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贸格局的基本特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今世界论文,格局论文,经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5124(2000)01—0083—04
一、世界经济基本格局的特点
一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人们当今所面临的世界经济贸易基本格局,即世界上各种经济势力的相互关系和力量对比。这种基本格局实际在总体上规定和制约着各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同样也直接规定和制约着微观经济主体开展贸易活动的范围和程度。
值得强调的是,当今的世界经济基本格局同以往相比已发生极为显著的变化,其中一些新的特点尤其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一)经济热战成为主流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
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国家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不复存在。即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也发生了巨大变迁,从原先美国一统天下的局面演进为在经济上的三足鼎立(美国、西欧和日本各占一方)。从美国与日本之间这种世界上最紧张的经贸关系,到1999年由世界贸易组织两度仲裁的欧美之间的香蕉贸易战和牛肉贸易战,都充分说明了这个特征。因此,在政治冷战不复存在的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大多把主要精力用以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和提高自身的国际经济地位上。简言之,经济热战已成当今世界的主流。
以美国为例,其外交政策向来把政治、意识形态和所谓的人权问题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但是,克林顿总统一上台的施政纲领却声称,美国的对外贸易是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他在上台之前的总统竞选活动时,坚决反对无条件地延长对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可是,在上台一年多以后,克林顿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成为这种无条件延长政策的领导人物,直接与美国国会中的反华势力相对峙。后来,他还把这种政策的提法改为“保持正常的贸易关系”,以减少一些缺乏有关知识的国会议员的盲目反对。克林顿为什么会这样做?讲穿了,他坐上总统宝座之后,为了维护美国的根本经济利益,为了从中国这个大市场中获取尽可能多的贸易好处,就必须维护和发展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基本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致对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相关政策也产生作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诚然,经济热战成为主流的特点并没有改变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近年美国动辄对其他国家搞所谓的贸易报复和经济制裁,都是很好的证明。不过,当它的这种所作所为与其经济利益发生严重冲突时,上述特点毕竟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所以,在我们不能无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同时,也不应当忽略时代新特点使之产生的显著变化。
(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
随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各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都显著增强。同时,一国出现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和改变重要经济政策,也会给予其他国家以程度不同的影响,有时还可能相当严重。
90年代初期,德国一项提高国内银行利率的具体政策,居然导致英镑和意大利里拉严重贬值,进而直接危及国际货币体系的生存,在世界金融领域酿成了一场大地震。要不是很多国家齐力合作,包括德国第二年反过来下降了七次利率(其对德国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这场金融风暴的后果不堪设想。1997年7月2日泰国爆发金融危机给予全世界的重大影响,更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证。它很快就把其他东南亚国家拖入深渊,接着又严重影响到韩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然后还波及俄罗斯和巴西等非亚洲国家,甚至对北美西欧也产生了不良后果。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后果之严重,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料和想象。一个小国的经济麻烦,竟然给全世界带来如此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这在以前可谓闻所未闻。事实上,这些恰恰是在世界经济相互联系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才可能出现的新景观。
(三)发达国家仍旧占据着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由于历史等原因,7 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长期名列世界前茅,至今都是世界经济强国。至于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更是遥遥领先。它们的对外贸易额也占据着世界贸易额的一半左右。它们的资本流动则是发展中国家推动本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资金来源。这样,主要发达国家实际上还在主导着世界经济活动的方向和大局。例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这三个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向来被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尽管其成员包括着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实际上仍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少数发达国家的支配或制约。如世界银行的首脑历来由美国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的常务董事国席位主要为发达国家所占据;世界贸易组织中发言权最大的还是发达国家。这些事实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
(四)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
