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展融合型经济与繁荣区域经济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音郭楞论文,蒙古论文,新疆论文,自治州论文,经济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随着中央的简政放权,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自主权逐步增大,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尽快改变巴州资源大州、经济穷州的面貌,巴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开始努力探索适合巴州特点的、具有巴州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子。1986年以来在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巴州党委、州人民政府提出了“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开发建设巴州的发展思路,即要调动地方、兵团、中央和自治区驻州企业三股力量的积极性,把兵团、中央和自治区驻州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地方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开发建设巴州。1989年4月, 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以下简称塔指)在库尔勒市成立,塔里木石油开发全面展开,巴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紧紧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明确提出了发展融合型经济的思路。1995年中共巴州第六次代表大会正式将走开放性融合型经济发展的路子确立为指导巴州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使融合经济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成为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关于融合型经济的概念
融合型经济,从字面上讲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区域的社会生产要把几种不同要素有效合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实现由旧质到新质运动变化。我们认为:所谓融合型经济,是指区域内各部门、各企业、各单位相互之间,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打破条块、所有制等界限,为了共同发展的目标,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资源、经济、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交流和合作,以此形成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具体分析,融合型经济包含以下六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个层次是思想观念的融合。首先区域内各单位、各部门要解放思想,取得思想认识的统一,形成共识。要使区域内各单位、各部门充分认识到,融合发展的目的是要发挥各方优势,加快区域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为各方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使自己所长得以发挥。第二个层次是生产条件的融合。驻州各方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为彼此创造条件。第三个层次是经济活动的融合。如石油搞油田的勘探开发,地质搞矿山的开采,地方就要搞好第三产业,做好后勤服务,分工协作,以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所长。第四个层次是经济实体的融合。在一个地区内,单靠某一方是干不成或干不好事业的。所以,只有联合起来,通过办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合资企业,形成合力,才会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区域经济实力。第五个层次是区域规划上的融合。地方政府在制定宏观规划和城市规划时,把中央、自治区企业和农二师等驻州单位作为区域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促进区域内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第六个层次是经济与社会的融合。在经济融合的前提下,大力促进社会多层面的不断融合。社会多层面蹬融合发展必将为边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又成为融合型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条件。
融合型经济不同于横向经济联合,它比横向经济联合的含义更广,层次更高,形式更多。它与横向经济联合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合型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而横向经济联合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的发展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条件上的联合;二是内涵不同,融合型经济不仅包括思想、经济实体等方面的融合,而且包括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融合,而横向经济联合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涉及面较窄;三是融合型经济突破了传统的行业、区域、所有制分割界线,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横向经济联合是在承认行业、地区、所有制分割的基础上所发生的经矫联系;四是发展融合型经济包含着各种经济合作方式,有对内的联合,有对外的联合,有以股份制组建的实体,有合资、独资等组建的实体,而横向经济联合主要指与外地的经济技术协作,形式较少。
二、发展融合型经济的必要性
1.发展融合型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密切联系的地域经济综合体。目前,区域经济呈现出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有利于区域内各方实现互补,有利于降低区域内的交易成本。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所说:由于行政分割,区域与区域间处于外部经济,由此带来的交易成本很大。一方面区域间的产业结构长期同构化,产业相似度高,由此产生部门内的过度竞争,竞争费用太大;另一方面,区域间相互封锁,各自的保护成本太大。一体化即内部化,区域一体化后,区域间的外部交易变成内部交易,交易成本便可大大降低,外部竞争变为内部协调,竞争费作也可大大降低。因此,区域一体化所形成的合力不是两者力量的简单相加,而会产生更大的生产力。
发展融合型经济,通过使区域内各方之间的关系得以协调,及时沟通区域内各种经济、技术信息,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各产业之间以至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发展,保证经济结构合理、均衡发展,保持区域内经济发展比例的平衡。通过融合各方面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对一些具有优势的主导产业联合起来优先发展,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融合发展战略指导下,各企业不论其行政隶属关系如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寻求合作,共同发展,融为一体,就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因此,发展融合型经济,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内各经济组织寻求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增强整个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
