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周阳

(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对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加心理疏导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和生活质量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在临床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变,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心内科疾病;心理疏导;临床应用

现在我国的医疗手段还不能对所有心血管疾病采取特效的治疗手段,导致心内科病症的病死率居高不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当患者出现心内科疾病症状时因为医疗知识的缺乏,不能正确的认识疾病,会因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出现较大的心理负担,如果不能及时的消除患者负面的心理情绪,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免疫调节功能,消费机体的防御作用,加速病情的进展,极大的阻碍了患者身体的恢复。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在常规的护理之外,还应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我院选取了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心理疏导在以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其按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48岁,平均59岁;其中冠心病16例,高血压12例,心肌梗死8例,脑出血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研究所选患者均没有意识障碍,能够清晰完整表达本人意愿,没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或其他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患者为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全部进行完善和全面的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心理疏导护理。具体方法包括:接待人员态度温和,业务熟练,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主治医生向患者讲解疾病的临床特征、采取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治疗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过份担心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操作的目的、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平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多与患者积极主动的进行沟通,及时的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强制要求有吸烟、酗酒等习惯的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医院住院条件,营造干净整洁、舒适可心的住院环境。

1.4判定标准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具体判定标准如下:

(1)有效:患者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完全消除。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负面情绪有所降低,但仍有残留。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好转,焦虑情绪表现明显,治疗无效。

(2)对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患者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评分表项目并协助患者如实填写。单个题目分值相加后的总分值即为患者得分,分值和患者的焦虑情绪为正比。自评量表中总分值达到40分以上的患者判定为焦虑和抑郁,分值越高,情况越严重,分值降低,可判定为心理疏导后出现好转现象。

1.5统计学方法

在此次研究中,采用SPSS13.0数据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距明显,满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学统计表明,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比例较高的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类型多、发病急、征兆不明显,患者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再加上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还有经济状况不良等情况,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慌、抑郁、绝望等负面心理情绪,这些负面情绪过度的堆积会对患者的机体调节功能造成严重破坏,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加大患者心理、身体的负担。所以在心内科的临床护理中不但要采取常规的身体病症的护理,还必须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疏导,缓解负面情绪对患者身心的影响,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本次研究数据表明,在心内科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及时的增加对患者心理的疏导护理能够使护理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对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有明显的改善。所以,在心内科的常规护理中介入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促进,还可以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且适用的临床护理模式,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能够极大程度上的帮助患者消除负面的心理情绪,正确认识疾病,坦然的面对临床治疗,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使患者康复效果明显,并能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袁艮梅,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2

[2] 张希丽,浅析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2

[3] 谢清兰,探讨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3

论文作者:周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周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