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人民医院 浙江省台州市317300)
【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对疼痛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间诊治的100 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综合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应用止痛药的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缓解疼痛,改善患者术后存在的不良情绪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剖宫产;疼痛;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050-01
疼痛既是一种情感表现也是一种感觉,因而疼痛评估不单纯需要关注患者的病理及生理改变而引起的疼痛,而且对疼痛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剖宫产术后患者的疼痛相对剧烈,临床医生主要通过止痛药来缓解其疼痛程度,但是药物常会导致产妇出现呕吐、恶心、反应迟钝、眩晕以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1]。连续应用还可能引起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感,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加快其术后康复,避免止痛药产生不良反应。我院选择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间诊治的100 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对其疼痛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间诊治的100 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 例患者中,年龄在16~45岁之间,平均为(23.2±2.1)岁;17 例为疤痕子宫,10 例为胎儿窘迫,4例为头盆不称,3 例为第二产程延长,3 例为羊水过少,2 例为妊娠期高血压,2 例为双胎,2 例为足位,2 例为臀位,1 例为妊娠合并频发性室早,1 例胎盘早剥,1 例为横位,1 例妊娠合并甲亢,1 例为产前子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的50 例患者中,年龄在18~47 岁之间,平均为(24.1±1.3)岁;15 例为疤痕子宫,9 例为胎儿窘迫,5 例为头盆不称,3 例为第二产程延长,2 例为前置胎盘,4 例为妊娠期高血压,2 例为双胎,1 例为骨盆狭窄,2 例为羊水过少,1 例滞产,1 例胎盘早剥,1 例为巨大儿,1 例为活跃期停止,1 例为复合先露,1 例为活跃期停滞,1 例为低置胎盘。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及剖宫产原因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疼痛评估 在术后当天6 小时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具体内容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应用止血药物累计的时间,对止痛药物的满意情况,疼痛有无影响日常生活。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0.2g 盐酸曲马多注射液+250ml 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缓慢滴注,在用药前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用药1 小时后再次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具体为:(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及需求,能够对患者的应对能力进行评估,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嘱咐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应举止优雅,语气温和,让患者对其充分信任,心理上存在安全感,而且应得到其家属的支持和理解,多安慰和鼓励患者,让其心理上得到满足[2]。(2)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疼痛程度、麻醉方式以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现今所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体贴和关心患者,帮助其完成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舒缓患者的压力程度,提升其对疼痛的耐受值。(3)根据患者的喜好,转移其注意力,这样能够缓解其疼痛的程度,向产妇讲解母亲的伟大和自豪感,让其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疼痛会对母乳喂养产生影响,因而应提前做好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工作。(4)腹式呼吸 当出现疼痛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让其闭上双眼,感觉气体进入肺内,在逐渐的呼出,达到全身放松的效果。(5)体位护理 帮助患者采取一个舒适的体位,以免肌肉及关节疲劳,保持输尿管通畅,患者咳嗽时指导其用手按住切口部位[3]。(6)进行个性化、强化健康教育,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药物进行及时调整,根据重点进行指导。在实施干预措施前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实施干预后的1 小时再次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疼痛属于一种生理性的刺激,术后疼痛是患者的一种感受。通过自主神经的作用,疼痛能够在某个部位局限,也可以随着时间推移和强度增加,最终在这个部位出现病理学及生理学的变化,进而出现生理-疼痛-病理-心理的循环机制。严重时甚至引起自主神经活动异常,循环系统变化,释放炎性介质,使原发病灶的缺氧、缺血以及水肿状态加重,导致机体异常,不利于伤口愈合及术后康复。剖宫产术后因麻醉过后切口疼痛以及自身子宫收缩的疼痛,应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来缓解疼痛程度及切口张力程度,缓解产妇的心理不良状态。总而言之,剖宫产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缓解疼痛,改善患者术后存在的不良情绪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何素梅.控制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32):154-155
[2]赵丽娜,郑雪芬,俞忆春.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3,36(20):976-977
[3]张红梅.剖宫产患者的疼痛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03):164-165
论文作者:周维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术后论文; 程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对其论文; 《健康前沿》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