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共产党人权力思想_为人民服务论文

论毛泽东的共产党人权力思想_为人民服务论文

试论毛泽东关于共产党人权力的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人论文,试论论文,权力论文,思想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毛泽东关于共产党人权力的学说,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这一思想,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对于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建立廉洁政府,避免以权谋私,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党的权力来源,权力的服务对象及权力的监督三个部分来分析毛泽东同志这一重要思想,就教于同仁。

权力,即意味着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是人类社会的主人,应当拥有主宰人类社会的一切权力。但是,人类社会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了以阶级对抗和以暴力为后盾的国家强制权力以后,主宰社会的权力发生了异化,表面上看来,实施和拥有这个权力的是超越和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国家。但国家的实质是凭借暴力产生的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在私有制社会中,这种国家权力无论是以“朕即国家”的个人专制形式出现,还是以“主权在民”的共和形式出现,都意味着社会极少数的剥削阶级拥有一切权力,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劳动群众处于无权或少权的地位。只有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广大劳动群众推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了社会主义民主,权力又回到劳动者的手中,广大劳动群众才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义。

但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尽管劳动群众已成为国家的主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较低,经济文化还较落后,人们还必须被迫进行着社会分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还很明显,还不具备由全体人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条件,只能由人民群众的代表,人民代表及代议制政府代表他们从事这项工作。列宁在论述共产党的政权时就指出:“新政权是绝大多数的专政,它完全是靠广大群众的信任,完全是靠不加限制地,最广泛地,最有力地吸引全体群众参加政权来维持。〔1〕”

毛泽东充分吸收了马列主义关于共产党权力来源的思想,他经常告诫全党同志: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劳动群众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地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2〕。 ”我国宪法第一条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只是代表人民群众执掌国家政权,代表人民群众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经济事务,文化事务,制定和执行政策。”毛泽东这种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思想,反映了无产阶级权力的本质,是毛泽东关于共产党人权力思想的逻辑起点。

既然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因此,权力在操作运行当中,应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的宗旨和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共产党人权力理论的核心。

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就是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要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奋斗,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长远奋斗目标,决心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些思想在党的先驱者的文章及讲话中反复论述,广为宣传。但完全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鲜明的概念, 则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 1944年毛泽东在纪念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号召全体党员和干部向张思德同志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949年9月, 毛泽东在其亲自主持起草的《共同纲领》中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励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全国解放后,毛泽东进一步坚持了这一思想,多次向全党指出:“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3〕

毛泽东关于权力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共产党权力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即党的权力主体——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权力的客体——人民服务,为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服务。毛泽东把共产党人的领导干部称作“人民的勤务员”,他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4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政治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权利。毛泽东关于为人民服务思想至少包括以下两个含义:

第一,共产党的权力要合乎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因此,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5〕“每句话,每个行动, 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6〕可见, 毛泽东是把合乎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共产党人权力的最高价值标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最终决定党的领导活动。而且毛泽东进一步把这一价值标准同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发展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观点相联系,提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的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7〕这样, 毛泽东便把“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具体化成生产力标准。

第二,共产党人权力应该对人民群众负责。权力和责任是辩证的统一。有权力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承担责任又要凭借一定的权力。剥削阶级的权力价值观是权力为剥削阶级服务。他们的权力只是向剥削阶级负责。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他们的任务在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统帅群众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直至建成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对共产党人,尤其是对掌握大大小小权力的共产党人来说,他们的社会行为必须直接向人民负责。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8 〕毛泽东这里讲的“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一方面说明,共产党人权力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向人民负责与执行党的政策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又进一步说明了党的领导机构权力的实质——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思想融化到党政机关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概括起来说,就是政治上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思想上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力,工作上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

