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鉴赏教学以美育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艺术与审美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升艺术感受力、陶冶学生情操、发散创造性思维、发展完整的人格,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抛开以往只注重基础应试学科训练的陈旧模式,新趋势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理解能力,起到构建审美心理的作用。美无高低贵贱之分,审美体现一种艺术修养和高尚的品质。本文以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为案例探讨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能力;中学生;美术鉴赏;策略
一、前言
美术欣赏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初衷是为了引导学生赏析艺术作品,而不是培养绘画家。审美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洞察艺术造型的奥妙,挖掘其内在之美,感悟美的真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中学生时期是一个敏感的青年期,同时也是尴尬的叛逆期,教育传授方式关系到能否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我国的美术鉴赏教学相对较晚,起初的应试教学错误地要求学生放弃自己的个性,无法理解领悟美的思想和精神,无法培养对视觉艺术的感受。在网络智能快速发展,急速更新换代的社会背景下,美术鉴赏课在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方面需要摆脱框框套套,释放课堂的维度,迸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能实现审美的情趣培养,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压力。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一个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过程,锻炼其发现散落在生活每一个角落的美、享受平凡简单的美的能力,有利于减少叛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问题。
二、培养策略
一门课程的教学包括授者、载体、被授者。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的关系需要建设更好的连接桥梁,故以下将从三方面探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关键。
1.重视课程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决定了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影响着整个课程的教授效果。第一次教师的课堂教授方式以及教授的内容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见效应”。成见效应是第一印象的加深和拓展,消极的成见效应必然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湘教版《什么是美术》一课中,教师应以中学生年龄阶段所喜欢的动画、影视作品等类似的课外美术作品为引导,再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好玩性,以抢答或自由讨论等方式介绍《彩陶鲵鱼纹瓶》等课内作品,循序渐进地带回对如何理解美术的课程教授中;在课程的中间以及结尾不忘呼应,以观看《最后的晚餐》作品鉴赏纪录片结束课程,让学生意犹未尽,期待更多的课程,这样一来增加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极高的第一印象分能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极大的帮助。
教师对课程要求的了解、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引导方向、丰富的教学经验为第一印象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增强教学意识,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充分担当授渔者,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角色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其相应的自主探究能力及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引导而非强加意识的建立
人类都是独立的个体,中国教育“教给”占很大比例,欧美则注重“启发”。因此,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中国的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也没有授予批判精神,让每个人变得一模一样而不是培养成独一无二有思想的个体。
在美术鉴赏课上,教师不应该强行设定一个欣赏审美的模子,也不去塑造每一位同学共同的价值观,应善于通过不同的角度鼓励学生追求个性自由,追求独特的审美能力。如在欣赏《毕加索的自画像》作品时,引导学生了解毕加索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自我意识,以及这种处境在美术作品上的表现,而不是简单传达给学生毕加索作品中特定的视觉图示以及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将作品艺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用自己的体会欣赏作品,其中精髓点到为止,剩下的部分留给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或创作新作品来表达其对毕加索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福尔克曾说过:“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美术鉴赏过程中自身思考而产生的对作品的理解是一种审美能力的锻炼,建立审美鉴赏的思维体系,教师只作为引导去思考的指向标,当对象转换时,该体系下的思维模式方能促使其去感受不同层次的美。
3.年轻多元化、多维度的教学方式
电子媒体已经非常大众化和实用化。多媒体教学在中国普遍使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的丰富课堂形式,增加艺术作品的人文色彩,类似于作图软件、网页、影视、游戏,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和动图等基本元素,以电子载体来表现不同的艺术感受。将动静结合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学生,在现代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维度的艺术展现形式,并对其比较鉴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有效地发散创造性思维。
如在《原始人创造》作品鉴赏课程中,对图腾、岩画的含义进行理解和鉴赏时,教师在解释完涵义后可鼓励学生运用作图软件根据对涵义的理解自行设计图腾图案,想象力也是欣赏艺术的关键;再与课本中的作品相比较,能够让学生发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和理解。
在美术鉴赏课教授过程中,应被引入时代赋予人们对精神需求更高的特征,将课本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拓展,给学生发挥无限想象力的机会,结合学生自有的方式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
三、总结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使学生终身受益,美术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具有高尚的行为和积极的创造能力。中国正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美术鉴赏课的开设尤为重要,美术教师责任重大。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即便不是画家,没有亲手制作美的力量,但具备审美的感觉、审美的理智,就可以感受在自身之外的美。
审美能力关系到中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成长,也关乎在其对外的人际交往、从业过程中,发现丑陋、挫折以外更美好的一面。不存在绝对的标准,在培养中学生审美时,应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追求更高的师资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硬条件兼具的学习氛围;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结合,紧扣本学科的特点,强调最基本的审美知识与审美途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审美兴趣。综合这些条件,便可以完成素质教育中培养中学生课内课外审美能力的基本目标。
论文作者:李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美术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中学生论文; 作品论文; 课程论文; 毕加索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9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