2.发展融合型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在平等竞争和交往合作基础上,谋取最大比较利益的经济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使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生产项目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合理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必须打破一个区域内条块分割和相互封锁的行政界线,按照资源合理配置和建立统一、有序大市场的要求,实现区域内各方面的融合和优势互补,进而形成新的生产力。发展融合型经济,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它通过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界限和条块分割,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和利益为纽带,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以各利益主体自愿结合为基础,建立起利益联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融合体。
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比较效益学说看,任何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就巴州而言,地方有资源的优势,农二师有人才的优势,石油、铁路等中央、自治区驻州企业也有自己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的优势,这些优势被分割孤立开来,也许都不是优势或形不成综合优势,使单方面的优势难以发挥作用。只有融合为一体,共谋发展,才能使优势集合聚变为发展融合型经济,就是要以市场为主要手段,通过淡化、模糊和打破地方、兵团和中央、自治区企业在管理体制、所有制和行政隶属上的界限,打破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等顽症,跳出小圈子,置身大区域,在竞争中合作,在联合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拓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地方、兵团、石油、铁路等方面的优势,合理配置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加速资源的开发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发展融合型经济,是加速资源开发步伐,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现实选择。少数民族资源富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接替区。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及基础条件差,缺乏综合配套能力,投资效益欠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中央极为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支持的力度,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并把加速少数民族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的开发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为少数民族富集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如何实现快速发展和富裕,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是资金和人才。通过发展融合型经济,突破了过去长期存在的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并存的二元结构,突破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中存在的资金、人才短缺的制约。
资源富集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资源开发,在以中央企业开发为主的地区,融合型经济有利于形成一个快速发展的增长点,这些点的率先发展有利于激发和带动整个区域的资源潜力,从而使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会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而且会对全国经济发展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在现行体制和条件下,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资源开发建设的速度取决于地方的配合。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采取“两新两高”(新体制、新技术,高水平、高效益)的建设模式,把企业不办社会作为先决条件,既提高了企业效益和水平,又极大带动了地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通过专业化协作,不搞“大而全”、“小而全”,使大企业生产要素与地方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通过生产要素的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形成了共享资源、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共同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十余年,巴州在中央、自治区大企业的带动下,地方国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强市场适应能力,一批新的适应市场的建设项目通过生产要素参股的方式组建起来,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村经济充满了活力,巴州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巴州的经济结构也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一批以石油、石化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开始建立,改变了巴州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产业结构实现了升级;产品结构也从单纯原料输出和初级加工转变。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为巴州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4.发展融合型经济有利于培育市场,促进和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城市为中心来组织管理经济,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企业是个相互依托的融合体,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大城市的依托,大企业不可能很好的发展;而没有大企业的支撑,城市的发展也没有后劲。发展融合型经济有利于培育市场,促进城市的建设,特别是在新疆绿洲经济中,城市的作用更加突出。一般的说,大企业和大城市是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的功能越完善,对大企业的发展越有利;一个城市大企业越多,对增强城市功能越有利。所以,资源开发型城市应该走“大企业促进大城市,城市化带动现代化”的道路。近几年,巴州在发展融合型经济的过程中,把加快库尔勒市城市建设做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和城市经济合理组合的要求,把中央、自治区大企业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经过几年的努力,库尔勒市城市面貌迅速改观,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的资金、商品、人才开始向库尔勒市汇集,促进了市场的繁荣。目前,库尔勒市已成为新疆第二大城市,成为南疆地区重要的人流中心和物流中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5.发展融合型经济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可以把区域内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各方仁人志士感情融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形成区域内政令畅通、各方团结、政通人和、共同发展区域经济的良好环境,可以产生出新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融合各方优势,共同发展区域经济,能带动巴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各民族的文化素质,使各民族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中更加文明和进步,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巴州稳定,增强与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斗争的物质基础。
