文献中。

(一)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股权构成,二是股权的集中度。

1.股权构成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1)国有股比例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刘立国(2003)等发现国家股的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李常青(2004)的研究也表明国家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关系不显著;梁杰等(2004)却发现国家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正相关,陈工孟等(2006)则发现财务舞弊公司国家股比例较低,国家股比例的增加能够改善信息披露质量。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股权分类不清。

(2)法人股和流通股比例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法人股比例与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正相关(刘立国等,2003;陈工孟,2006),流通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负相关(刘立国等,2003;梁杰,2004);而李常青(2004)认为我国流通股股东是一个弱势群体,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不大,实证检验发现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关系不显著。Loebeecke等(1989)指出管理层持股对于财务报告欺诈是个很重要的因素;Weisbach(1988)发现管理层持股会影响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但是由于我国管理人员持股比例较低,不存在激励过度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成负相关(李常青,2004;梁杰等,2004)。

2.股权集中度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就股权状况而言,股权过度分散或是集中都存在着缺陷,过于分散会导致股东的“搭便车”问题,经营者实际拥有公司的控制权,在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的前提下,经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各种方式操作会计信息披露的可能性就较大。股权集中时,大股东有动机去监督管理层,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减少了内部人控制现象,有利于会计信息披露。但当股权达到一定比例后,大股东对企业拥有了超过其股权比例的控制,从而出现了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即大股东会利用投票权以牺牲小股东利益为代价来改善自己的境况(Hart,1995)。大股东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报告政策,常利用对会计行为的控制影响中小投资者的决策,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下降了(Leuz et a.,2002;Fan & Wong,2002;Gilson and Gordon,2003;Liu and Lu,2003;Dyck and Zingales,2004;haw,2004)。刘立国、杜莹(2003)研究认为股权的适度集中是必要的,有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但当股权过度集中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二)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1.独立董事比例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Beasley(1996)运用logist回归方法对董事会成员构成与会计舞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外部董事的比例与会计舞弊的可能性显著负相关;Chen and Jaggi(2000)在考察香港上市公司后发现,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与财务信息综合披露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吴清华等(2006)以2003年度所有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盈余管理为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呈报质量的重要因素;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是能够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

2.董事会规模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董事会的规模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其对管理当局的监督效应,一是董事会整体的专业素养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二是信息沟通与决策效率。不少学者对董事会规模与财务呈报质量之关系给予了关注,并形成了三种不同检验结果:正相关(Beasley,1996;Kao and Chen,2004)、负相关(Xie et al.2003;Anderson et al.2004)和无关(Bardard et al.2004;Abbott et al.2004)①。刘立国,杜莹(2003)发现董事会的规模与财务报告舞弊呈正向相关,但并不显著。

3.审计委员会是否存在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鉴于审计委员会最基本的职责即在于促使公司生成“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而且是财务报告流程的最终监督者,因而设置审计委员会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Mcmullen,1996;Parker,2000;Abbott,2004;Bardard et al,2004)。钟伟强(2006)的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能显著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4.两职合一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Xie et al(2003)、Kao and Chen(2004)等均没有发现董事长与CEO的兼职情况会对公司财务呈报质量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也即没有得出两职一定要分离或合一的结论。

在国内两职兼任往往被认为是阻碍公司治理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实证结果却没有得到证明。陈工孟等(2006)通过对多变量的统计也没有发现两职兼任与财务欺诈存在明显的关系。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都是就公司治理的某些方面来研究治理质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而赵景文(2006)则通过构造公司治理指数来代表公司治理质量,进而研究治理指数高低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质量显著影响到了盈余的信息含量,高治理质量公司的盈余反映系数显著高于低治理质量公司。

(三)公司治理模式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一般来讲,西方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日本、德国式的内部治理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和英美式的外部治理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与公司治理模式相适应,形成以受托责任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披露模式和以决策有用为主要目标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龙志伟,2002)。

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上,“受托责任观”更多的是强调过去经营人员的业绩,更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决策有用观”则更注重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关注信息的相关性,从会计信息披露来看,以外部治理为主的公司比以内部治理为主的公司,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严格,对信息的揭示范围上要求更广、揭示程度要求更深。因为以外部治理为主的公司所提供的信息是所有者进行决策最直接的依据,所有者对公司提供的信息的要求是越全越好、越详细越好、越及时越好,片面、过时的信息就会因决策失误给所有者带来巨大的损失(石本仁,2002)。

