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810000
【摘 要】目的:通过1例母子Rh血型系统抗-D和抗-C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分析,探讨Rh血型系统患儿配合性输血的重要性。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以及盐水和聚凝胺介质配血。结果:患儿是由来自母体Rh血型系统的抗-D和抗-C免疫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结论:对于血型抗体免疫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不宜进行同型输血,而要进行配合性输血,即抗-D和抗-C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虽然红细胞上有D和C抗原,输血应选择Rh阴性且红细胞上无C抗原红细胞进行输注,才能有达到输血的疗效。
【关键词】Rh血型;抗-D;抗-C;免疫;新生儿溶血病;配合性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ha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wborn,HDN),尤其是Rh系统HDN可引起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易致核黄疸的发生,甚至死亡,故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由于这类患儿同时伴有严重的贫血等,输血及换血治疗是快速、显著降低胆红素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院检验科2018年为新生儿科指导应用配合性输血救治名Rh血型系统抗体免疫引起的HDN,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无输血史,妊娠史为孕3产2,第一人流,第二胎产后为不明原因的严重黄疸死亡,第3胎产后8h出现严重黄疸,临床疑为血型抗体免疫造成的新生儿溶血症,经省血液中心新生儿血型血清学试验证实是由母亲血清中免疫性抗-D、抗-C免疫导致的HDN。Rh配合的红细胞及其他综合治疗后患儿痊愈。母子血型鉴定见表1.
1.2试剂
抗-A、抗-B、抗-D、Ac、Bc、Oc由上海血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聚凝胺试剂由(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ABO反定性红细胞试剂由省血液中心提供。
1.3 方法
血型鉴定、交叉配型、Rh表型分型、抗体鉴定、新生儿溶血三项实验依照《免疫血液学》完成[1]。
1.4 血型血清学检测
病例涉及的Rh表型分型、抗体鉴定、新生儿溶血三项实验、供血者D抗原阴性及C抗原阴性血液的筛查均由省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室完成。常规血型定型及交叉配型由本院完成。结果见表1。
1.5 交叉配血结果
新生儿与A型Rh阴性且红细胞上无C抗原红细胞悬液配型,主次侧在盐水介质中均不凝集,在聚凝胺介质中主侧不凝,次侧凝集。
表1 血型、溶血三项实验、抗体特异性及效价结果
2.讨论
HDN是由于母亲体内存在着与胎儿红细胞不合的IgG性质的抗体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即父亲遗传给胎儿的抗原恰为母亲缺乏时,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免疫性抗体。IgG性质的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发胎儿水肿,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甚至并发核黄疸,严重者可致死亡。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Rh血型不合的发病率仅次于ABO系统,而Rh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较ABO系统的严重。由于产妇为Rh阴性,即红细胞上无D抗原及C抗原,胎儿由于遗传了父亲的D抗原及C抗原后刺激母体产生了抗-D和抗C。Rh血型不合的第1胎一般不发病,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发展缓慢仅处于原发免疫反应的潜伏阶段,抗体滴度较低,还达不到破坏胎儿红细胞的程度。当再次妊娠后,胎儿红细胞再次免疫母体后,抗体会迅速上升,并通过胎盘与胎儿的红细胞结合导致溶血等,该病例由于第一胎人流,等于有了一次免疫史,从第二胎开始,出现新生儿黄疸、死亡等现象[2]。该病例母子ABO血型均相合,Rh血型不合,针对Rh血型系统的抗体特异性进行了配合性输血,新生儿虽然为Rh阳性,红细胞上有C抗原,但从游离实验中可看出其血清中存在有来自母体的抗-D及抗-C,该患儿如果输注了含有D抗原和C抗原的红细胞,就会和已经存在于患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D及抗-C发生免疫反应,不但起不到纠正贫血的作用,还可能会发生输血反应等,因此该患儿不能输注含有D抗原和C抗原的红细胞。在次侧交叉配血中,因为患儿红细胞已被来自母体的抗-D或抗-C致敏,直抗试验均为3+,所以在聚凝胺方法中,次侧凝集是由致敏在胎儿红细胞上的抗-D和抗-C与胎儿本身的D抗原或由致敏在胎儿红细胞上的抗-C与胎儿本身的C抗原造成,并非是与献血者不相合造成,所以,直抗试验阳性的患儿红细胞次侧配血常出现凝集,不作为配血禁忌考虑,只要主侧配血相合即可进行输血[3]。该患儿通过配合性输血及其他综合治疗后患儿痊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对血型不相合患儿输血,为了输血达到安全有效,应配合性输血,不能按同型输注。另外为减少母婴Rh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防止新生儿Rh溶血病发生,做到优生优育,应推广产前血型血清学,尤其是对有死胎史、早产史、流产史和输血史的孕妇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尤为重要【4】。
参考文献:
[1]刘大庄.免疫血液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6.
[2]王桂英.由4例新生儿溶血病看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的必要性.青海医药杂志,2009,39(7)9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14.
[4]周根水.陈桂荣.RHD以外抗体引起的RH溶血病6例实验结果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5.23(6):539.
论文作者:王桂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红细胞论文; 血型论文; 抗原论文; 新生儿论文; 抗体论文; 胎儿论文; 免疫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