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刘佳圆论文_刘佳圆

江苏省常州薛家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分析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我院50例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3年2月~2016年1月)。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孕康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黄体酮胶囊的治疗方式。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清β-HCG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00%,治疗后的血清β-HCG水平为(18863±421.36)mIU/mL,上述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黄体酮;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

遗传因素、生殖道因素、免疫功能因素、子宫内膜功能因素以及内分泌因素等均是引起先兆流产的原因[1],其中因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孕酮分泌不足是引发先兆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以我院50例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见下:

1 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治疗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2013年2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患者。50例患者均有流产症状与体征,在孕前检查时均出现高温迹象,孕前黄体期血清孕酮水平在45nmol/L之下。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

对照组:年龄范围(22—35)岁,平均年龄(28.26±3.45)岁;孕周(4—11)周,平均孕周(7.21±2.34)周;孕次(0-3)次,平均孕次(1.23±0.41)次。

观察组:年龄范围(23—36)岁,平均年龄(28.52±3.46)岁;孕周(4—12)周,平均孕周(7.32±2.41)周;孕次(0-4)次,平均孕次(1.43±0.25)次。

2组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范围、孕周、孕次等)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要避免进行性生活,加强营养的补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孕康口服液进行治疗,以3次/天,10ml/次的用药频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一个疗程为一周)。

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黄体酮胶囊的治疗方式,以1次/天,20mg/次的用药频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2组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包括腹痛、阴道流血以及腰酸等,同时检查胚胎的存活与发育情况,由此来判定治疗效果,同时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HCG水平的变化情况。

1.3.2疗效判定标准

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分为有效与无效两种情况。

当患者治疗后上述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经B超检查发现胚胎存活且正常发育时,可判定治疗效果为有效。

当治疗后上述临床症状无改善现象甚至加重,B超检查显示胚胎发育异常或者胚胎死亡,血清β-HCG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最终导致流产,则判定治疗效果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处理,用(`x±s)表示2组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β-HCG水平,采用t检验;用%表示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使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则代表2组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具有显著差别。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统计发现,观察组疾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指的是卵巢排卵后因黄体功能不全使孕激素分泌量降低,导致子宫内膜无法及时转换进而阻碍受精卵的着床过程,最终导致流产[2]。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在妊娠28周前,阴道出现少量流血、下腹部以及腰部出现疼痛等,此时盆腔宫口未开,胎膜尚未发育完整,无妊娠物排出的现象,子宫大小与孕周长短相符合[3],随着病情的加重,临床症状愈发明显,最终发生流产。增加黄体酮的摄入量能够缓解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的病情,使妊娠继续,最终达到保胎的效果。

孕康口服液的组成成分为阿胶、党参、杜仲以及桑寄生等,其中阿胶能够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增加胎儿对钙的吸收量,提高机体对细菌以及病毒的抵抗能力[4];党参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5];杜仲在中医临床治疗先兆流产时被作为首选药物;桑寄生具有通经络、益血以及安胎的作用。

黄体酮是一种孕激素,由卵巢黄体分泌得到,能够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向分泌期的过度顺利进行,提高氧气与子宫血液的供应量,增厚雌激素激发后的子宫内膜,促进受精卵着床,此外,黄体酮还可对妊娠子宫的兴奋性进行抑制,从而保证胎儿在子宫中顺利生长。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黄体酮治疗,对照组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患者使用孕康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治疗后的血清β-HC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由此可得,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程艳丽,骆海哲.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5):30-31.

[2]曹林玉.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5,2(10):58-59.

[3]卢艳丽,万莉.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44-44.

[4]吴旭艳.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3):142-143.

[5]曹大好.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114-115.

论文作者:刘佳圆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刘佳圆论文_刘佳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