三、巴州发展融合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和动力
1、发展融合型经济的基本条件。
第一,巴州是一个资源大州、人口小州、经济穷州,如果资源潜力得到发挥,巴州就能摆脱贫困面貌。巴州的行政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二十分之一,人口只占全国的万分之七,人均拥有土地800余亩, 其中宜农荒地40余亩,拥有草场近200亩,拥有可利用水资源2万多立方米。州内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石棉储量占全国的60%,探明蛭石储量占全国的94%,钾盐、芒硝、石灰石、菱镁矿、玉石、铁矿均在新疆占有很大比例;煤炭、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开发前景可观。同时,巴州光热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库尔勒香梨、棉花、甜菜、啤酒花、蕃茄、小麦、水稻等多种优质农产品。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很高开发价值。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这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1985年,全州只有240万亩耕地,人均不到3亩;工农业总产值仅14亿元,仅占全国的十万分之一;职工人均货币工资仅1162元,农牧民人均收入仅399.93元,低于全国和自治区平均水平,与巴州拥有的资源不相称。加快资源开发利用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是党和人民给予当地党委、政府的职责。
第二,驻州中央、自治区单位很多并且实力雄厚,如果这些力量能够充分调动起来,资源开发的步伐就会加快。据1996年底统计,全州州域内共有县团级以上单位199个,其中中央企事业单位82个, 兵团单位54个,自治区企事业单位16个,部队单位17个。州内有拥有20万人口、辖17个农业团场、5个工程团,5座大中型企业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有一批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军工企业;有国防科工委直属的马兰基地;有南疆铁路临时管理处及一大批自治区直属的商贸批发企业;八十年代末随着塔里木石油开发,又进驻了以塔指为代表的国家石化大型企业,这些单位和企业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资金及国内甚至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这是开发建设巴州的重要力量。把这些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合力,让资源优势得到发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地方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所迫切需要的。
2、发展融合型经济的基本动力。
巴州融合型经济战略的作用是在塔里木石油开发全面展开之后才真正得到发挥的,石油大规模开发,不仅给巴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实施融合型经济战略提供了舞台,为实现“条块结合”提供了基本动力和突破口。首先,塔指采取的“两新两高”经营管理体制,是按国际通行的油公司模式来构筑的,与过去实行的石油会战式的管理体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对社会生产力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在对地方的经营管理方式产生着强烈的刺激作用。其次,塔指执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共同制定的“依靠行业主力,依托社会基础,统筹规划,共同发展”的二十字方针,这个方针的本身就要求石油与地方紧密结合。第三,塔里木石油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的重大举措,不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给巴州带来空前的影响,不仅关系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也关系着巴州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两新两高”管理体制的关键和“二十字”方针的精髓在于“企业不办社会”。企业的专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高水平、高效益运行都要通过“不办社会”来实现。如果地方不能提供一个能够维持“两新两高”的社会,企业就要自己办一个社会,“企业不办社会”就成为一句空话,新的生产力就无法形成。因此,“不办社会”不仅是企业的强烈要求,也是新的生产力的生长点,而且是发展融合型经济的切入点。融合型经济的潜力是在“企业不办社会”的强烈刺激下得到发挥的。在这个过程中,统一的社会得到快速发展,整体功能得到快速完善,社会依托作用逐步形成。这种既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又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生产关系激发了新的生产力,这本身就是一个改革的过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
四、巴州发展融合型经济的探索和实践
1、巴州发展融合型经济的基本做法。
(1)牢固树立全域“一盘棋”的思想。巴州党委、 州人民政府在探索发展融合型经济的实践中,长期坚持在全州各级干部和群众中开展全域“一盘棋”、共同发展的教育,在不同时期寓于新的内容。在“七五”期间广泛开展“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和“巴州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巴州”的教育;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以来,又在全州广泛开展“巴州要大富,石油要大上”、“石油发展我发展,我与石油共兴旺”的教育,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从条块、行业、部门分割的体制中解放出来,树立区域经济发展要靠整体优势的思想,把区域内各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共同做好改革和发展这篇大文章。
(2)加强领导和协调,增进理解和信任,统筹规划, 积极拓展融合领域。巴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在发展融合型经济过程中始终发挥领导、推动、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在各行业、各部门、各系统之间架起了一座感情的桥梁、合作的桥梁。针对各系统互不隶属,没有直接领导关系的状况,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各级地方党政首先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真心实意地把驻州单位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放下“父母官”的架子,定期不定期地登门拜访各行业、各系统,了解他们的愿望与要求,探讨各行业、各系统与地方、与其它系统合作的可能性;了解他们对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工作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与此同时,州委、州人民政府把支援各行业、各系统的发展和发展融合型经济作为促进区域经济繁荣的头等大事,不但经常研究,随时处理。1990年,库尔勒市将塔指基地建设用地1807亩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搬迁农民600 余户,并以最优价格出让,实现了塔指基地建设与库尔勒城市发展的融合,在加快库尔勒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塔指基地的建设、发展和生活。1995年,巴州党委、 州人民政府在编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及库尔勒市城市规划修编过程中,将各驻州单位的规划吸收进来,为各行业、各系统及巴州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全州“一盘棋”的思想转变为现实。