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模式_高中语文论文

论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模式_高中语文论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范式漫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人教版论文,高中论文,语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尤其作为传承文化观念媒介的高中语文教材,其编写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为例(以下简称“人教版”),探究其编写范式,明其得失以资借鉴。

一.学科特征突显对人文性的理解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人教版教材加入了许多有关人文、人性的内容,在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科特征的同时,力求突出对人文性的理解,努力“挣脱功利主义和工具性的桎梏,为语文教育走向其人文性本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为便于研究,仅以第一册内容为依据(以下同)。比如《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呼吁》《花未眠》《我的空中楼阁》《(宽容)序言》等。人文性特质的增强,对人性的尊重,赋予了语文教育更多的生活意义和人性价值,这是对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怀的具体体现。人教版教材对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了重新选择。比如:朦胧派诗人舒婷作品的不同取舍, 《致橡树》的回归取代了旧教材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突出了对人性的关怀。《致橡树》表达了对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爱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平等、友爱、团结的新型的人际关系。而《祖国》则更多表达的是热爱祖国的“政治”话题。

二.编排体系结构趋于整合

美国心理学家赫伯·格乔伊说:“明天的文盲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学习能力及方法的重要性,而人教版教材显然注重了这一方面。其主要体现就是结构的日趋整合,即构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教材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有机地融合了语文内部的读、写、说的要求,而且紧密地联系了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开编排。“在阅读教材中,兼顾写作、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中,兼顾阅读。教材与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相配合,合编为一本书。”[2]阅读教材部分,仍按单元组合编写,但人教版教材的独特之处,就是改文体杂糅回归为文体统一,每单元都按照文体组织,每四课组成一单元,共六单元,每单元前均保持有单元说明,并且每单元后都有知识短文的学习。课文共有24篇,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各占50%,每篇课前删除了所谓的“学习重点”或“自读提示”,单元说明更见详细。基本按照先介绍本单元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再说明其相关的特点,最后强调学习的重点和方法展开编写。人教版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知识短文和综合性专题的学习内容。比如:第一册新增了《综合性学习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散文的艺术魅力》《综合性学习 民居文化》《怎样学习文言文》《文言实词的特点》等5篇文章。显然,人教版教材不仅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贯通、衔接,还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纵横联系,而且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还注重学习过程。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3]。

在写作,口语交际教材部分,按照写作心理编排,内容整合优化易于学生接受。比如,教材第一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部分也分五个单元,但内容更加紧凑,如把“用心感受生活”和“深入思考生活”整合为“感觉与思考”等。把单元外材料“自由写作实践”整合为一单元,且新增了“个性与创新”单元。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写作的内部规律,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见,人教版教材内容最出彩之处就是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线索简明一目了然。既富有思想教育功能,又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配有部分内容的图片、注释、表格、资料。精选了大量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黑白和彩色图片,具有较强的审美观赏价值和教育功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如:北京清华园荷塘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手迹。课文下面都有准确简练的注释。练习题设计有清晰直观的表格,显得更加清楚,赏心悦目,便于理解。如《荷塘月色》的表格设计等。课文后面提供有客观真实独具权威的相关资料。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后配有《论语》的说明等。同时,新增了大量的选作题,激发学生动脑去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突出了创新和综合的特点。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说读写的能力。如:第一册第3课第4题“课外查找资料,了解新时期文学中‘朦胧诗’和‘后朦胧诗’及重要作家作品,然后在班上展开交流”,第11课、第3题“就其中一点谈你的看法,并写一二百字的短文”等等。新增了用现代观念审视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要求,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如:第一册第18课第1题第3小题“讨论:今天看来,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这样,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既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另外,部分外国作品附加了英文原文,如:《我有一个梦想》,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中英文两种语文的异同,体现了一种更加开放的文化态度。

三.选文内容文质兼美不断优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你要让他心理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创作的源泉,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笔者以为学习亦然。这样说来,学习内容即教材选文也就极其重要了。总体说来,人教版教材的选文,选择空间更加广阔,有吸纳全人类最优秀文化遗产的趋势。笔者认为这样一方面提升了课文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学习难度。以第一册为例来说,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突增。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两位和平奖得主: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法国白人医生史怀哲《我的呼吁》。选文主要涉及审美、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等领域,学生在阅读中有较强的新鲜感和新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胸襟和视野。这些作品虽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尽相同,但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有利于形成学生以人类意识为基础的胸襟、气度和眼光,从而培养起一种民族意识与人类意识相统一的精神品格”。[4]它们的入选,标志着教材体系的更加开放和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的趋势。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加中外诗歌内容,删减文言文内容。人教版教材大幅度增加了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的内容。高一上学期,是初高中的衔接过渡阶段,教材首先设置的是诗歌单元,利于学生记诵和赏析;同时增加了诗歌的数量,由13首上升为16首。新增了风格各异的诗作6首,如: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错误》,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豹》等,同时降低了学习难度,由背诵降低为有感情的朗读和诵读,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领悟力。第一册文言文内容压缩,仅两单元共8课,所选文言文多篇幅较短,对学生要求有所降低,只《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这两篇要背诵,8篇文言文只背诵2篇,占25%。在衔接阶段,在继承传统文化(主要是文言文)方面,要求有所降低,更侧重学生对语感的把握,即有感情的朗读和诵读。这种变化无疑是可取的,当然,随着年级的变化,文言文的分量也有所递增。

2.课文教学难度增大,课本练习难度降低。主要表现为自读课文《死水》《赞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胡同文化》提升为教读课文。相比较而言,对同一选文的处理,人教版教材的教学要求较高。但练习题难度相对应的却降低了,把练习题第一题或最后一题设置难度较大,学生不感兴趣,练习效果不明显的题目删除,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如《荷塘月色》的练习一:“朗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然后联系景物描写,说说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这道题涉及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作家的家庭生活等因素,对高一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而人教版教材的问题设计,其角度更加灵活,随之变化为:“讨论:对于本文中‘我’应该怎样认识?下面两种看法供参考______”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人教版教材在降低难度的同时,改换了提问的角度,即问题的切入点选择得更新颖,富有新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恕不赘述。

3.增加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搜索”、“讨论”和“探究”的要求。教材设计基本每一课都设计这类题型,且题量较大,可以说是教材课后练习改革的一大亮点,这一尝试在当时无疑起到了课程改革风向标的作用。有的是培养找资料的能力,如:教材第一册第9课第4题“课外搜集有关马克思的资料”等;有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写作能力,如:第一册第4课第3课“开一次诗歌朗诵会,朗诵你自己写的或你最喜欢的诗歌;第23课第4题“写一篇一二百字的劝学文字”等;有的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如:第3课第3题“和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等。这样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整体素养和综合素质,值得教材编写者借鉴。

标签:;  ;  ;  ;  

论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模式_高中语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