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象棋:电子工业生产的全球化趋势_直接投资论文

全球象棋:电子工业生产的全球化趋势_直接投资论文

全球一盘棋——电子工业生产的全球化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生产论文,趋势论文,全球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30年来,电子工业一直是全球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工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利用所拥有的技术优势作为高附加价值增长的重要来源,并寻求战略以便在全球电子工业生产的热潮中占居主导地位。亚洲和拉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其熟练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吸引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本国的电子工业直接投资,以便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增加本国的就业机会。

全球化趋势

7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将制造业的生产进一步推向全球化,由于电子工业具有贸易密集型的特性,所以,电子工业生产的全球化趋势比整个制造业更加明显。比如,1992年,美国跨国公司电子产品的全球销售额占其全部生产的41%,而整个制造业为29%。大公司的这一比例通常在50%以上,如IBM为62%。此外, 电子生产的全球化趋势也和这一部门的高利润有关,电子行业跨国公司的资产收益通常是国内公司的两倍。

90年代,电子生产增长迅速,自1993年至1995年,全球电子工业生产总额达773亿美元,1995年增长11.6%,1996 年由于美元对日元汇率上涨使电脑市场趋于疲软,只增长了5.85%。预计到本世纪末,电子生产的年增长率可望在9%左右,若按此比率增长, 世界电子工业生产总额在200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峰。

电子工业生产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新兴经济的崛起,主要国家的工业化速度加快,消费市场扩大,通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使一些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电子生产的扩大成为可能。这一地区电子生产年增长率可望高达18%左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电子工业的生产将进一步走向全球化,原因在于:这一行业已扩散至低成本国,出现了非集中化生产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发展,这一点更为重要。今后,电子工业的全球化生产大部分将会采取联盟或分割市场协议的方式来进行。美国AGARWALLA管理咨询公司最近对电子工业的调查表明,今后10年, 至少有40%的公司准备采取海外联盟或合作的形式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联盟本身并不一定立即增加直接投资,但是,联盟在许多情况下意味着商业情报的流动、技术秘密的交流、技术的转移,及销售和市场专家的引进,这一切都为跨国公司未来的直接投资提供了潜在的条件。

市场分割

电子工业产品所涵盖的范围很广,主要生产国对电子工业产品的定义和分类有所差别。

美国将电子产品分为五大类:电子消费产品(音响、电话、录像机、汽车工业用电子产品);通讯电子产品及与国防有关的通讯电子产品;计算机及边缘产品;工业用及医疗电子产品;电子部件(半导体,电子管,及其它电子零部件)。欧洲对电子产品的分类是:计算机;办公用自动化产品;测控设备;医疗及工业用电子产品;无线及军用电子产品;电子消费品;电子零部件。韩国只把电子产品分为三大类:工业用电子产品;电子消费品;电子零部件。

目前,电子工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是半导体、电子消费品、电讯设备、电脑及软件。如表所示:

世界电子工业生产率产值(百万美元)及年增长率

1994 1995 1994-1995(%) 1995-2000(%)

半导体

110,000

125,00013.6 20.0

电子消费品

157,096

170,746 8.7

6.2

电讯产品 127,200

148,66816.9 11.6

计算机

208,590

236,74713.5 10.4

软体 77,00086,00011.7 12.0

资料来源:Dataquest,May 1996 and S&P Industry Survey,"FDINews"

半导体 半导体生产增长速度惊人, 从50 年代末的1 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1500亿美元,销售量每年约增长近20%。最近10年来,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全球电子工业生产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并迅速增长,估计这一势头会持续到2005年。

美国和日本主导这一行业,西欧在这一行业也占有重要地位,韩国、新加坡等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本国的半导体工业,可望在1999年超出日本在全球所占的市场份额。

这一行业最大的生产厂家如摩托罗拉、东芝、三星、飞利浦等年收入都在10亿美元以上。这些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技术发明,使大部分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从70年代中期的7—8年缩短至目前的2—3年。为了保持竞争力,这些公司不惜将全部销售额的25 %用于研究与发展(R&D),这种高成本加上生产的规模经济,意味着公司为了生存,需有足够的能力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

电子消费品 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市场分为两种情况:一方面,发达国家市场对于传统的电子消费品(如彩色电视机、录放机等)的需求日趋饱和,主要的生产厂家已采取措施,将这些产品的生产迁至发展中国家,而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这些厂家则围绕着数控型录像唱片、数控型广播器材及数控型彩色电视机等供不应求的新兴产品进行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新兴工业化国家对传统电子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使得这类产品的供给持续扩张。

不同市场对这两类产品需求的增长,刺激了电子消费品生产的高速发展,预计其产品产值将从1995年的1700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2300亿美元。但是,就新兴产品而言,只有那些有能力提供风险投资及其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的国家才有可能发展并参与生产。

电讯设备产品 电讯设备产品的范围很广,从程控设备到终端设备如手提电话、固定电话、录音电话及传真机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最近十几年,一些原来对电讯服务业控制较严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放松管制,实行私有化,并积极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在带来先进技术、管理技巧的同时,又增加了对硬件的需求。在这一行业称雄的几家大公司,目前已建立了他们的全球网络。然而,大部分电讯设备的生产仍将集中在美国和日本。所有的终端设备都属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所需劳动力很少,因此,在这一行业已拥有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认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几乎没有任何比较优势可言,唯有可能的是在其中主要的或较大的潜在消费者市场如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西等国增加生产。