社会发展历史证明,国家权力必须有所制约。唯其如此,才能保证国家的统一及其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繁荣,这是每一个阶级统治的国家都必须遵循的规律。权力不受到制约和监督容易走向腐败,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当然也不能例外。在历史上,南京国民政府的败亡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1945年7月, 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曾向毛泽东提问说:共产党是否也会象历史上革命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最后走上“政怠宦成”、“人息政亡”的道路?毛泽东坚定地回答说:“我们共产党人能够跳出这种始兴终亡的周期率,因为我们有人民群众的监督。”〔9〕他认为共产党“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 而决不应违背人民的意志。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10〕

共产党人的权力之所以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是由共产党人的权力和人民群众各自的特征决定的。首先,共产党人权力是人民结予的,共产党人的权力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义务,人民群众也有对共产党人权力进行监督的权利。其次,共产党人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可能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并由此导致实践上的失误。正如邓小平所说:“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这就是中国共产党。”〔11〕权力的失误,尤其是最高权力的失误,必然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我们共产党人的权力应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有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掌握权力的共产党人就会谨慎些,错误就会犯得少一些,犯了错误就容易得到察觉和纠正。再次,人民群众的监督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腐败现象的产生。腐败现象是伴随着公共权力的产生而出现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正直的人民一直在同这个魔鬼顽强地斗争着。公共权力本身并不构成腐败,但在失去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公共权力被用于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权利,便产生了腐败。为了防止权力腐败现象的产生,人民群众必须对共产党人实行权力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赋予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各级干部的监督,罢免的权力。邓小平出指出,对于凡是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国家干部:“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12〕

毛泽东同志关于共产党人权力要受到人民群众监督的思想,在实践上就表现为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发挥民主监督的促进作用。这个民主监督机制包括:1.党内监督。包括党员之间互相监督,广大党员与领导干部之间的互相监督,还有上下级组织之间的互相监督。监督的方法,一个方面是健全铁面无私的纪律检查机构;另一个方面是靠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内民主生活健全的情况下,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消极腐败现象一露头就容易得到克服和扭转。2.民主党派的监督。主要包括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说:“共产党是真心实意想把国事办好,但我们的毛病很多……我们要经过和党外人士实行合作来清除这些毛病。”〔13〕他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要求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邓小平同志也严肃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3.社会舆论监督。就是运用报刊、广播等新闻工具,根据党政领导机关的决定,报导各地各级领导政绩的好坏。毛泽东同志说:“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通过舆论监督,使一些思想有邪念的人能慑于群众舆论压力而约束自己或改邪归正。4.人民群众的监督。毛泽东除了非常注意工、青、妇等群众团体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外,还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他说:“人民来访大都是有问题要求我们给他们解决的,其中许多是控告干部无法无天的罪行而应当迅速处理。”〔14〕对于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检举揭发,他亲自过问,对于打击报复的领导干部公开通报处理。对于人民群众反映的重要问题亲自批示,要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督促纪检、监察等专门机构组织力量调查,一查到底。正是由于有了以上这些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党政一把手的支持,加上纪律监察等部门的努力,使一些大案要案能及时排除种种阻力,从而获得严肃处理,起到扶正压邪的效果。

毛泽东关于共产党人权力的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虽然毛泽东晚年在权力运作机制上有重大失误,但从总的思想理论来研究,毛泽东关于共产党人权力的思想仍是我们惩治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理论依据。

注释:

〔1〕《列宁全集》31卷 人民出版社,316页。

〔2〕〔6〕《毛泽东选集》4卷 人民出版社,1996.6月,1128 页。

〔3〕〔14〕《毛泽东选集》5卷 364—366、72—73页。

〔4〕解放日报 1994年12月16日。

〔5〕〔7〕〔8〕〔10〕〔13〕《毛泽东选集》 3卷,1991年6 月版,1096、1079、1094—1095、809、810页。

〔9〕参见黄炎培:《八十年来·延安归来》。

〔11〕《邓小平文选:1938—1965》 285页。

〔12〕《邓小平文选:1975—1987》 292页。

标签:;  ;  ;  

论毛泽东的共产党人权力思想_为人民服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