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文教学对语文教师写作能力的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教师论文,作文教学论文,写作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教师的素质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能虑及“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需要写什么”的问题,具备能写下水作文、能从事一些文学写作、能写研究性教学论文等三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到位地完成作文教学的任务。
一、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写作
(一)学生未来要写什么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可以把写作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性写作,主要包括作家的文学创作、记者的新闻写作、文员的应用文体写作等。作者在这类写作中主要是以写作为谋生手段的。另一类是非专业性写作,包括书信、日记(博客、日志等)、计划、总结、行业论文等。从现有各行从业人员的比例来看,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只有少数人会从事专业性写作,而大多数人需要的是非专业性写作。
(二)学生现在要写什么
1.要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中小学教育要给学生再教育(本科、高职与中职教育)和走进社会奠定基础。因此,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既应体现学生再教育所需写作的基础性,也应体现直接进入社会所需写作的基础性。这些基础,我们如果从文字表达方式来说,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叙述能力、描写能力与议论能力;从文字功用来说,就是学生要能写表达自己心情的文章,学生要能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前者主要是记叙文,后者是议论文)。学生写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通常被称做“小论文”,以示与展示学术观点、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的区别。但是,两者的写作过程是基本一致的。在目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样的小论文写作主要体现在“综合性学习”中。此外,在目前中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学中,也有不少教师让学生写这样的研究性小论文。
可以说,三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与两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因为描写能力、叙述能力与议论能力已包容了前面我们所说的专业写作与非专业写作必需的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在未来生活与工作中学生从事专业写作的人所占比例很低,他们主要应用的是非专业写作,而这两种文体(表达自己心情的文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与非专业写作能较好地对接(表达自己心情的文章,主要是以“我”为观察点的叙述性文体,这与前面讲到的非专业性写作中的日记、书信等写作是基本一致的;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与现实工作中的行业论文在写法上也是基本一致的)。
可以说,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具有上面两方面的基本能力(三种表达方式表达与两种文体写作),也就有了未来再学习或是直接进入社会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写作基础。
2.要掌握三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是各类文体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前面所说的专业性写作与非专业性写作都是以这三种表达方式作为基本形式。作家创作与记者新闻写作,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与描写;写行业论文(像教师的教学论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与叙述;写一般书信应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写日记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与议论。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讲语言文字表达方式时,往往还说到“抒情”与“说明”。事实上,“抒情”并不能单独存在,所有抒情都只能是借助于描写、叙述与议论来进行。而本质上的“说明”都是“叙述”。一句话,我们习惯上所说的五种表达方式,事实上主要就是前面强调的三种:叙述、描写与议论。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学生一旦具备了叙述、描写与议论这三种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以后的语言文字运用中学生也就有了相当的基础。我们中小学作文教学就是要立足于给学生奠定这样的一个写作基础。
3.要学会两种文体的写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能写出表达自己心情的文章,要能写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文章(小论文)。而且这些写作既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又要放眼于学生的未来。
(1)关于表达自己心情的文章。强调学生要能写出表达自己心情的文章,一方面是它与非专业写作能对接,另一方面这也是由学生现有的生活所决定的。学生生活不同于我们成年人生活。学生生活范围相对狭小,主要是学校与家庭。学生比较了解的是自己本身、家里亲人、学校同学与老师。确切地说,学生最擅长写的应该正是以他们自己的独特眼光去看待这些人及与其相关的事,他们借此表达出自己的心情,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体会。学生写作如果脱离了这个范围(家庭与学校,自己、亲人、同学与老师),那么他就很难进行写作。
强调学生要能写表达自己心情的文章,其实这与“课标”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1]。这里所说的“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学生要能写表达自己心情的文章。
(2)关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文章。强调学生要能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小论文),这主要是由学生的未来生活与工作所决定的。在工作中,很多人都需要写作行业论文,这样的论文其实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文章。行业论文对从业者的专业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能从事行业专业研究的人,才可能成为那个行业里的高手。而从事行业专业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往往就是写出有一定影响的行业论文。有人把中小学教师分成两类:经验型教师与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的教师就是能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其主要标志就是把自己的创造性研究写成论文,并借此与他人交流。
