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占希
(古蔺县东新初级中学校 古蔺 646502)
一、教学主体的转变
对于初中生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知识的积累、生活体验的日趋丰富,自行阅读和初步理解历史教材并非难事。教师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习惯于讲解教材全文,教师辛苦的耕耘,其收获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重审教学中所以依据的思想,积极寻找新思想、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一)以“学”为主
历史本身充满绚丽色彩,我们从今天的角度看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故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远远胜于去听老师课堂说教。况且,在这个资讯比较发达的年代,作为教师,终不能、也无法详尽的去讲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再知识目标上,要以学生课堂生成的知识为主而不是老师课前预设的为主,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灵光一现而不是抓着备课本不放;过程目标上,以学生自主构建为主而不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让学生多想、多做而不是老师灌输;情感目标上,以学生体验为主而不是老师告之需要养成什么样的感情为主,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支配,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演绎,让学生自由的在浩瀚的历史知识中,去探索人类历史文明演变的过程。
﹙二﹚以“教”为辅
当然,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没有正确的引导也容易导致知识获取的迷失。因此,教师的正确引领,诚然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我们该引领什么,该教一些什么,我个人以为应该是:有效的阅读指导、清晰的思维方法、多元的视角观察、理性的价值取向等。
二、“过程与方法”的实施
注重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出教法的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去侧重过程与方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探究、深究的一个问题。
(一)自主与探究:“过程与方法”的核心
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那么自主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讲,就是其完成学业的基础,在中学教材的编写中,已经注意到知识的连贯性,同时,在教材附录部分,也附有相关的互联网网址,可以供学生登录浏览,自主了解历史知识。通过教材、网络以及有效的其他资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大体了解史实的来龙去脉,做一些必要的笔记和心得体会,大体上也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尝试着对历史的探究,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将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探究的领域可以不拘一格,就学生个体而言,根据其差异性,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既可以探究历史学习方法,也可以探究某些历史规律。探究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审视的过程,通过探究也可以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文本解读,结构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基础
历史教材和诸多的课外读物相比,教材要求的是精读,而非泛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何精读教材,这就涉及到文本的解读技巧,首先要教会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许多课外读物喜欢炫耀式的向读者介绍许许多多的思维方法。其实,结合时下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把这一些最朴素的、最常用的思维和结构——既树状目录结构,用在解读文本时,就非常容易解除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障碍。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期,不能随意地拔高理论和不必对教材作出过度的阐释,力求简明扼要的透析教材文本的结构,用以简练的词汇概括,更加便于学生记忆,也形成了对知识结构系统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推理等严谨的逻辑思维。
(三)良好的互动氛围:“过程与方法”的方式
学生主体学和教师辅助教,二者之间的有机衔接,诚然是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毫无疑问课堂便是最主要的场所了,课堂教学是必要的手段。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展现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我认为并不是所有课堂都要用多媒体,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对于多媒体的熟悉程度早已耳熟能详,简单的幻灯片效果,实际上有时候还是会容易引发学生的视觉疲劳,或者说只有在制作和运用课件时注意并设法提高课件的实际效果,才能使课件真正成为我们进行教学的利器。教学的受众是学生,常变常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讲,应该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课堂引导与课外解惑相结合,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培养“知识与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培育一种积极向上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仍然以学生的中考成绩作为衡量标准,那么,势必与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背道而驰。
(一)通过“过程与方法”,有效培养“知识与技能”
关于知识与技能, “知识”相对来说容易通过教学获得,而“技能”的获得需要“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以凸显,中学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基本上偏向基础性,通过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完全可以掌握中学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人类的起源,中国通史,世界主要国家历史,以及高中的专题史:文明史的演变,中外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发展史等。技能培养包括,阅读史料,捕捉正确的历史信息,对历史资料有效的归纳、分析和整合,撰写历史类的文章等。当然,也包括应对考试的基本技巧。
(二)通过“过程与方法”,正确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学科设置角度来讲,中学历史学科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历史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核心是价值观。本人以为价值观应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第一,对国家、民族、先祖的认同;第二:对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演变有理性的认识;第三:多元化、开放性的看待世界;第四:从微观上能以史为鉴,提高个人人文素养,正确看待事物。教学中许多知识与技能可以量化,可以直观的进行考核,但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无法定性,也无法定量,更无从考核。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注意到保持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结论
我们因历史教学而快乐,我们因历史教学而充实!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提升修养,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让历史教学回归生活,从而实现它的社会教育功能。本文就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讲,若许多年后,当他们步入社会,从事着某一个行业,经历着繁忙、紧张的生活,他们已然和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渐去渐远时,只要历史曾经给他们一点知识、一份告诫、一些启迪。让他们能够直面生活、正视未来,那么,我们的历史教学就是成功的。
论文作者:姚占希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6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论文; 教材论文; 方法论文; 价值观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6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