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为驻州单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社会依托。巴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1986年以来,在地方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经过积极向自治区和中央争取,先后投资21亿元,重点加强了交通、通讯、电力、水利、城镇等建设。加快了市场建设和培育,到1997年底,全州已建成各类市场104个,在商品市场持续发展的同时,生产资料、 生产要素市场都得到了发展,还出现了证券市场、中介服务市场。市场机制的完善,为资源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发展融合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地方加快基础设施的同时,驻州单位也积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塔指投资6.62亿元,修筑了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全长523 公里的沙漠公路,使民丰县到库尔勒的路程缩短1000多公里,被当地人民称为脱贫致富的“幸福路”。塔指还拿出几千万元,用于库尔勒市市政建设,1996年又投资2400万元,援建轮台县东四乡供电系统,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称赞。
(4)千方百计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为驻州单位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地方政府肩负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责任,要发展经济必须保持社会稳定,这是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巴州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在全州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和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教育,采取教育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多种手段和措施,深入细致地做好稳定工作,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由于措施有力,全州一直保持政治稳定,民族团结,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5)进一步坚定帮助驻州单位发展就是发展自己的信念, 千方百计为驻州各单位提供服务。驻州单位要深化内部改革和实施发展计划,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强有力的支持,而驻州单位本身的发展又是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和实践都认为,驻州单位和地方相依相存,共生共荣,驻州单位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是地方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塔里木河断流, 农二师塔里木垦区5个团场发生严重干旱,地方在博斯腾湖水量锐减的情况下,每年从孔雀河向农二师塔里木垦区调水,仅1991年至1993年,五次调水量达2.45亿立方米,为塔里木垦区夺取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塔里木石油会战后勤生活服务需要地方解决,巴州党委、州人民政府从一开始就组织全州骨干企业成立机械、电子、运输、物资供应、生活服务等七个服务公司,为塔指排忧解难,解决石油职工生产、生活和后勤服务问题,地方通过为石油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发展壮大了一批企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量。据统计,1989年至1997年底,全州累计完成支油服务产值达21亿元。
(6)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融合型经济实体, 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融合型经济的载体是企业,这种企业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实现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建起来的,形成“1+1〉2”的优势互补,在市场竞争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巴州发展融合型经济实体,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按股份制形式组建。这是发展融合型经济的最佳载体。和硕麻黄素厂是由新疆制药厂与和硕县以股份制形式组建起来的,几年内一个厂滚动成三个厂的效益,产品远销海外。目前正在建设的塔里木石化厂是由塔指地方按照股份制形式组建起来的。到1997年底全州股份制企业已达347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达66家。 二是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中央大企业将部分零配件扩散到地方,扶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以这种方式组建的企业产品有销路,企业有技术,如和静板簧厂、焉耆塑料编织袋厂、焉耆二建加气混凝土砖厂等。三是按配套服务方式组建的企业。围绕石油开发,为石油服务,地方组建了生活服务公司、机械维修厂,塔指还与轮台、和静、库尔勒等县市合办砖厂、砂石料厂、化工厂、养殖厂、果脯厂等,主要为石油企业服务。
(7)联合开拓市场,促进巴州对外开放。州内企业与企业, 以名优产品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共同开拓国外国内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在近年乌洽会上,库尔勒市与塔指联合招商引资,既提高了知名度,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巴州乡镇企业局力达公司与南疆铁路临管处联合成立华力运销公司,为塔指原油外运搞好服务,使多方收益。库尔勒香梨是巴州特产和创汇拳头产品,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沙益东园艺场与农二师联合成立巴州香梨公司,统一经销香梨产品,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相互竞争,压级压价销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协作、联合开拓市场的新型关系,使库尔勒香梨优势得到了发扬光大。
(8)制定统一优惠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根据经济发展要求,1992年巴州制定了引进人才、资金、技术和推动经济联合的优惠政策,鼓励驻州企业单位到地方联合、兼并、承包、租赁、改造企业;为了鼓励企业之间联合,促进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州上还规定凡不同行一、不同县市联合兴办的企业都实行分产值、分利润、分税收的政策。各县市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优惠政策。尉犁县为发展融合型经济,在县城给塔里木垦区5个团场划出专用土地, 作为驻县团场在县城进行经营开发项目用地。库尔勒市制定政策,欢迎驻州各地企业单位到市区开办企业,经销产品,凡地方享受的优惠政策,驻州各企业单位也同样享受。
(9)实行干部交流和交叉任职, 为发展融合型经济提供组织保证。原州党委书记钟彬和崔光华同志及现任州委书记张舟同志都担任农二师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从各方面关心、支持农二师事业的发展。州委书记张舟曾担任塔里木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州政协主席张宗长、州委常委、副州长冯志明现分别担任塔里木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职务。现任农二师师长杨耀华同志,当选为巴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这在兵团各师局目前还是唯一的。农二师还选派部分专业技术干部到轮台、且末等县任科技副县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经济建设。实践证明,干部交叉任职,增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对发展融合型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2、巴州发展融合型经济取得的效益和成果。
