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在湖滨生态修复的应用探索论文_云蕾

雨水花园在湖滨生态修复的应用探索论文_云蕾

云南木森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城市高速发展,水资源的问题日益严重。伴随海绵城市概念而生的低影响开发模式、雨水花园等措施开始用于城市绿地规划中。湖滨生态修复一直以来建设湿地公园的情况较为常见。然而有些区域面积不大,季节性洪泛情况明显,建设低影响雨水花园更为适宜。广南营公园作为抚仙湖湖滨生态修复工程中示范点,因其场地条件适宜,采用了雨水花园的设计形式。希望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寻求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周边经济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雨水花园;低影响开发;湖滨生态修复

引言

中国是全球城市化最快的国家,城市高速发展的背后,水环境污染、城市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但中国大部分城镇对待雨水的态度是把它当做废水之间排入河道、湖泊。这不仅是对雨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及陆源污染物,直接进入水系,加大了湖泊、河道的生态压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以海绵城市为基础的新型雨水管理模式,如低影响开发模式、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措施等开始被运用于城市绿地规划中。

雨水花园(rain garden),又被称为生物滞留地,是一种有效的雨水自然净化与处置技术,它收集地面和屋顶雨水,在地势较为低洼的区域,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1]。

雨水花园的主要功能:①通过滞蓄消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外派,保护下游管道、构筑物和水体[2];②利用植物截流、土壤渗滤净化雨水、减少污染;③充分利用径流雨量,涵养地下水,对处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短缺;④经过合理的设计及妥善的维护改善小环境,为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地,同时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本文以抚仙湖湖滨生态修复工程中节点——广南营公园为例,探索雨水花园在湖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1.场地选择

拟建的广南营公园位于抚仙湖北岸,湖滨缓冲带范围内。抚仙湖北岸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人流集中,加之抚仙湖属于季节性水源补充性湖泊,雨季来临,地表径流较大,雨水夹杂泥沙和陆源污染物入湖,对抚仙湖的水质是极大的威胁。选择在北岸缓冲带内建立雨水花园形式的公园,一方面基于雨水花园的功能性,能有效的拦截陆源污染物,净化水质,另一方面可缓解旱季北岸水资源短缺问题。此外,从地形来看,广南营总体上地势较为平坦,由东至西,近百米仅有2米高差。南北方向嵌于老环湖路与时光栈道之间,属于下凹式绿地,雨季容易积水,积水最深约60cm。而从土壤类型上看,场地内土壤多为碎石沙土,雨水渗透率偏高,雨季过后,场地内呈现裸露湖滩状,基于以上情况分析,广南营公园适宜采用雨水花园形式。

2.设计模式

由于场地位于湖滨缓冲带范围内,对于工程建设的限制条件严格,生态保护要求高,因而公园设计采取了低影响开发模式。低影响模式属于新型的雨水管理模式,是一种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措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土地开发规划的综合框架,目标是实现开发区域建设后能够最大程度的补充地下水源,接近自然水文状态。保护现有树木和景观以保证更大面积的冠幅,通过景观设计减少雨水径流和城市热岛效应并提升场地美学价值。在广南营公园的具体措施如下:

(1)竖向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场地原有地形,减少土方开挖,为实现雨水径流速率的减缓,设计较小坡度的自然式台地沉淀区及中心绿岛,每个台地沉淀区有60cm高差,既保证雨水的自然流动性,又利用微地形使雨水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渗透。

(2)植物选择。以玉溪本土植物及事实证明在抚仙加护沿岸长势较好的植物进行种植,乔木类如:滇朴、青皮木棉、黄连木等。考虑到雨水花园的季节性变化,选用了即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如滇红柳、鸡冠刺桐、滇油杉、水杉等。其中水杉与滇油杉,根系氮磷钾吸附能力较好,列植成林滞尘能力高。

在小乔木的选择上,考虑到开花植物对季相变化的影响,设计选用了云南樱花、美花红千层、紫叶李等植物,既能体现季节更替,亦能吸引蝴蝶、蜜蜂等昆虫,进一步能吸引鸟类,从而增加小区域生物多样性。

(3)生态措施。从技术方面,设计对场地基底进行了有效改造:加入沸石、蛭石等基质,改变原有土壤的成分构成,增加了微生物对雨水的净化效率。在主要地表径流入水区域设置生态石笼,对雨水冲刷带来的陆源污染进行有效拦截,并控制地表径流的流速。以毛石、卵石铺设形成的驳岸,有利于污染物的沉淀,且在雨季增加了场地渗透性,最大限度的收集雨水;在旱季增加场地的透气性,使微生物更替,增加微生物多样性。植物净化。在自然台地式沉淀池沿岸,成片种植芦苇、香蒲、香根草、灯芯草、莎草等根系发达的湿生植物;在中心绿岛控制区种植凤眼莲、大薸等水生植物,既保证了有机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同时兼具观赏价值。

(4)生态材料的应用。作为抚仙湖北岸旅游发达区的休闲公园,广南营公园充分考虑了游览、宣教的功能。公园内顺应地势条件,设计了由生态透水砖铺设而成的陆地缓行游步道和防腐木构成的亲水无障碍栈道、平台。设置在栈道及平台休息的服务设施,均利用当地环保材料,如利用枯木改造的坐凳、垃圾桶、方向指示牌、游览介绍牌等,确保雨水花园的建设工作能够从根本上与抚仙湖湖滨缓冲带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

(5)景观营造。公园在靠近老环湖公路一侧列植高大常绿类乔木,如水杉、滇油杉、青皮木棉形成生态林。一方面作为防护林隔离村镇与道路,另一方面作为背景林,强化公园竖向植物空间。水域与陆地通过栈道、休闲平台连接。线性带状场地中间穿插绿岛,绿岛上或周围作组团群落式种植。靠近时光栈道一侧作为开敞空间,仅在驳岸沿线种植水生植物。植物空间疏密有致,一步一景,自然式设计与植物配置增加了雨水花园的野趣。

当雨季过去,雨水花园大部分区域转为旱景,或许部分水生植物会随之枯萎。加以适当收割,空置卵石驳岸,在常绿乔木的映衬下亦会是另一番别有风味的景致。且卵石自然式驳岸益于人们的亲水活动,即使雨水下渗,驳岸干燥,在其间游玩嬉戏、孩童捕虫扑蝶,也是十分有趣。

(6)体现地域文化特点。广南营公园内,结合水系驳岸、休闲平台,设置了部分体现当地车水捕鱼、农业耕作等生活场景的文化小品。如仿制水车、犁、海簸等。文化小品观赏性高,且具有参与性,人们可亲自操作、体验。这使公园增加了趣味性,同时通过了解相关知识,提高游客对抚仙湖的保护意识。

3.结语

作为抚仙湖湖滨生态修复的示范点,广南营公园从多方面探索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解决途径。拥有有效的技术措施,同时也需要科学合理管理支持。希望能通过这个试点项目,从生态、景观、经济、发展、管理等各方面找到湖滨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有效方法,继而得以推广,使湖泊恢复昔日山水美丽风光。

参考文献

[1]罗红梅,车伍,李俊奇,等.雨水花园在雨洪控制与利用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8(6):48-52.

[2]向璐璐,李俊奇.雨水花园设计方法探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8(06):47.

[3]邢薇,赵东泉,等.基于低影响开发(LTD)可持续城市雨水系统[J].中国给水排水,2011(20):13-16.

论文作者:云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  ;  ;  ;  ;  ;  ;  ;  

雨水花园在湖滨生态修复的应用探索论文_云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