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模式进行教学,能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对情感因素的认知。本文主要讲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要意义,以及实施策略。所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小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的美蕴含在情感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体会情感深处的人生态度,对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利,这也突显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教育,而考虑到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语文教学的学科性质与教材,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改善传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指导学生处理好自我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对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情感,这在人的学习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施情感教育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积极情感的培养能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扩展,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看到奇怪的事物时,会产生好奇的情绪;回答问题得到肯定回答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这些积极的情绪都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它让学生对学习建立起快乐的情感,而不是痛苦的负担。所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完善思想素质的同时形成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意义
1.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
情感以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角色,做到情感的自然流入,并有感而发,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高。由于学生对课文的见解不同,也会出现一些争论,这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2.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新课程角度来说,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实现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由于“情感语文”比较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情感的主导作用下,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写作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且工具性、人文性等两个方面也能够得到协调。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通过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加强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情景教学,通过情感方面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来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多的是需要挖缺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价值,并利用其教学资源设计出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情感教学的建立,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与教师进行真实情感的交流,增加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中与教师的情感互动,从而建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对书中的故事情节也较为好奇,教师可抓住小学生这一特征,展开情感教学工作。
2.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是基于新课程标准所选的优秀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学生情感培养,不仅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材的情感资源发掘,从中找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着力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人物,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作品表达出来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各种情感,引导学生去体味、分析、感悟文章,从而引发学生更多的情感共鸣。一段文字不仅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更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一个人物不仅是故事的主人公,更是情感和精神的载体,让学生去分析人物,感知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及渗透的深刻哲理。
3.创设直观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教师单纯通过讲解的方式很难使学生对文章中的感情产生共鸣”,而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可以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更加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在当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这些技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地融入教学,从而有效拓展语文课堂的信息容量,帮助更好地接受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婉转悠扬的古琴乐,在连绵低沉的琴声中,慢速朗读这首古诗并展示江南深秋的夜景图片。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落月、啼乌、江枫、渔火、不眠人等意象跃然纸上,能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古诗的含义,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如,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时,在播放颐和园美丽景色的视频录像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让学生做“导游”,带领大家浏览各个景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其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4.充分朗读,突出情感
清晰的想象和明确的理解是学生产生情感的基础,阅读课文能加深自我理解,更加深入的体会作者情感。以《一夜的工作》教学为例,文中有两个重点,第一是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第二是周总理的生活俭朴。这两个关键点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针对性阅读法,即体会到哪儿就有感情的朗读到哪儿,并在最后的感情朗读中设置不同的层次。一层是让学生在了解周总理劳苦工作一夜,深受感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齐读;二层是向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资料,让学生明确知道“一夜”和“每个夜晚”的区别与联系后,再富有激情的范读一次:这是周总理普通的一夜,却真实的反映了周总理无数个繁忙、劳累、不眠之夜的情景,从中也看到了周总理一生为党、为人民操劳的身影!这样的人民好总理能不受到亿万人民的爱戴和崇敬吗?做好激情朗读的铺垫,再要求学生齐读最后两节,结合个别朗读和连续诵读的方式,让学生与作者对周总理的真情产生情感的共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所以,认真开展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接受语文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推进知行统一,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方玉玲.寓情于文中,感悟于心灵———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途径探索[J].课外语文,2017(1):166.
[2]马梅芳.关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文学教育:中,2017(10):101.
论文作者:徐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共鸣论文; 周总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