首先,巴州地区经济发展加速,综合经济实力增强, 结构改善。 1996年与1985年相比,全州国民生产总值由1985年的9.02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增加到1996年的41.2亿元,增长3.56 倍, 财政收入由1985年的0.45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3.67亿元,增长7.15倍,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399.9元,增加到1996年的1524元,增长了2.81倍。 在新疆16个地州市中,国民生产总值由第9位上升到第3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第13位上升到3位,财政收入由第7位上升到第3位,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余年来,巴州的农业、工业、基础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显著改善。1996年与1985年相比,全州棉花面积增长7.14倍,产量增长了14.6倍;库尔勒香梨优等质果品产量增长了4.6倍, 初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温室蔬菜大棚由几十亩发展到1.3万亩。 在每年人口增长2%(自然增长率10‰以下), 流动人口比例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保证了粮食、肉、奶、蛋、蔬菜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工业增加值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6.7%。
其次,驻州单位充满生机与活力。塔指是目前全国石油行业最有潜力、最有活力的企业,多次受到中央领导高度赞誉。塔指目前已形成原油产能500万吨,成为全国各大油田六强之一,甲方职工仅4400人, 相当于国内同样规模油田人数的三分之一。虽然全额贷款,但效益非常显著。而且,石油勘探正在逼近大场面,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战略接替区。驻州南疆铁路临管处、兵团农二师及其它驻州单位也表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在199个驻州单位中有150多个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共建模范,有60多个受到自治区和巴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表彰。
第三,全州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一种新的精神境界正在形成。在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族人民求发展和盼稳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显著提高。特别是近年来,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进取精神在各族群众中普遍形成,州府库尔勒市连续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科技兴县(市)工作先进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市。
五、进一步发展融合型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增强融合意识。解放思想是发展融合型经济的前提,只有在思想融合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措施,才能实现融合的行动。党的十五大为我们思想大解放和经济、社会大融合扫除了障碍,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关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论述;关于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的论述;关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论述,关于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论述,等等,不仅为开创融合型经济发展新局面扫除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障碍,而且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发展融合型经济,必须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协作、大融合的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通过宣传学习,破除计划经济的旧思想、旧观念。树立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破除划地为牢的封闭意识,树立大开放、大合作的融合意识;破除自给自足、自成体系、闭关自守的小生产意识,树立大生产、大协作、大开放的意识;摒弃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方式,树立全州区域“一盘棋”的全局意识,以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取代小农经济观念;以市场经济开放观念取代计划经济封闭观念;以平等交换、优势互补的观念代替“怕吃亏”、“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旧观念,形成浓厚的融合发展舆论氛围,不断增强人们的融合发展意识。
2.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融合型经济必须处理好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以内联促外引,以区域内的互相开放,形成合力,增强对外开放的吸引力;要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改善巴州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参与巴州经济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要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大联合、大开放战略,促进融合型经济的大发展。要加强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集中区域内的优势,重点扶持和发展名牌产品、拳头产品,建立出口生产基地。通过加强区域内经济技术联合,以内联增强外引力度和招商引资的能力。当前要充分利用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产业梯度转移以及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开放的大好时机和有利条件,打开大门,以扩散加工配套、技术转让、共同投资等多种形式,积极促进区域内各类企业、东部发达地区、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实行经济技术联合与合作,壮大区域经济的实力。目前要集中力量办好库尔勒石油工业园区和尉犁西尼尔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把这两个区建设成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构造自治州主导产业,发展融合型经济的示范区。
在发展开放性融合型经济过程中,要广泛树立地区形象。地区形象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外部活力、公民素质、精神面貌、未来发展前景的综合评价与总体印象,良好的地区形象可以吸引资金、吸引人才,促进交流和协作,增强凝聚力,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地区形象建设要进行系统策划,要从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外显标识三方面推动,以便达到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目的。
3.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完善融合型经济的运行机制。要实现制度创新,必须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五大的要求,以融合发展为目的,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生产力的大协作为手段,以统一开放大市场为基础,实现各方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建立起区域经济快速、高效、协调发展的经济体制,相应形成包括调控机制、协调机制、联合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的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
