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论文_魏振伟

浅谈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论文_魏振伟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250021

摘要:道路桥梁管理和养护是个重要的过程,在实施阶段,需要明确注意事项,提升优势。在管理的基础上,如果存在管理措施不到位或者养护形式不稳定等现象,做好后续管理工作,提升优势。根据现有建设情况,工程量比较大,在整个管控阶段,对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要突出重点,合理实施。

关键词:道路桥梁;管理;养护;研究

1道路桥梁管理及养护的现实意义

路桥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贯穿于施工所有环节,可以及时解决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施工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当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满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道路养护工作,处理不利因素以确保施工质量达标[1]。但在目前路桥施工方面,养护问题始终未被重视,导致路桥养护及时性缺失,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下,自身承重能力被削弱,增加了断裂的几率。新时期背景下,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数量增加,其附近的施工也愈加频繁,城市中的车辆随之增多,如果道路养护工作不合理,将直接影响路桥使用的质量与效果,所以强化道路工程项目养护管理工作十分有必要。在养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对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借助现代化技术力量统筹分析施工数据信息,事先预判施工不确定因素,以保证在发生问题时可以尽快解决,降低风险系数。

2当前城市道路桥梁建设现状

2.1结构质量不符合要求

桥梁基础结构施工是重点,根据实际规范和要求等,后续管理基础上在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塌陷情况,为了避免出现悲剧或者异常等现象,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分析,做好基础建设工作,提升稳定性。

2.2裂缝问题发生几率高

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桥梁管理与养护存在很多问题,裂缝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当前建设过程中应用的采用的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后续应用阶段可能存在严重的裂缝情况。如果裂缝问题不及时解决,直接对填实造成影响。

2.3塌陷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特殊部位容易出现塌陷的情况,根据关键部位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影响因素需要进行分析,安全程度分析是重点,在整个管控基础上,明确管理和养护的注意事项,避免出现塌陷的情况。

2.4养护理念不到位

根据现有实际报道,桥梁养护是个重要的过程,在整个实施阶段存在意识不强烈的情况,对于质量安全以及任务形式等缺少了解,存在徇私舞弊以及偷工减料的现象。在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存在肆意妄为或者缺少制度约束的现象,都对系统产生影响。1.5缺少制约性管理模式在现阶段城市道路管理基础上,需要具备制约性管理模式,实现整体管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档案建设不完整的情况,城市桥梁状况和检查存在异常,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差,对管理重视度低,出现安全隐患。

3城市道路桥梁管理措施分析

3.1建立完善的城市道路档案

对城市中的道路桥梁进行有效管理的阶段,首先建立完善的档案形式。公路和桥梁竣工后,建设单位需要对资料文献进行整理,结合现有资料方案和实际情况等,针对性分析。所有的道路检查是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档案管理过程中影响因素多,工作人员要对文档进行存档,城市的管理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以后道路及桥梁的维护工作提供资料支持。

3.2提升工作人员能力

城市道路桥梁管理是个重要的过程,如何进行有序化分析是重点,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进行分析和指导,专业掌握是重点,结合实际指标和要求等,进行后续状态分析,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以及检查类型等,配备专业的检查设备,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可行性,满足资料要求。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对整个阶段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配合管理的阶段,进行针对性管理和维护,尽量满足要求。

3.3引起各个部门重视

要想解决城市道路桥梁管理的相关性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引起重视,提前进行管控和维护。强制性的管理文章有一定的制约性优势,在后续分析过程中,需要明确重点和关键,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级城市道路管理的部门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分析,培养优秀的工作人员,只有保证各项维护管理工作的落实出现,才能满足要求。

3.4完善制度建设

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对流程类型有严格的要求,专门设定和管理是重点,为了避免出现制度建设不到位或者异常等现象,在现有制度管理基础上实施。道路建设对技术形式有严格的要求,针对技术形式和实际情况,管理部门需要完善现有的形式,技术档案比较重要,如何进行详细的记录是关键,技术人员在技术攻克的阶段,凸显出实际内容。完善管理比较重要,事故分析的阶段,及时确定影响因素。另外,最为主要的方面是规范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对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的遵守,这样能够非常有效地防止一些低级错误的出现。技术监督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还能掌握各种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有利于道路桥梁施工安全建设。

4桥梁预防性养护内容与对策

4.1 桥梁预养护的基本内容

桥梁养护是指为维持桥梁及其附属的正常运营使用而开展的保养与维修活动。矫正型养护是根据桥梁当前的损坏状况进行特定的养护,没有周期性和全局的观念,而预养护则与之不同,狭义上的预防型养护模式就是在桥梁尚未出现结构性破坏之前,在特定的时间,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改善桥梁的运营状态,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提高运营服务质量。而广义上的预防型养护模式是指在桥梁尚未产生结构性破坏之前,采取积极的巡查、养护、管理、维修、加固等综合措施,防止桥梁病害的产生,降低桥梁破损的风险,从而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预防型养护模式具有严格按照规范、规程进行指导设计、施工、养护,可及早发现问题、早预防、早治理,可以从细节出发,关注桥梁的各个环节、各个部位,根据养护计划,加强日常巡检、特殊巡检、加强保养等特点。

4.2桥梁预防型养护的措施

(1)建立并完善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和桥梁养护资料数据库。加大桥梁巡查的频率和力度,结合监测数据及时分析桥梁的工作状态,监测病害处的状况,及时掌握全备的桥梁工作状况,并对桥梁的病害进行预测分析,据此制定桥梁养护维修计划,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2)建立健全桥梁巡检、评估体系。对桥梁的桥面即附属设计、桥墩、基础及附属物的进行有计划性的巡查工作;按照巡检周期对桥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评估,判定桥梁的工作状态,在此期间,对已经出现病害的区域应加大巡查的力度,可安排特殊定点的巡查,及时掌握病害的额发展,了解病害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维修措施。(3)制定并实施桥梁养护技术手册。根据周期性巡查和定点特殊检查的结果,全面了解桥梁的工作状态,并作出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维护、病害治理,或者大修工作。(4)建立桥梁管理养护责任制。将桥梁养护工作进行系统划分并责任到人,明确责任归属,巡检时做好巡检记录表,并录入桥梁养护资料数据库。

4.3桥梁养护管理的质量控制

桥梁管养的质量控制,可以从5M理论入手,即从养护者(Man)、养护设备(Maehine)、养护材料(Mateiral)、养护方法 (Method)、养护环境 (En-viorlllnent)这五个方面进行管理。对养护工作者,应加强养护的技术培训和质量管控教育,培养其责任感,提高从业的道德;对于养护设备,应具备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安全、养护方便等特点;对于养护材料,应加强材料采购、保存、使用环节的管理,确保采购质量,并对材料进行分区分类科学保存,使用时应进行常规试验检查,确保提供质量可靠的原材料;桥梁的养护方式应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快捷;养护质量应根据养护环境作出调整,并制定规范可行的标准。

结束语

随着桥梁建设的推进,传统的养护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因此本文提出养护管理的新思路,即预防性养护,介绍桥梁常见的病害,及其治理措施,并提出养护管理质量控制措施。预防型养护模式是未来养护的发展方向,不仅可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保证桥梁的工作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还能降低桥梁维修的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静娴. 浅析道路桥梁的建设与养护[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1):2065.

[2] 张家勇. 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 中国房地产业,2017(30):215.

论文作者:魏振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浅谈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论文_魏振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