环视当今世界,各种一体化形式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比比皆是,并有进一步发展的势头。例如,欧洲联盟这个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组织,不仅早就实现了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现在又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欧元,还将逐步推行统一的对外经济政策。它的成员国数目也从现在的15个可能增加到以后的20余个。又如,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目前只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 个国家,而按照已经商定的计划,它将在10年之内扩大为全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数目可能达30余个之多。此外,毗邻我国的东南亚十国也会在数年之后启动自由贸易区的运作程序,彼此逐步取消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这些都预示,我国厂商今后将面临众多一体化组织的激烈竞争。
(五)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喜人势头,综合国力也连续上了几个台阶。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早在1993年底,国际货币基金根据实际购买力平价折算,就把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为世界第三。其后,一些国外经济机构按照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作出预测: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下世纪初,即使根据现在通行的实际汇率折算方法,也将进入世界前三名。事实上,我国经济学家也已经有了明确而乐观的估计:根据上述两种折算方法,我国的经济实力在2000年将名列世界第三位(按实际汇率折算)或第二位(按实际购买力折算),至2020年则上升为世界第二位甚至第一位。此外,从对外经济竞争能力而言,我国同样有了迅猛的增长。例如,我国已跻身于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且有进一步上升的势头。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1450亿美元以上,稳居世界第二位,显示出坚实的经济金融力量。人民币也成为币值坚挺的货币,在亚洲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依旧岿然不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显而易见,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这个基本事实在国际经济舞台同时发生着两种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我国在世界经济活动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相关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我国在抵御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中的重大作用就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并不希望中国以如此快的速度缩短着同它们的经济差距,更不愿意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于是,它们在舆论宣传上散布“中国威胁论”,试图营造不利于我国发展对外经济的国际氛围,在经济事务中则设法遏制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双方经贸磨擦的生成和加剧埋下了祸根。
二、当今世界经贸格局下的外贸特征
随着世界经济基本格局的重大变化,当今国际贸易格局及其运作自然也相应地涌现出不少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和新趋势。
(一)商品贸易构成继续发生明显变化
具体地说,最近20年来贸易构成的变动趋势在90年代得以延续和深化。农产品贸易的份额还在不断下跌,只占了世界贸易的11%~12%。矿产品贸易更是持续下降,目前所占比重仅为20年之前约三分之一。相反,工业制成品中的机械和运输设备这一大类商品则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成为所占比例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其中,办公与通讯设备最为突出,化工产品也有良好表现。而工业制成品中凡是增长势头强劲的商品种类,大多要归结于其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有明显增加。
(二)服务贸易呈现良好的增长前景
自服务贸易被纳入自由贸易的轨道之后,各国更加关注服务贸易的发展。由于它的统计目前还比较困难,一般总认为其数额被明显低估。尽管如此,它仍占了世界贸易总额的20%以上。从发展趋势分析,旅游服务业务继续在稳定增加,已达国际服务贸易额的三分之一。而其他商业服务业增长得最为迅速,是世界各国开展服务贸易的重心。反之,历史最悠久的传统服务业——运输业则出现下滑的态势,增长速度最慢,所占比重也最小。从地区来分析,这些年来亚洲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增长速度最快,似有急起直追的架势。而欧洲是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其占了世界服务贸易额的约一半,同时它还是净出口地区,这与其大多数是发达国家紧密相关。
(三)区域内贸易迅猛增加
区域内贸易是指各国在区域性经济贸易组织内部开展的对外经贸活动。正如前述,经济一体化的强劲势头推动着形形式式区域性经济贸易组织的诞生和发展,这自然大大促进着其内部贸易(这类组织的形成本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发展对外贸易的考虑)。例如,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年北美和西欧的出口贸易额分别有36%和68.9%是在内部进行的。而亚洲各国的出口额也有50%属于亚洲地区内的交易活动。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区域内贸易正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来势。
(四)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全面和完善
这些年来,一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已经离不开认真遵循国际贸易规范这一条。而在世贸组织正式运作之后,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全面和完善构成了当今国际贸易格局的新景观。正如后面讲到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相关贸易的投资活动以及纺织品和农产品正在逐步纳入自由贸易轨道。这个做法本身就意味着,贸易规范已经升格为统领世界大部分经济活动的世界经济规范,世贸组织无形之中也成为“世界经济三大支柱”的擎天柱。尤其值得瞩目的是,世贸组织于1999年底将开展一轮新的贸易谈判,它所涉及的众多议题及其谈判结果,将会把国际贸易规范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收稿日期:199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