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6371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刮宫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复发率、有效率、月经量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宫腔镜手术治疗应用在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主要由子宫内膜局限性增生形成息肉状赘生物导致,多发病于育龄期或绝经后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不规则出血、腹痛、不孕等,严重者甚至发生恶变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不理想,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标准[1]。宫腔镜技术有利于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息肉,提高息肉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息肉复发的几率。既往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刮宫治疗往往不彻底,术后复发率较高,而宫腔镜电切术切除效果更确切。本研究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探讨应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详细情况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范围22岁~46岁,平均年龄为(36.9±3.8)岁,患者病程范围为1~12个月,平均病程为(7.4±0.6)个月。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21岁~49岁,平均年龄为(37.3±4.2)岁,患者病程范围为1~13个月,平均病程为(7.6±0.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术前宫腔镜检查显示具有久治不愈的异常子宫出血情况,行超声检查提示宫内回声团,临床诊断考虑为子宫内膜息肉病,符合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标准,病历资料齐全。(2)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愿意承担相关风险并同意积极配合相关手术操作安排。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严重的心脏器质性疾病如心肌梗死的患者。(2)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其他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传染性疾病的患者。(3)合并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重度躁狂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难以配合检查工作的患者。(4)合并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的、卵巢癌等可能影响研究试验结果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完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阴道分泌物等相关检查,核对手术适应症,施行手术的条件为患者月经干净后3~7天,对术前月经量过多者采取止血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刮宫术治疗,术前嘱咐患者排空膀胱,于阴道中放置400ug米索前列醇软化宫
颈,取膀胱截石位麻醉后对外阴、阴道及宫颈实施常规消毒铺巾,确定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定位,采用刮勺挖除子宫内膜息肉,完成之后彻底地对患者宫腔进行刮挖。研究组进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同样取膀胱截石位麻醉后对外阴、阴道及宫颈实施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置入宫腔镜,探查宫腔形态、两侧输卵管开口、子宫内膜增生情况与息肉情况等,从息肉根部将基底部彻底切除使用于无生育需求的患者,仅切除功能层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切除后对创面电凝止血,切除息肉组织送病理活检。两组术后常规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加强外阴清洗每日2次,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研究组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P<0.05表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78.33%;研究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慢性子宫内膜炎导致,具体指的是指生长于女性子宫宫腔内、子宫颈、子宫颈管内壁带有细且长的息肉蒂从而附着在子宫壁内侧的肿块。子宫内膜息肉为妇科常见疾病,发病后症状表现不一,典型临床表现为子宫内膜异常出血,可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治疗起来较为困难,尤其是子宫内膜多发性息肉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缺乏特异性症状,肉眼与其他肿物或赘生物较难鉴别,误诊的概率较大,确诊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与高雌激素、炎症刺激、糖尿病、肥胖等因素有关。患者体内高雌激素水平可以刺激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形成息肉。既往传统治疗为子宫内膜刮宫的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很难达到治愈的目标,操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容易出现漏挂的现象,息肉复发率较高,手术并发症也较多手术效果不理想。子宫全切术则过于激进,会导致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尤其是具有生育要求的育龄女性更是不佳的选择。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直视的镜下对于息肉治疗较为彻底,有利于抑制息肉的增生,降低疾病复发率[2]。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操作方式有利于临床医生观察宫腔内部情况、息肉的大小、位置等情况,检出隐匿息肉,治疗更加彻底,避免了盲目刮宫的破坏子宫内膜完整性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操作技术要求更高,操作更为复杂,从而有可能提高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因此,本研究纳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探讨应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和出血的不良事件,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时患者复发率降低,疾病经济负担减少,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后快速的恢复也得益于良好而周到的护理,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患者围手术期配合度,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疾病治愈率。术后全面的康复治疗措施包括充足营养、早期运动等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患者的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将宫腔镜手术治疗应用在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治疗后有效率高,复发率较传统手术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均较传统刮宫手术少,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出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小梅,冯翠仪,崔文婷.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预防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6):107-109.
[2]廖玲,杨翠木,朱永婷.宫腔镜电切术治疗5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9(08):1263-1265.
论文作者:柯秀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息肉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宫腔镜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