二、会计信息披露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披露内嵌于公司治理体系中,既是连接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桥梁,又是公司治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内部来看,会计信息披露影响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行为;从外部来看,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也需要通过公司的信息披露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信誉状况、未来发展前景等。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着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和决策。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保证市场公平、有效和透明,降低证券市场的风险;有助于制约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田昆儒,2001)。研究结果表明披露的会计信息价值较低的企业,公司治理采取成本较高的监控机制的可能性相应增加(La Porta et al,1998;Bushman et al,2000)。

(一)会计信息对管理报酬合约的影响

从积累的文献看,国外关于会计在公司治理方面作用的研究大多选取了管理报酬合约为切入点。Kaplan and Stromberg(1999)的研究表明:财务会计指标,尤其是利润指标在管理报酬合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管理层报酬的决定方面:Bushman and Smith(2001)的调查发现,包括薪资、奖金、股票、股票期权等权益性报酬在内的高管人员总体报酬的支付实际上取决于主要由会计指标和股价指标构成的、复杂的业绩衡量指标的组合,且现金报酬部分(包括工资和年度奖金)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是会计利润。众多实证研究成果(Bushman and Indjejikian,1993;Kim and Suh,1993;Feltham and Xie,1994)也证实,最理想的报酬契约应将股票价格和净收益共同作为业绩衡量的标准。

会计信息在管理报酬合约中的研究,大致围绕三种不同的途径。第一种(最流行)借助于观察或统计估计得到的报酬——业绩的相关强度从横向检验委托——代理理论的预测前提。第二种源自实证会计理论的有关文献,主要目标是基于会计数据在正式合约中的价值,形成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检验理论。第三种,检验采用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激励计划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具体报酬计划的特征的选定并检验其对公司资源配置决策和业绩的影响。

(二)会计信息在其他治理机制中的作用

以往的文献也研究了财务会计信息在其他具体治理机制中运作的作用。De Angelo(1988)通过会计数据突出应用的事实,证明了在代理权争夺中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Weisbach(1988)分别采用了会计盈余和股票价格作为指标来估计CEO离职的可能性,发现会计盈余比股票价格更具有解释力。后来的研究表明会计收益和CEO的离职呈负相关关系(Weisbach,1988;Defond and Park,1999)。Kaplan(1994)教授通过对119个日本公司和42个德国大型公司的数据进行检验,发现离职的可能性与股价和会计收益有很大的关系。

会计信息在其他具体治理机制的研究还包括接管(Palepu,1986)、股东的诉讼(Kellogg,1984;Francis et al.,1994;Skinner,1994)、债务合约(Press&Weintrop,1990;Sweeney,1994)、审计的作用(DeFond and Subramanyam,1998)等。

三、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的互动

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条件和前提看,二者都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

从积累的文献看,对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互动关系的研究较少。乔旭东(2003)提出了两者互动的框架分析。他分别从内部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信息披露、外部治理结构(分为外部市场治理机制、外部政府治理机制和外部社会治理机制)与外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对二者进行了研究。指出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密切、双向互动。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与运行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同时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助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改进。

刘惠凤、潘爱玲(2006)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趋同中的二者的关系,指出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相伴而生,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会计信息披露内嵌于公司治理体系中,既是连接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桥梁,又是公司治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认为公司治理趋同和会计信息披露趋同互动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二者的趋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构建我国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的良性互动体系是一个长期、渐进、综合的人文工程。

四、文献评论及未来研究方向

从以上的综述可以看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通过对二者的研究,使我们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核心是治理结构问题,而不是会计审计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公司治理文化与会计信息披露。要想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完善的情况下,应该着重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借鉴了英美的治理模式,但实证结果表明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认为正式的治理制度比较容易引进,但要能保证其有效运行,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更为重要。目前的研究对公司治理文化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关系重视不够,值得我们认真进行研究。

在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方面。在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作用的研究中,国外侧重于上市公司CEO的现金报酬领域,研究会计信息对管理报酬契约的影响,这些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国内的研究则侧重于会计信息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而对报酬合约、债务合约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研究较少,以后可以加以关注。

在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的互动关系方面,关于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的研究较多也比较细,但对于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以及究竟如何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而对于公司治理国际趋同与会计信息披露趋同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更为少见,这是今后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注释:

①转引自吴清华等:《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呈报质量—— 一项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载《管理评论》,2006年第7期。

标签:;  ;  ;  ;  ;  ;  ;  ;  ;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关系研究综述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