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象与教法之我见论文_余浥光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象与教法之我见论文_余浥光

余浥光 广东省台山市四九镇中心小学 529222

【摘要】农村小学因教育资源欠缺,观念偏差,《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出现不协调现象,令人深思。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安全第一”的学校管理思路,本文从分析目前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入手,从如何利用《品德与社会》教材上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如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这些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现象 教法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185-02

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整体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德育教育为抓手,全面开展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让学生从感知、认知、识知中明白事理,辨别是非,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然而,农村小学因教育资源欠缺,《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出现不协调现象,令人担忧。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尴尬现象

1、社会、学校、家庭对德育工作方向不明确,站位出错,对学科认识不足,思想不够重视。

社会、学校、家庭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追求名生效应,家长追求重点学校,认为在小学阶段英语、语文、数学才是真正的主课,只要把这几门功课学好,考上一所重点中学或名牌学校,就可以光宗耀祖了。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尤其是小学高年级比较严重。一些教师的品德科教学也是流于形式,认为这是所谓的副科,《品德与社会》甚至会被其他课程挤占,或改上自习课。

2、教师备课不够深入,教学内容欠缺趣味性,教法老旧,没有创新思维。

在农村小学一些教师年龄偏大,对于计算机及教学平台的使用还未能跟上信息化技术的步伐,未能熟识互联网或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还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照本宣科,就可以完成一节课的授课任务,不求质量,不求效果。另外,《思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成绩考核也出现偏差,故而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备课不够深入,内容浅薄,欠缺趣味性,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也是一个原因。

3、学校师资力量配备欠缺,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师兼课或转课现象严重。

农村小学原中师毕业的教师占多数,《品德与社会》课程没有专职的教师。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多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兼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做好教研工作,只是用老办法去备课本,至于备学生、备课堂,备课件,做PPT,也只是流于形式,未能营造一个激发学生兴趣、探索新知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欠缺兴趣,家长引导失当,家庭错位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从爱祖国、爱乡、爱校、爱家的角度,对学生全方位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从学生跨入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学校每天向学生传授生活知识、科学知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国学、礼仪、卫生、食品、安全、交通、消防、避险、疏散、检疫……,无一不是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这些教育内容往往被家长忽视,认为这些日常生活的小常识,太简单,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而且一些家庭教育中这些知识没能提升到课本书籍,家庭很少购买这类知识的书本,学生的阅读量很少,只是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的班会课、团队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课、品德与社会课、自然科学课等课程中学习到一些。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不感兴趣,追求知识的动力减少,受教育的程度当然也就不深了。

二、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几点看法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我们必须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加强沟通,紧密结合,互相联动。

1、学校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制定或改善评价考核机制。学校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编排好《品德与社会》课专业专任的授课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对任课教师加强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加强师德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学工作不得有主科与非主科之分,充分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不是副科,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2、加强《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的研讨与探索,着重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拘一格。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会把一些小故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做好角式扮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每节课切实做好课堂5分钟小测练,让学生快速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结合传统节日,把教学内容扩展到国学文化高度,加强对学生爱国爱乡爱校爱家教育,珍惜生活;开展法律道德小讲堂,让学生明白事理,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结合本土历史文化,进行故事分享,让学生发表自我感想和看法,让“我以为”转变成“我认为”,最后做好总结,明确知识点,深化教育度。

在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拒绝诱惑》课堂教学中,我请5位同学分别扮演课本设置情景中的主角,看看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彩票的诱惑、喝酒的诱惑、财物的诱惑、明星的诱惑、黑势力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求学生学会说“不”。

在讲到《毒品是什么》的内容时,我邀请派出所的领导(学校法制副校长)把禁毒宣传知识带到学校来,在学校礼堂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包括派禁毒知识小册子、图片展示、毒品样板展示、吸毒工具样板展示、故事演讲等,让学生充公感受到毒品带给人们的痛苦和灾难,警钟长鸣,远离毒品。

3、《品德与社会》必须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应面向社会,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如素质教育基地、廉政建设基地、生活基地、阅读书吧等,把《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扩展到校外,真正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明辨是非,学会生活,扩宽知识面。

4、《品德与社会》必须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我非常重视家长会的机会,在家长会上,我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性。学校怎样做,家庭怎样做,给家长提出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向和做法。家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正人先正己,家庭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正确指导学生收看电视、报刊、杂志,购买一些健康知识的书籍,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孤儿、特殊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长辈更应听取小孩子的心声,长辈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生活上、学习上的实际困难,但不能过于溺爱,放任自流。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对于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出现的现象,我们作为老师的应该深刻反思,教育为了什么?不要忘记出发的目的。如何教好《品德与社会》课,如何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社会》课,更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探索和研究。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拘一格。但其中一点的是,我们必须立足课堂,切实联系实际,以人为本,六年成就孩子幸福,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资料:

[1]孔子 《论语》。

[2]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3]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名言。

论文作者:余浥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象与教法之我见论文_余浥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