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 企业成长机制的培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微观论文,企业改革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机制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决定了它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企业这一微观主体来说,就是培育企业的成长机制,提高企业的素质与活力,增强其整体竞争能力,以便从基础上优化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 企业成长变更周期 企业成长机制
一、经济增长方式与企业成长机制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主要是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中心的生产发展问题,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出的增长或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它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经济增长方式可理解为经济发展方式或经济发展模式。依据经济增长中的诸要素贡献份额来划分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可划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两种基本类型。这是因为构成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有两类因素,即物质投入(包括劳动和资本)和技术进步,用公式表示为:G=G[,a]+αG[,L]+βG[,k],其中G为经济增长率;G[,a]是技术进步贡献率;αG[,L]是劳动投入贡献率,βG[,k]是资本投入贡献率,αG[,L]+βG[,k]是要素投入贡献率。当要素投入贡献率远远高于技术进步贡献率而占主导地位时,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增加要素投入量,此时经济增长方式即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反之,当技术进步贡献率逐渐取代要素投入贡献率而居于主导地位时,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单位要素的生产效率,此时,经济增长方式被称之为集约型增长方式。这两种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增长方式,采用哪种增长方式,要视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工业化水平而定。在工业化初期,经济基础薄弱,工业部门不齐全,技术、管理水平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较丰富,人力素质较低,这时,经济发展必然要选择粗放型。但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到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基础得到加强,工业门类较齐全,自然资源逐渐稀缺,技术、管理有一定进步,国际交往和国际间竞争加强,就客观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集约型增长方式来取代粗放型增长方式。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都先后经历了这两种方式的转变,并以此为契机,宏观上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素质的改善,增强了综合国力;微观上,促进企业的素质的提高,增强其竞争力。
企业作为微观生产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都通过企业的成长变革体现出来,具体地说,即通过培育企业成长机制来实现。
企业成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微观生产主体,作为独立法人实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被动到主动,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更新的变革过程。它体现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就是企业的素质的不断完善提高,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企业作为社会生命体,它本身具有二重性,即经济性和技术性。经济性着眼于企业的利润。即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实现盈利的最大化;技术性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即在变化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实现竞争力的最优化。二者是一个统一整体,缺一不可。经济性是技术性的基础,技术性是经济性的改剂性和催化剂。经济性强调企业的短期利益;而技术性则强调企业未来的发展。偏重于经济性,会使企业行为短期化,缺乏发展后劲,偏重于技术性将导致企业成本负担加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成长而言,作为经济生命体,企业同自然生命体一样,经历孕育、诞生、成熟、衰弱、死亡这样一个“二点三阶段”过程。如图(a)所示。这是在投入技术不变的前提下,企业素质的运行轨迹。在这条运行轨迹上,企业活力通过企业素质的变化体现出来,当企业素质呈递增状态时,即企业发展处于O→B时期,企业素质逐渐递增,此时企业充满活力;相反,企业处于B→D时期,企业素质逐渐递减,此时企业缺乏活力。在这条曲线上,我们可以看出,从诞生点A到进入衰退点C是企业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为企业提供了大量利润,是盈利关键阶段。而企业作为技术生命体,企业又有别于自然生命,它可以在企业进入衰退期前进行自我改造,用新技术淘汰旧技术,使自身在新一轮生命循环中生存,并借此提高自身素质,获得第二次新生,如(b)图所示。
从(b)图我们可以看出,当企业素质轨迹运行到成熟点A时,为了使企业素质不再下降,避免进入衰退期和死亡点,企业进行了自我技术变革,使其素质轨迹在B点处形成一个质的飞跃,进入新一轮生命周期内,使企业在新的素质基础上运行,这便是企业生命更新周期理论。依据该理论,在企业生命周期循环中,A′—B′阶段、C′—D′阶段是一个重要阶段,我们称之为变革转换阶段,它是企业实现再生,避免衰退、死亡的关键时期,也是企业内部剧烈变革时期。所谓企业的成长机制,就是指企业在企业生命更新周期理论指导下,使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适应技术发展的趋势,摆脱陷于死亡和衰退的灾难而形成的吐旧纳新,凤凰涅磐的内在运行机制。它以现代管理和现代技术为手段,以市场竞争的推动力为基础动力来源,其基本标志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每一次创新,使企业突破旧有的障碍和矛盾,实现自我重塑,自身再造,使企业素质和活力实现质的突破和飞跃。塑造企业的成长机制,对现代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市场经济对微观企业主体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适应现代竞争的内在协调机制,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基础,是确保企业具有良好素质的根本保证。
培育企业的成长机制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一)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经济素质的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企业成长机制则着眼于企业素质的提高和企业活力增强,而企业素质的提高是国民经济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二者是一致的。(二)两者动力来源一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推动的,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而企业成长机制原本就是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企业自我适应、自我调整的机制,它能使企业顺利地在市场中定位并站稳脚跟。因此,对微观企业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本质就是要培育自身的成长机制。(三)两者的经济效果和实现手段相同,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都是通过加强管理、技术的投入,实现企业全局和局部创新来实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企业来说关键在于培育自身的成长机制。
