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手足口病患儿60例进行调查,另外选取同期正常儿童60为对照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本次研究所有儿童的临床资料,发病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体质弱和患儿在1周内接触过类似症状者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儿童主要照顾者文化水平较高、充分了解手足口病知识、家中养猫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的发病保护因素(p<0.05)。结论: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影响因素较多,要有效降低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需要加强健康宣传,增强对该病防治知识的了解。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保护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60 cases children with HFMD were investigated in 60 normal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the study of all children,risk factor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the weak constitution and children in 1 weeks with similar symptoms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children of HFMD,caregivers of children with higher cultural level,fully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hand foot mouth disease,having a cat in the house and good health habits is the incidence of foot and mouth disease protection factor(p<0.05). 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with more factors,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need to strengthen health promotion,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Key words]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risk factors;protective factors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EV71型和CA16型最为常见。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住院的326例患儿进行了RT-PCR检测,探讨其病原分型,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手足口病提供参考。儿科临床中手足口病是较为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大部分患儿病症较轻,但是个别患儿病情较为严重,可能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而加强对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病的发生[1]。我院为了了解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自编调查问卷分别对60例手足口病儿童和60例正常儿童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手足口病患儿60例进行调查,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8例,患儿年龄3-14岁,平均为(6.4±2.2)岁。另外选取同期正常儿童60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在4-14岁,平均为(6.0±2.1)岁。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收集本次研究中所有儿童的临床资料,自编问卷调查内容:性别、年龄、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呼吸道感染史、体质弱儿童、同住人口、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就诊前1周内接触过类似症状者、卫生习惯、家中饲养猫等。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5.0,发病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以儿童是否有手足口病为因变量,以发病8个有意义的单因素变量赋值后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弱和患儿在1周内接触过类似症状者是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另外,儿童主要照顾者的文化水平、对手足口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家中是否饲养猫、卫生习惯是否科学等均与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相关,当儿童主要照顾者文化水平较高,充分了解手足口病知识,家中养猫,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的发病保护因素(p<0.05)。
3讨论
EV71是引起HFMD重症病例的主要原因,EV71具有嗜神经性,临床易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在研究的326例临床诊断病例中有201例是EV71阳性,这些病例临床治疗中应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
检测中有1例只有1月龄的EV71阳性标本,其接触人员和食品来源的范围都比较窄,台湾曾报道婴幼儿密切接触的家长有阳性携带,由于没有给患儿家长及其接触的食品采样,不能判断出传染源。
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的病原体主要为C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和C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我们的研究发现HFMD的主要病原为EV71,在250例阳性病例中有33例EV未分型型,占阳性比例的13.2%,由于没有分离培养、测序,不能进行基因分型,这例病例应引起重视。
手足口病是几年来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等联合引起的,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部位皮疹,重症患儿会由于一系列并发症死亡,为了防止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必须要加强对其发病因素的影响和探究,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本组研究中,体质弱和1周内接触过类似症状者是儿童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当儿童体制较弱时,其免疫力较差,当受到卡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的侵袭时,机体自动清除病毒的能力较差,因此增加了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概率,同时由于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就诊前1周内接触过类似症状者提高了病毒进入儿童体内的概率,从而增加了危险性[2]。
在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儿童主要照顾者的文化水平、对手足口病知识的了解以及卫生习惯均是影响发病的原因,儿童主要照顾者文化水平高、对手足口病知识了解充分以及卫生习惯好是儿童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儿童中主要照顾者文化越高、对手足口病知识了解越充分、卫生习惯越好,则能在照顾儿童的同时注意督促儿童形成较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能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病概率[3]。另外家中养猫也是手足口病发病的保护因素,因为猫体内携带肠道病毒,儿童在与猫接触过程中会出现隐性感染,其体内可产生保护性的抗体,进而降低手足口病发病。
综上所述,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体质弱和1周内接触过类似症状者,要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必须要加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高健,李亚萍,马桂平,李文红,于淑玲,赵春燕,曹英芳,詹琳.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25-126.
[2]周俊新.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0):163+164.
[3]潘军刚,朱益民.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2):7-9.
[4] 慕爱萍,徐爱敏,王红,等.突发传染病救治中的护理应急管理探讨,2014,44(11):111-113.
[5] 杨舒产.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169-1170.
[6] 罗淑媛.重症手足口病临时病区护理应急管理[J].华夏医学,2013,26(1):129-131.
[7] 陈霞,魏艳,熊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31(6):504-505.
[8] 李秋兰,王仁媛,陈姣.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感染特点[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3):750-752.
[9] 赖海燕,罗欢,杨海斌.81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与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8):36-37.
[10] 郑志英,郭晓翠,林梅芳.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态度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81-82.
[11] 王彦华.重症脑梗死患者156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80-81.
论文作者:牛中元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手足论文; 儿童论文; 因素论文; 患儿论文; 病毒论文; 重症论文; 卫生习惯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