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代称谓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代论文,称谓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称谓中的尊称
殷墟卜辞中出现的各种称谓,是研究商代社会关系、思想意识的重要线索。李学勤曾将商代称谓的主要成份归纳为三大类,即亲称、日名、区别字(注:参见李学勤:《论殷代亲族制度》,《文史哲》1957年11期。)。近年来新的资料增加了许多,我们发现商代称谓中还有另一重要成份,可以叫做“尊称”,主要有帝、王、示、宗。
1.帝。依照礼书中的传统说法,凡去世的天子都称“帝”,如《史记》的夏、殷二本纪中,凡王名均称“帝”。《礼记·曲礼》下云:“君天下曰天子,……措之庙立之主曰帝”(注:孔颖达疏引崔灵恩云:“古者帝王生死同称,生称帝者死亦称帝,生称王者死亦称之。”)。《逸周书·武顺》云:“正及神人曰极,世世能极曰帝”(注:孔晁注云:“愚谓正直之德孚于上下,则造其极矣。”)。
卜辞中称为“帝”的商王全是去世的人物:
《乙》956:贞父乙帝……。
《粹》376:甲戌……贞……父丁……。
甲戌卜,王,贞勿告于帝丁,不系。
囗巳卜,王……。
《后》上4.16:己卯卜,页,贞帝甲束,其暨 祖丁至。
《粹》259:贞其自帝甲又牝。
《摭续》167:丁丑卜,其兄王入于多亚。
丁丑卜,其兄王入于帝甲。
《库》1772:贞其先帝甲告,其引,二牛。
《南辅》62:乙卯卜,其又岁于帝丁一牢。
《前》1.22.2:囗囗卜,贞羽日其又升文武帝斗,王受又。
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论点,岛邦男说“帝”是父的尊称,裘锡圭更说“帝”读为嫡,这些商王称“帝”,是因为具有直系先王的身份,这一论点还有待证实(注:参裘锡圭:《关于商代的宗族组织与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的初步研究》,《文史》第7辑。)。
“帝”是否可以用于生称呢?陕西扶风庄白所出微史家族窖藏青铜器中有《商尊》,铭文云:
唯五月辰在丁亥,帝司商庚姬贝卅朋。
“帝司”是生称,我认为是“天君”,即王后。如果这一推论可以成立的话,说明“帝”做为君王的生称,似有可能。
2.王。商王去世后也可称“王”。卜辞中的王夭,王恒是神话人物。又有高祖王亥,省称为高祖亥,说明“王”是尊称而不是私名。历组卜辞中有:
《合》32087:甲午,贞乙未酒高祖亥……,
大乙羌五牛三,祖乙羌……,小乙羌三牛二,父丁羌五牛三,亡害,兹用。
“王亥”就是“契”,亥,读为刻,《释名·释书契》云:“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说文》云:“王,天下所归往也。”商代先王名号中有“王”字的称谓十分少见。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收藏一玉戈,上有铭文云:
曰束王大乙,在林田余。
“王大乙”是成汤,这一名号未见于殷墟卜辞。何组卜辞中有“王丁”,仅一见,文云:
《合》27455:癸丑卜,王丁黍入,其登于父甲。
于妣辛登王丁。
癸丑卜,其登王丁于妣辛,
卯牢。
这是一版卜祭日的卜辞。“妣辛”、“父甲”代指祀典中二人的法定祭日。“王丁”的最大可能是武丁,“王丁”和“帝丁”的意义是相近的,《说文》云:“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
3.示。商代先王中有示壬,示癸,文献中作“主壬”、“主癸”。“示”做为尊称又是见于组卜辞,例如:
《合》19858:……寅……曰御示祖辛。
“示”的情况极为复杂。每位去世的先王都是一位“示”,有大示、小示、上示、下示、元示、二示、它示等等。《周礼·太宰》云:“祀大神示亦如之。”《释文》云:“示,本又作祗。”《周礼·大宗伯》云:“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释文》云:“示,本又作祗。”旧以为“示”是宗庙中的神主。
除商代先王外,其他去世贵族也称“示”,如非王卜辞中有:
《合》22098:丁亥卜,有岁于二示父丙、父戊。
“示”可左右人间的祸福,例如武丁卜辞中有:
《缀》165:王勿蔑出,示若。
王勿蔑出,示弗其若。
示弗其若。