电脑 在本世纪最后几年,个人电脑的全球需求量可望以10%的速度增长。美国的个人电脑市场已近饱和,而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个人电脑市场才刚刚兴起,这种需求的增长推动着该行业生产的非集中化;而分散化的另一主要动机还在于,这一行业在价格、经营方式及研究与发展的投入等方面,其竞争程度比其他电子行业更为激烈。因此,跨国公司的战略是,若某一地区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跨国公司便通过直销的方式进入对方市场;若某一地区需求增长预期较大,跨国公司则与当地的供应商合作或以分销的方式进入对方的销售渠道,仅有少数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生产。

软件 软件在技术上尚未定义为电子工业的一部分,但已引起企业界和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个人用电脑软件工作由少数公司垄断,原因之一在于,全世界的消费者都在寻求标准化应用;原因之二是,软件主导公司与计算机公司谈判独家代理协议。

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全球对传统及标准软件的需求在1994年和1995年各增长了13%,预计本世纪末最后几年将以年率30%的速度增长。对非英语软件的需求可望以38%的年率增长,到2000年,市场价值将达75亿美元。尽管对软件需求的预期增长率如此之高,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合格的熟练劳动力,大多数跨国公司对直接投资望而却步,目前,这些国家对软件的需求主要由进口产品来满足。无论如何,激增的需求仍然有可能使一些拥有熟练劳动力及较大市场的少数发展中国家吸引部分外来直接投资。

发展中国家:如何融入

电子工业生产含有复杂的技术,直接投资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许多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吸引电子工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单位资本收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技巧,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但截止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获得成功。

亚洲的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台湾省等被看作是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吸引电子行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成功的典范,其战略是实施出口导向政策,有选择地对电子行业的某些部分进行专业化,从而形成比较优势。美国跨国公司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生产的电子产品占其全部销售量的40%,日本电子公司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更多。1995年,170家日本电子公司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开设的子公司接近700家,其中仅马来西亚一国有就142家, 相当于整个拉美地区同行业外国子公司数目的两倍。

1995年,只有29家日本电子公司在拉美设有61家分支机构,其中半数在墨西哥。而在61家分支机构中,有50%以上是在70年代或70年代以前设立的,主要是组装电子消费品供应当地市场以替代电子消费品的进口;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建立的分公司主要是生产计算机、通讯设备和电子零部件。在拉美国家中,吸引电子行业跨国公司最为成功的当数墨西哥,特别是在电子消费品生产方面,墨西哥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和容易接近美国市场的优势。因而,吸引了一些美国电子公司前往投资,最近几年又吸引了一批日本和韩国的电子公司对其进行直接投资。目前,墨西哥已经开始生产电子部件,其附加价值更高。

具有高附加价值的电子工业产品,大都属于技术密集型,其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尖端设备,如半导体行业中的微信息处理机的生产,即需要使用晶片装配设备。目前,除了美日欧以外,只有中国的台湾省、韩国和新加坡才有能力在美国跨国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这种设备。此外,这类生产活动还需要大量的国内资金予以支持。而在拉美地区还没有一个国家具备足够的资金和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来参与这类先进的制作过程。

亚洲的少数国家以其熟练劳动成本低廉的优势吸引了部分外国电子公司的直接投资,进行半导体的组装及测试,这些国家主要有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在电子消费品行业中,由于发达国家对传统电子消费品的需求接近饱和,而发展中国家对此类产品的需求激增,跨国公司积极采取重建措施,将这些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地区和北美的墨西哥从这一战略转移中获益匪浅。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和日本的电子公司逐渐将传统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厂家移至墨西哥,其结果,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电子消费品从1993年的20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40亿美元。

已有的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在电子工业生产方面,也可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前提是要了解跨国公司在这一领域经营的要求,并采取有利措施来适应这些要求。

跨国公司在这一领域进行直接投资的一般要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量熟练劳动力的易获得性,以适应生产过程中对复杂技术的要求。这只能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来实现,这一因素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省成功战略的关键。二是有相应的自由贸易政策与其它吸引外资的政策配合,因为电子工业的生产需要进口大量的投入品,而且需要大量出口,所以,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区和双边贸易安排会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增加额外的优势。与前一点紧密相关的第三点要求是,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提供可靠的国内国际运输便利和分销网。有些发展中国家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建立“电子工业园”,提供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维修服务,最典型的实例是新加坡和印度在班加洛尔联合建成的“信息技术园”。四是基于电子工业生产的高度技术和知识密集性,需要有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增加专利法的透明度,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五是具有较强的质量检测能力。

发展中国家应该依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本国工业发展的需要,来决定采取那些政策和措施以适应这些基本要求,使之更为有效地吸引电子工业的外来直接投资,引进并消化适用技术,提高本国的电子工业生产水平,从而在全球化电子工业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

标签:;  ;  ;  

全球象棋:电子工业生产的全球化趋势_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