二、我国企业成长机制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企业的生存环境是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的成长取决于是否适应市场竞争。企业的成长机制就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开拓自己的空间,增强抵御竞争风险的内在动力机制。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是不同体制的对接、碰撞阶段,也是企业成长机制从无到有并不断完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国企业成长机制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1.企业成长机制层次化,即不同类型的企业的成长机制呈现不同特点。国有企业的成长机制最不完备,虽然企业素质较高,规模较大,但由于众多原因,活力不足,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短期行为严重,可认为,国有企业成长大部分处于后成熟和衰退阶段,某些企业处于死亡点边缘,如下图(c)所示。而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作为新体制的产物,虽然素质不高,但活力充足,成长机制逐步趋于完善,呈现蒸蒸向上趋势,企业成长处于前成熟阶段如下图(d)所示:
2.企业成长机制缺乏动力或动力不足,阻碍企业成长机制的形成或使其畸变。突出表现为市场竞争没有完全公平化、法制化,各企业主体间竞争地位不平等;科技开发与企业应用断档;企业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成熟的企业家阶层。
三、培育我国企业成长机制的对策分析
培育良好的企业成长机制,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面向市场竞争,面向国际竞争,不断挖潜改造,运用技术、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活力。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进行企业诊断,弄清楚企业所处的生长期,以此为基础,建立战略发展目标体系,重视技术、管理的作用,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技术和管理两种手段,对企业成长的贡献各有特点,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它会促使企业成长机制得以质的提高;而管理作为一种软科学手段,它会使企业成长机制逐步完善。
这是两种具有不同特点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技术创新和应用以良好的管理为前提,离开了管理,技术应用发展将呈病态,难以发挥良好效果;另一方面管理本身也需技术武装,管理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技术的发展,离开技术的发展,管理将停滞不前,缺乏创新来源。因此,在培育企业成长机制时,要使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此外,除了对手段的充分认识外,我们还要准确地把握企业成长周期中的变革转换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时期。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企业正常成长。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它定位在企业成熟后期,因为这一时期企业自有资金积累较充足,市场进入壁垒较小,竞争不太激烈,易于在市场上立稳脚跟。
我国企业的成长机制正处于变革转换期,根据其面临的现状,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便为建立良好的企业成长机制创造条件。
1.加强舆论宣传,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建立市场经济新观念,新思维。强化国民的效率和效益观念,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念,重视教育的发展,重视管理的作用。
2.加快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国有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有效地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将国有企业从纯竞争性行业退出来,将盘活资金投向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产业部门,包括公共产品部门、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外部性强的行业、不宜由一般企业经营的部门和高新技术部门。在改造后的企业中,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规范,切断“政企不分”的脐带,在国家政策调节下,自主发展,为建立良好企业成长机制创造条件。
3.加强企业组织建设,促进企业兼并、联合,发展企业集团,“向优化结构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以利于企业能更好的在竞争中培育成长机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企业内部进行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结构重组,同时,企业应立足于市场竞争,把增量投入与存量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组建企业集团,发挥企业集团中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扩张力。
4.加强技术开发、应用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的科研开发体系,发挥科技对企业成长机制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企业应自觉地将科技研究开发活动纳入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形成多层次的,高效率的科技开发、应用体系,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
5.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战略存在意识,培养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发挥管理对成长机制形成的重要作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要加强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强化职工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推广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发挥“管理”作为经济腾飞的“两个车轮”之一的重要作用。
6.注重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育,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发挥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是现代生产要素的有效使用者,是技术创新和管理科学化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是企业成长机制的培育者。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过去没有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而“新创新”并引进新组合本身就是企业成长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表现。发挥企业家的作用,首先要打破传统用人制度,打破各种“关系网”,不断发掘人才,合理使用、培养人才。其次,在市场竞争中选拔企业家,使其经受市场的考验;最后,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诱导社会一流人才投向这一职业领域,为充实企业家队伍创造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