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会计》课程改革分析
杨捷 李一鸣(南阳职业学院)
摘要: 《基础会计》是会计互联网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教学成果好坏对会计及相关经济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视角分析《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通过《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效果。
关键词: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教学效果
一、《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信息飞速发展,各种知识点更新变化的非常迅速。会计作为一个时效性非常强的专业,上一秒的一个定论,可能在下一秒就会被重塑。2017年,与我们会计专业息息相关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取消,初级会计职称成为我们会计专业最基础的证书,而在2018年甚至2019年,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都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改革,初级考试教材变化也很大。再以与我们《基础会计》学习息息相关的《税法》为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将增值税税率由16%降为13%,10%的税率降到9%,6%的税率保持不变,这条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而我们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教材相对陈旧,教学内容相对落后,教学手段也相对传统,《基础会计》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目前市场经济的需求,阻碍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而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经济市场输出会计专业人才的最佳途径,如果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由图7可以看出,进水油含量、悬浮物含量、粒径中值波动很大,其中ρ(油)为15.0~61.0 mg/L,ρ(悬浮物)为3.5~46.5 mg/L,粒径中值为2.60~5.19 μm。经小型化水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ρ(油)全部低于6 mg/L,平均ρ(油)为4.25 mg/L;出水ρ(悬浮物)基本控制在2.0 mg/L以内(个别样品因试验误差导致检测结果超标),平均ρ(悬浮物)只有0.45 mg/L;出水悬浮物粒径中值基本控制在1.5μm以内(个别样品因试验误差导致稍微超标),平均值为1.35μm。出水水质满足A2级回注水指标要求。
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局势加重,与会计专业有关的职位需求量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高标准、严要求。而反观当今高职院校以《基础会计》为代表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教材选择上,多年没有变化,与会计改革的步伐相冲突,教材中甚至会出现很多与现行会计准则不一致的内容,很多已经被取消的会计科目依然存在,而很多新增的会计科目在教材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在教师队伍上,很多新建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师资力量匮乏,对于高学历人才缺乏吸引力,因此导致教师学历层次普遍偏低,限制授课能力。为了扩宽师资渠道,只能放宽招聘标准,有的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充满朝气与活力,但是却缺乏社会经验特别是授课经验。在课程设置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入学那刻起,初级会计职称的证书已经被定为大学几年的学习目标,片面重视学生书面成绩而忽视学生动手实践最终导致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市场竞争力不足。因此,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已经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育理念限制《基础会计》教学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以理论学习
为主,他们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应付传统的期末考试和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证书。一提到实习实践,就会被认为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与传统教育理念相违背。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会计专业学生,在校阶段的理论积累很难支撑实际的实践工作,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的局限性就会显现出来。而学生们在刚步入社会就受到重挫的话,就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很难适应会计工作岗位。
2.家长对“会计”专业认识有偏差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会计专业作为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学生在《基础会计》学习中,离不开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引导。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知识点掌握不牢,自制力较差。特别是刚进入到大学这样一个学习氛围相对轻松的环境,思想会出现松懈,主动学习探索意识不高。因为《基础会计》理论性知识点内容比较枯燥,部分知识点晦涩难懂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存在距离,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课程内容传授与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之间的关系,多举一些与我们生活贴近的生动形象的案例。例如在讲到“企业用库存现金购买一批原材料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一种说法“假设我们班A同学是我们企业采购员,现在需要带着现金去采购一批原材料”,同学们听到和自己的同学相关,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3.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习缺乏兴趣
通入励磁电流时,电枢绕组内没有电流,仅励磁绕组通入电流。输入的电能-电阻损耗=(耦合场中磁能的增量+介质损耗)+(输出的机械能+机械损耗),忽略介质损耗和机械损耗,可得
从毕业选专业开始,学生可能就对会计专业一知半解,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遵循父母的意愿,部分学生甚至会有选专业的时候父母一手包办的现象,这样就导致最初对会计专业学习产生负面效应和影响。再加上起初《基础会计》理论学习阶段,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会出现“入门难”现象,这种现象甚至会持续一到两个月。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整个大学课程的学习。会计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基础会计》又是会计核心课程,理论学习的过程比较枯燥,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并且很多知识点在《会计准则》里面就有明确规定,所以知识点记忆的过程中对内容的严谨性要求就比较高。就算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起初抱有非常强的希望和兴趣,这种兴趣也会随着《基础会计》课程的推进而消减。
三、《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而作为学生的家长,在当初为学生参考选专业的时候,考虑的无非是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会计专业专业性强,就业可选范围广等现实问题,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习内容并不十分了解,片面认为只要学好书本知识就可以,反对学生空暇时间实习实践。甚至有家长对于会计的印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记账上,停留在“数钱”上,认为电脑记账不科学,不实际,只要毕业工作会数钱就可以了。
2.及时更新教材
教材作为学生接触、学习专业知识的第一手资料,教材内容的新鲜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知识的更新程度。而我们会计专业作为时效性很强的专业,很多的政策需要根据国家的规定实时更新,如果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的话,这些新政策、新内容在教材里面就体现不出来,不仅影响学生会计初级证书的考取,而且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3.参加实践活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死读书,读死书的年代已经过去,21世纪的新型专业人才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掌握课堂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趁着寒暑假或者实习期去单位实习体验。一方面,用我们的实践去检验我们的课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理论会计知识来指导实践过程。也可以为学生积累一定的会计专业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可以有条不紊甚至是自信的面对将来的会计工作。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基础会计》教学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传统教育理念限制、家长认识偏差以及学生缺乏会计专业学习兴趣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实习实践,理论内容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
2.3.3 新异刺激:新异刺激诱发出了明显的P2、N2和P3成分(见图1),且三者的波幅均具有显著的组别主效应,P2和P3波幅的电极位置主效应也同样显著(见表7~表9)。组别主效应的事后分析表明:化疗组的N2波幅边缘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术后化疗前组的P2波幅显著低于化疗组(P=0.011),也边缘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5);化疗组(P=0.043)与术后化疗前组(P=0.046)的P3波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参考文献
[1]梁蕾,刘国华.关于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今日南国,2009(03).
[2]王小瑞,谷丹丹.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初探[J].魅力中国 ,2010,8(3).
[3]强锦.有关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思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1).
[4]王光成.论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