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共108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改进护理方法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方法组(对照组)各54例,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胃管插入情况与留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留置胃管插入与留置不良事件方面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建更科学合理的留置胃管护理措施能够较好的提升对患者的留置胃管护理效果,可有效控制胃管留置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脑卒中;留置胃管;护理研究
前言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是一种急性的脑组织损伤疾病,患病者可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严重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有留置胃管的病人。留置胃管是患者获取机体所需营养物质,保证水电酸碱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留置胃管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但就现状而言,胃管的护理质量参差不齐使得患者的胃管留置质量亦不同,针对此现状,笔者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与康复科进行针对性的留置胃管护理研究来发现更科学、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通过研究我院对留置胃管的护理措施进行的改良与更新,收获了更好地留置胃管护理效果,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共108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改进护理方法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方法组(对照组)各54例。所选取患者均对治疗与护理措施知情同意且配合,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转入重症监护室或死亡情况,对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器械与药物无过敏情况。在选取的患者中,观察组男性29例,男性25例,年龄范围(52-85岁),平均年龄(68.7±16.4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51-85岁),平均年龄(68.4±17.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与年龄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为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①基础护理:为患者准备干净整洁的病房与病号服,并引导家属进行入院手续办理指导,告知家属院内相关生活设施的位置与使用方法;②密切观察:监测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使用心电监护仪,定期测量体温,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与体温变化,并密切观察患者机体状态,如患者出现瞳孔散大、缩小、不等大、狂躁、昏迷等异常情况须及时报告主治医生进行处理;③胃管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胃管插入与留置情况,并请营养科会诊,根据患者的体重及各项临床指标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餐,定期为患者进行胃管流食注射,保证患者的饮食质量与数量;④生活护理:年老长期卧床患者须严格预防压力性损伤,定时为患者翻身、擦洗、按摩。
1.2.2观察组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法以对照组为基础对留置胃管的护理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良,具体内容如下:
(1)胃管插入培训:由我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护理操作小组及临床护理教学督导老师对护理人员进行胃管插管操作培训,保证每位护理人员均能够在充分了解胃管插入过程中经过的组织构造与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胃管插入,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留置胃管操作技巧的强化培训,保证其对插管方法掌握的扎实性,提高护理人员操作质量。
(2)家属联动胃管留置护理:护理人员应于插管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胃管留置情况,此间与患者家属联动进行胃管留置观察与护理。护理人员联合我院消化内科医师进行胃管留置相关知识的宣教,保证患者家属对留置胃管知识的良好掌握,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家属进行胃管异常状态的音频、视频展示与讲解,使患者家属能够独立判断胃管异常状态并及时通知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护理人员须每1h对胃管留置情况进行查看,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协助护理人员操作从而提高家属的实践操作能力[2]。
(3)制度性质控:联合我院消化内科主任医生进行胃管留置护理的护理质量指标制定,并将该指标打印为纸质版发放给护士长,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进行床边交接班,并进行胃管留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表填写,要求填写真实情况并标注护理中的异常问题与可能发生的问题预测情况,并告知交接护士。病区质控小组根据质控标准,每周进行一次护理质量评比,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正并反馈。评比内容包括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护理质控指标表的填写情况,进行相应奖惩[3]。
1.3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中对研究方法效果的评价指标如下:脑卒中患者的胃管留置情况分析,包括脱管、管道阻塞、患者拔管呛咳、插管鼻或胃粘膜损伤四个项目,如患者各个项目均未发生则认为胃管留置护理效果较好,有一项或多项发生则认为留置胃管护理方法效果不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各组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X?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患者胃管留置情况分析表(n)
3.讨论
脑卒中患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肢体活动受限、吞咽障碍等因素极易发生营养不良、病情加重,影响其康复治疗。针对此类患者临床中常采用留置胃管的方法进行鼻饲,通过注射流食的方式保证患者的营养、水分、药物供给,避免误吸,维持生命,促进康复。但在临床中由于患者并非完全意识丧失故其对胃管留置可存在一定抵抗性,可发生胃管脱落、患者私自拔管等情况,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除此之外也可发生胃管阻塞、拔管呛咳或插管粘膜损伤的情况,对此,建立优质的胃管留置护理方法显得极为重要[4]。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通过与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联合的方式来提升护理人员对鼻腔、食管与胃部构造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对护理人员进行胃管插管方法与技巧的培训,从而使护理人员的胃管插管技术与胃管留置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在临床护理中,患者家属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护理人员与家属联动进行胃管留置情况的观察与护理能够使患者胃管的异常情况得到早发现早处理,降低不良事件的损害性。为控制护理人员的留置胃管护理效果,我科室还对护理人员进行的制度上的要求,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保证和巩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5]。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留置胃管情况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在留置胃管插入与留置不良事件方面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护理进行改良,创建更科学合理的留置胃管护理措施能够较好的提升对患者的留置胃管护理效果,使胃管留置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钱海兰.医护联合防误吸管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7):507-510.
[2]谭启明.脑卒中患者长期留置胃管固定新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2):3065.
[3]黄征宙(综述),段培蓓(审校).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防范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5,(2):184-187.
[4]胡樱,许会弟,戴子玲等.居家护理对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7):1989-1992.
[5]缪红梅.个性化质量管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4):2284-2286.
论文作者:童淑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情况论文; 方法论文; 家属论文; 脑卒中论文; 我院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