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平等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同学生们相处,一起畅游美术知识的海洋,一起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从而去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美术创造意识。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挖掘创新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周围社区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视觉上和精神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学生大胆地从自然中、从生活中去索取素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也减轻了课业压力,愉悦了心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精选内容,培养创造力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一个问题多种答案或多种解释的做法;允许学生自由表现,同时鼓励敢想勤思;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因该解放学生思想,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并且对新思维给予及时肯定、鼓励和正确引导。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而言,头脑风暴是可以采用的教育方式。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头脑风暴法的运用较广,可以针对一个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暂时抛弃可能与不可能、现实与非现实、正常与荒诞的思维判断的约束,不要在进行的过程中对一个想法进行评价和批评,只有做到这样,才会取得理想。
三、运用电化教学,发挥学生想象
苏联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美的形象性特点,一般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因此它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在美术教学中,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有时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但是我们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小学生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地创造。而美术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而兴趣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加强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电化教学,把它作为引起学生美术兴趣,激发美术求知欲望,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拓展,鼓励和促进创新
评价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正确的认识,通过适当的评价,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不足,对以后的创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自评就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学生互评是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或全班之间。以学生自身的眼光来评判他们自己的学习表现和创造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2.多元化的激励评价。积极的评价会激起学生对探究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冲动。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轮的探究与创造中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是全面的和个性化的。
五、加强动脑动手,拓展创造空间
教育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科学知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实物或对景写生等方法,让学生捕捉事物的特征,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不可否认,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法也会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同时学生受其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的局限,对周围的事物往往缺乏足够的注意力,对那些需要进行描绘的事物,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变化掌握不住,更谈不上去抓住那些带有本质性的东西。
总之,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合理利用,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美术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论文作者:于 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评价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