4.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为发展融合型经济提供组织保障和宽松环境。发展融合型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有序实施。巴州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发展融合型经济的领导和协调,及时研究发展融合型经济的重大战略,制定发展融合型的规划和政策、产业布局、重点建设、重大利益调整等事关全局的问题。地方政府要继续放下架子,主动上门,做好发展融合型经济的组织实施工作。统筹规划,是发展融合型经济的前提,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州的资源配置、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安排,按照互利互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效益优先、统筹规划、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区域内的项目建设。要以区域规划为主,把兵团、石油、铁路等部门的规划纳入全州统一规划之中,做到在重大项目上,统一规划,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统一组织实施,使发展规划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选准突破口,推动融合型经济向深层次、全方位发展。必须选准各个利益主体的结合点,找到了利益结合点,也就找到了融合发展的启动点和突破口。对此,必须把区域的整体利益与区域各方的利益有机地联系和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在融合发展中保护各方面的利益。要坚持对区域内各方一视同仁的方针,区域各方共有和共享资源,谁都可以开发利用,谁有能力谁发展、谁投资、谁受益。要支持和鼓励融合,使各方面在融合发展中获得最大比较利益。目前要抓紧抓好塔里木石化厂、塔里木化肥厂、新疆天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使其早日见效。在这些重大项目建设上,要采取新的投融资方式,把融资的范围由石油向地矿、铁路、兵团等更广的领域拓展。同时利用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驻州单位向地方企业参股,对地方企业进行兼并、租赁、承包、联营,支持兴办第三产业。在发展融合型经济过程中,区域内各单位、各经济实体机会均等,不分主次;但具体项目上,具体组成则有主有次,有头有尾,不可能都当龙头,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要进一步拓展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从简单的物质交流、配套服务向联合开发资源、联合兴办产业发展。
6.逐步建立共建共享体系,促进开放性融合型经济的发展。根据巴州区域的实际,建立共建共享体系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肺:优化区域内经济结构。根枯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发挥区域内各方的优势,依托大中型企业和名优产品,以改革为突破口,对区域内各经济实体中存在的阻碍或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第二阶段:着手建立各种类型的经济共同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的联合协作关系,共同利用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加快资源开发进程,实现共同发展;第三阶段:在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更大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公司发展,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大融合;第四阶段:为融合型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实现社会、经济的明显分工,将兵团、中央及自治区驻州企业的公、检、法、医疗等项社会事业全部纳入地方政府管理,其经费开支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由地方财政支付,以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轻装上阵,加速发展。
7.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创造条件。发展融合型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区域经济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安排和运行。要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在区域内建设好各类辐射能力强、多层次、多功能的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的商贸集团。要逐步培育和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组织和动员区域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统一、开放大市场的建设,在区域内形成渠道畅通的流通体系。目前,巴州市场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也存在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滞后的问题,这与巴州所处战略地位,与发展开放性融合型经济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步伐,为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协调,合理布点,按客观规律的要求建设市场,防止盲目建设,使市场建设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要着重加快劳动力、技术、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以适应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和建立石油石化、能源、机械电子、轻纺食品、建筑建材支柱产业的需要。
8.筹集区域共同开发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开放性融合型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努力把巴州创造为投资“洼地”,是实施开放性融合型经济战略的重要前提。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富规划,巧开发”的原则,着眼于长远,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搞短期行为。要加强能源、交通、通讯、重要原材料、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保障。应扩大联合投资范围,设立基础设施开发基金,基金来源可由以下部分组成:国家及地方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区域内国有大中型企业入股、经营效益好的国有企业租赁、拍买及土地批租所获收益、发行债券所获中短期资金等。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不断增加储备项目,集中资金,高质量、高效益地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服务功能,重点加强文化、教育、商业、保险、信息服务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信息交流和服务,重点放在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各地的先进管理经验上,并围绕区域市场,及时搞好市场分析和预测,为区域内各单位服务。
标签:经济研究论文; 经济论文;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新疆库尔勒市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新疆生活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经济学论文; 巴音郭楞论文; 塔里木论文; 全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