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外国人的“中国故事”-以融媒体新闻专题《“万国”系列栏目》为例论文

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外国人的“中国故事”-以融媒体新闻专题《“万国”系列栏目》为例论文

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外国人的“中国故事”
——以融媒体新闻专题《“万国”系列栏目》为例

龚望平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摘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这是新形势下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要求,也是新时代媒体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本文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导策划的大型新闻专题《“万国”系列栏目》为例,从讲好故事、选对角度、增强互动、裂变传播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做好涉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 融媒体;视角;涉外宣传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中国。2016年以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义乌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策划了大型新闻专题《“万国”系列栏目》,以在义乌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为主要采访对象,包括《万国咏诗》《万国创业潮》《老外话春节》等子栏目,运用多种传播形式、传播载体,讲述外国人的“中国故事”。

笔者作为记者,参与了这个项目,陆续采访了数十位外国友人,意识到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礼仪禁忌,对完成采访非常重要和必要。本文将从讲好故事、选对角度、增强互动、裂变传播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做好融媒体时代的涉外传播,讲好外国人的“中国故事”。

一、讲好故事:挖掘生动、真实的生活细节

喜欢听故事,是世界各地人们普遍的共性。讲故事是传播的最佳形式之一。义乌每年吸引外商超过50万人次,有1.3万名外商常驻。《万国创业潮》是一个融媒体人物专题,共采访了29个国家的41位外国人,为在义外国人搭建了一个“大众化”的展示平台。

哥伦比亚大厨乌戈开餐厅前,在义乌卖了半年拉丁风味的盒饭,做足了市场调查。约旦小伙莫万去“花”餐厅吃饭认识了餐厅老板穆罕奈德,没想到两人在义乌的家和在约旦的家都分别相距10分钟车程。人物专题要贴近生活实际、贴近普通百姓,就是要挖掘一些外国人普遍关注和百姓有情感共鸣的细节。

《万国创业潮》聚焦的是中国的开放发展给外国人带来的机会与机遇。通过记录和呈现这些普通外国人在义乌生活的真实故事,折射中国的发展变化、开放包容以及环境优化,希望让海外受众感知一个更加生动、真实、可信的中国。这些故事值得且需要挖掘、娓娓道来。

二、选对角度:让外国人自己来讲“中国故事”

从媒体上“走进”百姓中,《万国咏诗》受到群众欢迎和好评,还因互动强、形式新、内涵丰富得以在中央电视台中秋直播节目中精彩呈现。身着传统服饰、能用流利中文朗诵古诗的外国留学生也因此“走红”网络。正如危地马拉小伙拉敏所言,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体验和感受中国文化,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有过这段田园牧歌式的经历,我有时会纳闷:野花绿草很好看,但长年累月地看不会闷吗?略萨的《情爱笔记》里有一个人物,当别人跟他描绘“牛群在芳香的野草上徜徉”之类的美景时,他生气地喊叫:收起牛群野草小木屋的这一套!没有了现代文明的衬托,那玩意儿有啥意思?“如果有一天,地球被摩天大厦、金属大桥、柏油马路、人工花园、岩石铺地的广场、地下停车场覆盖,整个地球都浇筑了钢筋混凝土并成为一座无边无际的球形城市(很好!到处都是书店、画廊、图书馆、餐厅、博物院和咖啡馆),我会举双手赞成!”听上去有点可怕,但如果非要选择的话,我也会选球形城市吧。

“万国”系列定位“大众化”,面向外国人几乎“零门槛”。不管哪个国家,什么职业,只要对中国文化感兴趣,都可以参加。外国人准备节目、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不同的文化感知、不标准的发音、不顺畅的断句……让节目更有现场感,让受众更有参与感。

三、增强互动:丰富的线下活动拉近距离

2017年10月4日,中秋佳节,在义乌市义亭镇缸窑古村,来自比利时、俄罗斯、喀麦隆等15个国家的33名义乌工商学院留学生齐声朗诵中国古诗《静夜思》,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是“万国”系列首次落地义乌的乡村。

为了更好地用外国人的视角来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万国咏诗》和《老外话春节》是通过让外国人用中文、母语来朗诵中国古诗和讲中国故事,展示外国人在中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一方面突破传统的叙述方式,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和零度写作的方式,让节目更鲜活、有感染力。另一方面,借助外国人之口讲“中国故事”的手法,形成“陌生化”效应,从而缩短中国故事的“距离感”。

“万国”系列是用外国人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尝试和有益探索,润物于无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万国咏诗》共推出“万国咏鹅”、“万国思乡”、“万国迎春”三场线上线下联动的活动,有上千人次外国友人现场参与,活动视频传播超过百万人次,还掀起一股在义外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同吟一首诗”,增加了传统文化的趣味性,提升了城市的亲和力。

系统为保证功能的完备性和使用的可靠性与便捷性,应具备战场作战对抗的基本要素仿真,并满足作战训练组织与实施的基本需求。由此设计的系统功能模块组成如图 2所示[3]。

四、裂变传播:多渠道、全媒体精准推送

信息时代,能打动人的故事,会拥有更多受众,实现更多传播。伊朗籍中国女婿哈米72岁的母亲来义乌时,喜欢一个人逛小区菜市场,和经营户用计算器讨价还价。美国商人欧文刚到义乌时,深夜在家身体不适,就试着给几个本地客户发信息,立刻有人上门送他去医院。见人、见事、见感情……这些“接地气”的故事是受众喜闻乐见的。

为实现内部市场化运作,2016 年集团公司推出了炼销两个板块汽、柴油交货的基础量、额外量概念。所谓基础量是指参考零售量、按照官方出厂价交接的汽柴油量,而额外量则是指按照市场批发价交接的剩余汽柴油量。设定基础量、额外量的出发点是:

第三,释比传承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传统羌族社会,释比在村寨中的地位极高,而现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入驻羌寨,对其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电影《杀生》的取景地就是近些年开发较好的位于茂县的桃坪羌寨。而且他们还会将羌族文化传承的核心人物——释比作为重点开发对象,让他们向客人表演释比的仪式和舞蹈。这些在原有生活社区居于高位,且作为传统文化的专业传承人,开始离开自己的生活社区从事专门的表演工作,来获得经济收益。原本深厚的释比文化被打上了“市场化”的标签。更多的人关注的只有实际的经济效益,而居于传承核心的释比及释比文化开始被淡忘。由此可见,释比传承的客观环境的恶劣性。

有了“好故事”,做好广泛且有效的传播更关键。“万国”系列突破单一媒体传播的传统模式,前期就考虑多渠道、全媒体、裂变式的传播方式,联合报纸、电视台、网站、客户端组建采访小组,通过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分别在相应媒体平台推送。

重视二次传播。刊出的每篇报道末设二维码,对应线上文章及视频。依托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实行新闻交流合作,在《浙江日报》海外专版进行选登,还分别在近10家海外媒体上刊出相关报道。同时,书籍《万国创业潮》(暂定)正在编辑,将这些外国人的“中国故事”汇集成册,作为城市外宣品赠送,吸引更多外国创业者,传播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

[1]曹岳枫.用国际视角,看别样中国——对于融媒体环境下外宣人物专题的思考[J].视听纵横,2018,184(03):51-53.

[2]薛红霞.国际化传播:用外国人视角讲好中国故事[J].传播力研究,2017(04):32.

标签:;  ;  ;  ;  

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外国人的“中国故事”-以融媒体新闻专题《“万国”系列栏目》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