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分析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分析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理论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52(2000)10—0014—04

经济全球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比较成本(利益)理论以及规模经济理论三个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一、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理论是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理论基础。国际分工是一国社会分工走出国界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它是形成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作为国内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的国际分工,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国生产社会化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形成国际分工或国际生产专业化。其次,自然条件是影响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条件主要是指,一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气候条件、土壤、地上、地下以及海域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自然条件是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基础和客观条件。气候、土壤直接影响一国农业生产的构成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矿产资源的状况直接制约着一国工业生产的结构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虽然,一国的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生产发展状况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但是,离开了科技进步,自然资源将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将无法实现。目前,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正在取代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再次,国家的经济关系和对外政策等也直接影响国际分工。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促使各国、各地区发生日益广泛的经济联系,跨国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成为普遍现象。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发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作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分工决定了国际交换和国际贸易。而国际交换和国际贸易是依据国际价值进行的。国际价值不是由个别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在国际贸易中,劳动生产率高、劳动强度大的国别劳动可以创造较多的国际价值,从而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这也是各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

为了加速我国的经济建设,我们应当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地参加国际分工,如来料加工、来样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技术许可证贸易等方法。通过国际分工不仅可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还可以换回我们所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带有强制性和剥削性的特征。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经济上发达的国家比落后国家有更大的优势,它们的劳动生产率比落后国家高得多,从而每个单位商品中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比落后国家少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达国家向落后国家输出商品,就能够以较少的劳动换回较多的劳动,实现超额利润。此外,经济发达国家还常常运用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强制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依附于它们。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分工,充满着强制、不平等和剥削掠夺性。

二、比较成本(利益)理论

比较成本(利益)原理是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之一。比较成本(利益)原理的创始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比较成本(利益)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一国放弃机会成本较大的产品的生产,而专门从事机会成本较小的产品的生产。因此,比较成本理论的实质是机会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经济全球化情况下,世界经济正常运转,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依据,也是每个国家取得竞争优势、实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首先,比较成本理论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理论,它有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各方面的技术水平的不同,劳动生产率有别,生产同种产品的成本价格和所得利润有高有低,各国为了扬长避短,都要尽力按照比较成本原理实现专业化分工,生产相对密集地使用本国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降低成本价格,提高生产水平,然后相互交换,从中受益,增进本国和世界国民的福利。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使各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比较成本优势,在全球内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经济全球化使资本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流动,大量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空间更加广泛,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提供了发展机遇。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可以依靠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产品销售市场广阔和由此带来的劳动成本和本土市场的比较优势,以及可以充分地发挥发展中国家,在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汲取其失败的教训等方面的后发优势,使本国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获得更快地发展。另外,参与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中国家增强了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紧迫感。所以,经济全球化必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为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和希望。

其次,从比较成本理论来看,经济全球化在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和好处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危胁。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负面效应,这就是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之间展开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对不发达国家的民族产业有不可忽视的抑制作用。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而发达国家不只具有丰富的资本,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操作水平,而且还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与高效的产业组织和企业制度,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发达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因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全球化所处的地位必然不同,所获得的利益也就不同。在经济全球化“盈余”分配上,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劣势地位,获益相对较少。

特别是目前,发达国家完全操纵和控制了国际制度和规则的制定权,发展中国家被排斥在外,而使其制度和规则的制定过程缺少平等、民主、公正和透明度,进而使国际经济制度和规则制定的结果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这就使发达国家的相对优势得到了更充分地发挥,使发展中国家的相对优势受到了极大地压制。在这种“扶强抑弱”的制度和规则下,经济全球化必将形成强者宰割弱者的局面。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而拒绝加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落后,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不平等关系,而在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体系。一个国家越是脱离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它就越是对制定国际经济制度和规则缺少发言权,因而就只能受发达国家任意宰割和摆布。要想摆脱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关系,只能靠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体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争取积极有利的制度和规则来实现。

三、规模经济理论

经济全球化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是规模经济理论。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它的迅速发展,就是为了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跨国公司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随着边际成本的下降而带来的边际收益大幅度提高的“收益递增”现象。现代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企业规模和生产经营范围的扩大,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利润上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带来收益的增加。特别是对于生产批量大、 规格差别不大、产品需求稳定的企业,尤其如此。在现代经济中,许多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规模经济的要求,如果达不到经济规模,企业的效率就很低。

跨国公司可以扩大企业规模,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跨国公司扩大企业规模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企业内部扩张,即通过资本积累,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本优势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这是企业自身力量的渐进地、自然地扩张。二是企业的外部扩张,即企业通过联合或兼并的手段,把别的企业纳入自己的麾下,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这是企业规模扩大的最迅速、最有效的手段。企业外部扩大可以通过纵向联合和横向联合两种方式来实现。企业纵向联合是指把产品的零部件或加工环节放在分公司或下属公司进行,是一种经营单位向其产品加工和销售各阶段的延伸。纵向联合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和降低交易费用;消除企业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横向联合是指把同一种产品放在不同的地区的不同分公司或下属公司生产。企业实现横向联合后,原来使用相同原材料、技术、管理方法或销售渠道的各个企业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增强了企业同原有供应商和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企业合并后,扩大了企业的绝对规模,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述一切,都会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最终都导致企业利润的大幅度增加。

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作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大举“入侵”,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越来越多地被外资所占有,而发展中国家凭借目前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争夺国外市场并非易事,结果只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占有份额的减少。虽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来说,无论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提高国际竞争力以便走向世界的高度,都需要建立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跨国公司。但是,目前我国开展大规模的跨国经营困难很大,无论从资本、技术、品牌,还是从经营人才方面看都有很大的不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工作。

收稿日期:2000—07—03

标签:;  ;  ;  ;  ;  ;  

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分析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