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_陈世荣

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_陈世荣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我国的文化服务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政府部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服务型政府;对策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为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指明了方向。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是既不以盈利为目的,又注重社会效益,还能为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的资源配置活动。其特征表现为:第一,从主体上看,公共文化服务是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因此,公共性是其本质特征;第二,从目的上看,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的,因此,基础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特征。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为现代公民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从理论上逻辑上来讲,就是要重塑政府和公民的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追求正义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二、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力度总体不够

在基层,活动经费难筹积,文化人才缺乏,文化设备设施匮乏,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政策没有落实,特别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纳社会资金的政策不配套,没有形成多渠道筹措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经费的局面,这导致政府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唯一供给主体。政府以较高速度递增投入文化建设,但人员工资及津贴的增长是投入的资金的主要用途。项目建设虽然也在增长,大型的文化重点工程和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仍在积极的建设,但是对于原有场馆,政府并没有重视它的维护,更没有把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不足

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性地位和文化需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一,是为了通过读书看报、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方式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文化需求;第二,是普通群众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提高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从实际情况来看,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小的人表示,自己不太喜欢或者不太感兴趣单位或城市举办的一些文化活动;文化程度较高的一部分人表示,公共文化场所设施诸如图书馆体育场之类的场所太少;年龄偏大的人表示,只有文化广场是常去的,很少能享受到工作所在地提供的文化场所。

(三)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偏低

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够,其体制与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与其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够直接相关。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和实施主体主要由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承担,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部分之一,从事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非营利组织不仅数量少,而且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也很少,这种状态限制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阻碍了改革文化服务市场化的步伐。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建好的公共文化设施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造成了部分场地闲置与浪费,这些都与公共文化设施的经营管理机制不够合理、灵活直接相关。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首先,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进行投入,鼓励社会力量为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做贡献的。其次,为普通群众提供信息查询、影视播放、知识讲座等文化服务,方式为政府补贴或免费。为了丰富工作场所较偏僻的群众精神公共文化需求,并针对普通群众流动性较强的特点,拨出部分经费开展面向普通群众的流动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小型文化活动、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放映等。最后,政府必须要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通过将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扩大群众聚居区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按照公益性、便利性的原则,建立市、镇、工业区(社区)群众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平台,包括面向普通群众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大型宣传橱窗、文化广场、健身设施等设立群众公共文化专项财政经费。政府公共财政要承担发展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部分资金。

(二)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公共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投入为保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体多元化机制,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和社会文艺团体的作用,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深化社会化运作机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逐步扩大公益性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范围,形成公益性文化项目的社会联动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多元化、社会化。在保持政府宏观管理社会文化的同时,发挥社会的自组织能力,促进各种民间文化艺术团体、文化行业协会、文化基金会及海外文化机构等社会团体的培育与发展;鼓励成立文化基金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探索政府文化采购的种类、管理方式,以公开、公平、公正的精神,规范管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

(二)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作为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必须做到理念、内容和效能的现代化,要面向基层,了解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更应努力面向群众,深入基层,全面了解、不断发现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使已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产品及项目,扬长避短,查缺补漏,有效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体制机制,同时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拓展新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与绩效目标的设立,应当依据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决策建议;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考核应当高度重视群众的满意度,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产品及项目的运行应当接受群众监督,并使相关实践在制度层面得到落实,而这也成为清除“四风”,使文化建设在健康、阳光的环境下发展的一个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晓丽,毛寿龙.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2008(1)90.

[2]易昌良.中国服务型政府职能重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6-97.

[3]李旺珍,吴理财.试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特征[J].理论月刊,2016(05):144-147.

作者简介:陈世荣(1993年—),男,汉族,陕西旬阳人,延安大学2016级行政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作者:陈世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_陈世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