强调学生要能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有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要写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就务必要有创新精神;学生有了创新精神,他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师需要怎样的写作
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很多教师是在自己基本不写作的状态下去教学生作文。作文教学研究者的一个共识是:教师要教好作文,自己要常写作。也就是说,教师经常写作才会有写作的直接经验,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写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写作,而且要做到要求学生写的东西教师自己首先要会写,还要会写与读写教学相关的一些文体。
(一)教师要能写下水作文
目前,大多数教师教学生作文靠的是个人已有经验。那些已有的经验,有的是模糊不清的多年前自己当学生时的作文记忆;有的是现在“述而不作”的作文教学经验。显而易见,这样教作文,教师很难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教师写下水作文对作文教学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教师通过下水作文可以把自己的写作经验直接迁移到作文教学上。对此,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能“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2]。
教师写下水作文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榜样作用。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在一次记者专题采访中说到:有一次作文课,他当场给学生写了两篇以《谈谈错误这个东西》为题的同题作文,一下课就把自己写好的两篇作文张贴到黑板旁边,他的学生受到很大的鼓舞[3]。
在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写下水作文的不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本人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没有意识到教师写下水作文对促进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二是教师本人已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懒得去写。这“懒”字的背后,说白了仍是“意识问题”。一旦教师自身有了很强的意识,他懒于写下水作文的惰性也就自然会消失了。
(二)教师要能从事一些文学写作
1.文学语言是书面语的基础性语言。文学语言有两个基本特征。(1)文学语言是书面语的最高级形式。“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和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它比书面语更丰富、更富有表现力,它是书面语的高级形式。”[4](2)文学语言又有大众化、通俗化的一面。文学创作所使用的语言是大家普遍都能读懂并且可以学习的语言。
文学语言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两个基本特征,因而它成了书面语的基础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是文学语言,学生在写作上受影响最大的也是文学语言。
2.语文教师应当从事一些文学写作。语文教师能从事一些文学写作,对作文教学是有极大帮助的,应该说这是写作教学的必需。我们前面说到:文学语言是书面语的基础语言。教师经常从事一些文学写作,教师自身才能掌握好这一基础语言。我们前面还说到:文学语言是书面语的最高级形式。教师经常从事一些文学写作,这对教师自身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保持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极大的帮助。一旦教师自身有了较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那他在教学生进行书面表达时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目前,语文教师从事文学写作的很少。据江苏省张家港市一位教师对十多所中学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156个语文教师中,仅有7人在报刊上发表过短小的文学作品[5],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语文教师不会或不屑于文学写作,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大家都知道,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朱自清、叶圣陶等,他们都是语文教师兼作家。现在,语文教师兼作家的也有,比如前面讲到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是一个杂文作家)、上海市语文教师李肇正(发表了58部中篇小说、15篇短篇小说和2部长篇小说),但是数量非常有限。
(三)教师要能写研究性教学论文
要求学生能写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文章(小论文),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培养学生在未来生活与工作中写作行业论文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了达到此目的,目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都编写有“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这样的单元学习中,学生往往主要就是完成一个研究报告。
在“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初一上)编写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带给了我们什么》。在此单元的设计中,编者提出“探究准备”,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阅读资料”(《工程技术百年颂》《“滴滴涕”教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电视》等),提供了“推荐网址”(以便学生延伸阅读),最后提出了“探究建议”(其一:“分析所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试着完成探究报告”[6])。从这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完成一个研究性报告。
本质上,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所要完成的研究性报告(小论文)其写作的内容和方法与语文教师教学论文是完全一致的。其结构都是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动笔之前,都需要广泛阅读资料、确定选题。一个语文教师,他如果比较擅长写作教学论文,并能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那么他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完成其中的研究性报告,就一定会游刃有余。
目前,语文教师常写教学论文的并不多。笔者前几年选取了全市的10所中学的300位语文教师针对写作状况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是:过去一年中写过教学论文的有139人,占被调查者的40.6%;过去一年中发表过教学论文的有104人,占被调查者的31.3%(这些论文大多是发在内部交流的论文集上;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只有12人、14篇文章)[7]。这样的教师教学论文写作状况,真是令人担忧!如果这样的现状不改变,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将很难适应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