勿蔑出,示若。
余六月入,示弗其若。
《前》4.5.8:贞令从止或,示又,七月。
《丙》98:贞示弗又,王不福。
示又王。
示弗又。
4.宗。“宗”的尊称主要见于殷墟晚期卜辞。《白虎通·宗族》云:“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注:《诗经·公刘》云:“君之宗之。”毛传:“宗,尊也。”)。《尚书·无逸》中有“中宗”、“高宗”,孔传云指大戊和武丁(注:孔传云:“大戊也,殷家中世尊其德,故称宗。”)。自廪辛、康丁时代开始,卜辞中出现“中宗祖乙”,例如:
《合》27244:……卜,狄,……其又中宗祖乙……酒,弗每。
《合》27239:其至中宗祖乙祝。
祝惠癸酉酒。
《合》26933:其又中宗祖乙。
无名组卜辞中有时仅称“中宗”,略去其他成份,说明“中宗”在当时是一专用称谓,应指“祖乙”,不是“大戊”,例如:
《合》27245:中宗又升,又正。
《合》27250:弼又一。
中宗二。
又祖乙。
《英》2261:自毓祖丁,王受又。
中宗,王受又。
肆釐。
其令伊道,惠丁令。
惠甲令。
《屯》2281:囗辰卜,羽日其酒,其祝自中宗、祖丁、祖甲。……于父辛。
《屯》2281:是武乙卜辞,“父辛”是“廪辛”,“祖丁”是武丁,故“中宗”应指祖乙。
卜辞中尊称为“宗”的人物还有一些,历组卜辞中有:
《合》32524:辛丑卜,惟宗丙。
惟祖戊条。
辛丑卜,要御祖乙。
无名组卜辞中有“宗父甲”,可能是武丁之子祖甲:
《合》40982:惠可用于宗父甲,王受又。
弼用父甲。
无名组卜辞中还有“宗成”:
《合》32052:癸亥卜,宗成又羌卅,岁十牢。
二、多公
卜辞中的“公”大多是去世的人物。商王曾祭祀“多公”,例如:
《合》27495:……至于多公,王受……。
《合》34296:……升岁于多公。
下二版卜辞是同时的:
《合》33692:辛亥,贞壬子又多公岁。
弼又于大岁卒。
《合》33693:辛亥,贞壬子又多公岁。
弼又于大[岁]卒。
岁祭是宗庙中四时的常祀,“多公”必是王室的近亲,即《尚书·盘庚》上所云:“兹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
“多公”在世时是“多君”,《释名·释亲属》云:“公,君也。”祖庚、祖甲时代的卜辞中有:
《后》下27.13:辛未王卜,曰:余告多君曰:朕卜有祟。
“多君”是王室卿士,西周中期《小盂鼎》铭文云:“三左三右,多君入服酒”(注:参李学勤:《释多君多子》,《甲骨文与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卜辞中有时仅称“公”,历组卜辞中有:
《屯》31:丁亥卜,先酒大……自……。
乙未卜,又于公。
《怀》1412:公惠豕用。
弼。
何组卜辞中有:
《合》27651:其又于燕壬,即又于公,王受又。
弼即又, 其于燕壬,王受又。
无名组卜辞中有:
《合》27393:公岁惠羊。
惠小牢。
惠牛。
《合》30743:公岁惠牡,[王]受又。
惠牡,王受又。
吉。
惠牛。
《合》27417:于多父宅。
于二父己、父庚宅。
于公宅。
庚惠牛。
“公”有私名的例子极罕见。下二版无名组卜辞是同时同事的占卜,其中有“公壇”:
《合》27999:……于公壇其祝,于危方奠。
《屯》3001:其奠危方,其祝至于大乙,于止若。
“公”有时与亲属称谓相连,无名组卜辞中有“公兄壬”,例如:
《屯》95:辛……。
惠羊,王受又。
己卯卜,王宾父己岁,祐,王受又。
弼宾。
王其又于父甲,公兄壬,惠彘,王受又。
惠羊。
囗牢。
“父甲”是祖甲,“公兄壬”当指廪辛、康丁的同辈王室贵族。无名组卜辞中还有“公父”和“公父壬”,例如:
《屯》75:既日。
其又公父。
既日。
《合》27495:囗巳卜,三公父,下岁惠羊。
《屯》153:弼宾。
兹用。
辛丑卜,公父壬岁……,王受……。
无名组卜辞的时代历经数朝,此版中的“公父壬”有可能即廪辛、康丁时代的“公兄壬”。
“公”有时与先王名号相联,是研究商代亲族制度的重要线索。无名组卜辞中有“小乙公”,例如:
《合》27354:弼。
其于小乙公又,王受又。
弼。
“小乙公”当指小乙的庶子,武丁的兄弟,又可称为“小乙子公”,无名组卜辞中又有:
《屯》2429:……于小乙子公,于止若。
……多公,于止若。
将“多公”和“小乙子公”区分对待,是因为“小乙子公”与商王的血缘关系更接近。
宗法制度中,嫡子是宗子,其余是庶子,又称介子,《礼记·曾子问》云:
曾子问: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祝曰:孝子某为介子某荐其常事。
宾组卜辞中又有:
《合》816:于父乙多介子有。
有犬于父辛多介子。
“父乙多介子”即“小乙子公”,“父辛多介子”是武丁的堂兄弟辈。史传武丁在位时间甚长,故《合》816当属武丁晚期, 同辈兄弟多已去世。
分族的首领中还有“多亚”,《诗经·载芟》云:“侯亚侯旅。”毛传:“亚,仲叔也。”晚商《辛巳簋》铭文中有:
辛巳,王饮多亚庭,享,京丽,易贝,用乍大子丁。
《尚书·酒浩》云:“自成汤咸至于帝乙,……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西周晚期的《簋》铭文中有:“诸侯大亚。”廪辛、康丁时代的卜辞中有:
《合》30796:甲午卜,王马寻烈,其御于父甲亚,吉。
“亚”有私名的例子很罕见,历组卜辞中有“亚豕”,例如:
《合》32012:壬……其……小帝。
壬辰卜,御于土。
癸巳卜,其帝于巫。
癸巳卜,御于土。
癸巳卜,于亚豕一羌三牛。
[癸]巳卜,……父丁……卅。
三、新祖辛
无名组卜辞中有:
《屯》656:其告新祖辛,王受又。
弼巳告祖辛,王受又。
“新祖辛”,卜辞仅见,《谷梁传·庄公廿九年》云:“言新,有故也。”故“新祖辛”当指最后一位称为祖辛的商代先王,《左传·文公二年》云:
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
此版中的“新”字是个异体,原文从言从斤。甲骨文新字从辛从斤,卜辞中有“言日”,即“辛日”(注:参拙作:《殷商卜辞与洪范五行传》,《学术集林》卷8。),故言、辛意通,做为文字偏旁,可互相更换。
四、“子”和自然神
商代崇拜的大自然神中,有一些称为“子”,如同后世民间供奉的神灵,称为“君”或“公”,《广雅·释诂》一云:“子,君也。”战国秦汉时代有“灶君”,《楚辞》中有“云中君”等等。
1.上子
《合》14257:贞[羽]丁未[不]其[易日]。
贞上子受我又。
贞上子受我又。
《合》14258:贞上子不我其受[又]。
贞上子不[我]其[受又]。
《合》14259:贞上子不我其受又。
贞羽丁未不其易日。
《合》14260:贞上子不我其受[又]。
贞上子不我其受[又]。
羽丁未不其易日。
“上子”是天神,即《太平经》及汉魏民间信仰中的“天公”,如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东汉建初四年巫祷劵书云:“天公所对,生人不负责,死人用適。”古代思想中“上下”指天地,如《尚书·尧典》云:“光被四表,格于上下。”郑玄注云:“言尧德光耀及四海之外,至于天地。”
2.西子、东子
祖庚、祖甲时代的行组卜辞中有:
《合》25169:庚戌卜,旅,贞西子岁,惠……,王……。
“西子”是西方之神,其祭典列入四时常祀。非王卜辞中有:
《合》22294:己未卜,往西子,妣庚,三牢。
己未卜,贞酒三牢,亡咎。
己未卜,西子丸酒,又牝。
“往”,走同义,《仪礼·士相见礼》云:“某将走见。”郑玄注云:“走,犹往也。”古代祭祀方望之神,称为“走望”,《释名·释姿容》云:“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
“”,读为汜。西周早期的《大丰簋》铭文云:“王丸三方。”《左传·襄公十八年》云:“庆封汜祭。”杜注:“汜祭,散远所祭也。”方神无形无体,所以用“散远”的祭法。
“东子”是东方之神,即《楚辞》中的“东君”,卜辞中有:
《合》25352:囗囗卜,囗,贞王宾东子束,亡尤。
贞弼束。
卜辞中又有“东母”和“西母”,是与“东子”、“西子”相类的神灵。
3.血子
卜辞中有:
《合》25167:囗囗卜,旅,贞盟子岁,王其宾。
《合》25168:囗巳卜,即,贞盟子岁,牡。
盟、血义同,商王亲自主持“血子”的岁祭,《管子·四时》云:“寒生水与血。”尹注:“血亦水之美。”《周易·坤》上六云:“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九家注:“血,以喻阴也。”又如《淮南子·精神》云:“血气者,风雨也。”血子当是血神,《素问·入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淮南子·精神》云:“血气者,人之华也。”血是生命的象征,所以也是商人自然崇拜的对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