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键词”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_历史知识论文

论“关键词”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_历史知识论文

浅谈“关键词”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浅谈论文,课堂论文,关键词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历史“关键词”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高中历史教材文字量大、内容繁杂,每堂课涉及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很多,有时老师还会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然而教学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很多老师不得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且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千万不能什么内容都讲,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历史很繁琐并产生厌恶之感,此时,运用“关键词”来进行教学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选择。

      历史“关键词”是运用从历史教材文本概括出来的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历史阶段、历史事件或历史时间(即关键词)。把历史知识按思维方式加工成具有“激发”作用的焦点,这个焦点既是知识及思维聚集之处,也是知识及思维发散之端。历史“关键词”往往是教材内容中最重要部分,或者在历史知识体系或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是在历史教学中起关键作用的衔接点和切入点。借助于关键词的提取、发现和运用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关键词”教学。

      二、历史“关键词”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了解教材及学习的内容,掌握主干知识,初步确立“关键词”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之前,我都要将授课内容的课标要求、具体内容打印出来,同时将学生要掌握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这些要求预习文本,这样学生便知道要预习什么,同时对主干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并在此基础知识上提炼出历史“关键词”。下面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课为例。

      在上课之前,我打印出来的预习提纲内容是: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具体内容:

      ①“中国早期”如何界定。

      ②分封制是怎样的一种制度?说明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分封的对象、诸侯国承担的义务、哪些重要诸侯国、意义。

      ③宗法制的概念是什么?说一说宗法制的纽带、特点、西周的宗法等级。

      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通过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学习,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很容易确定本课的“关键词”为:分封制、宗法制。学生在预习和确立“关键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并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面实施“关键词”教学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老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与学生民主对话,最终确立“关键词”

      学生初步确立了“关键词”后,体现了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和课标的理解能力,但是有时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或者是缺漏,这时就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了,老师对教材和课标的把握上远远高出学生,特别在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历史知识的相互联系、中心内容及整体结构上更需要帮助学生把关,补足学生在确立“关键词”上的偏差,同时针对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及学习难点和盲点,设定适宜开展教学的“关键词”。如人民版必修六《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完善》这一课,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比较容易确立的“关键词”有: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应该说学生确立的这些“关键词”基本上反映了课标要求、教学重点,但是考虑到学生很容易把《权利法案》错误当作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无法动态地反映英国民主制度的过程,同时也很容易把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混淆起来,为此,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对话后,笔者补充了两个“关键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君主制与君主立宪制的区别。经过补充后确立的“关键词”更能全面反映教学内容、难点、重点和教学的中心内容。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确立的“关键词”一定是与教学内容的核心主干知识相关或一致的,其既可以是核心主干知识本身,也可以是核心主干知识中的某个方面,同时也可以是学生在理解核心知识时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史实及相关的知识点,还可以是反映这时期区别于其他时期特定的概念和历史名词,甚至可以是某些重要的历史时间和历史阶段。总之,“关键词”的确定能很好地作为教学内容的突破点和切入点,对识记、理解、运用历史知识具有很好的帮助,可以很好地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

      3.围绕“关键词”实施教学

      确定好“关键词”后,就要围绕“关键词”实施教学,重点讲授“关键词”上的重要知识或者利用“关键词”来突破重要知识,对于其他知识,淡化处理就可以,不必或少占用课堂时间。这样进行教学就不会出现面面俱到的情况,从而使历史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并有足够的时间实现课程三维目标,从而有效克服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在教学中,教师围绕“关键词”设计教学环节,采取各种灵活的方法,有效的手段,利用“关键词”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弄懂、领悟、全面把握关键词的内涵、外延、地位和重要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突破历史知识重点和难点。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围绕“关键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能力的训练及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使得课堂变得简单,教学目标明确,不仅可以使得教学有层次、有梯度,而且可以使课堂成为具有生成力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能够给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的机会,为他们创设更多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历史细节,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4.总结阶段,老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去学习掌握其他知识

      教师围绕“关键词”完成教学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总结、比较并理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运用相关的练习来巩固,并且利用这些“关键词”的相关知识来解释历史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通过设置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的程度。

      其次,通过“关键词”完成教学后,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在巩固重点知识的同时,还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关键词”中的知识去覆盖和理解课堂中没有讲到的知识点,理清这些知识的联系,利用“关键词”这种方法来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复习。

      三、历史“关键词”教学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关键词”确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关键词”教学中首要的是确定“关键词”,只有确定好了“关键词”,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关键词”的聚焦、突破和发散作用。然而,在确定“关键词”时,虽然有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作用,并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来加以确定,但是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以及不同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程度上存在差异,不同的教师在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确定的“关键词”会有一定的差异。所确立的那些“关键词”并非都恰当、准确,并非都真正符合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确定“关键词”过程中出现的这种主观性,在某种程度影响并制约着“关键词”教学法的推进和发展。

      2.“关键词”教学适用范围存在不足

      “关键词”教学具有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法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能提炼出“关键词”,还有不少的教学内容很难用一两个“关键词”来概括,甚至有些内容不太合适运用“关键词”进行教学。“关键词”不能覆盖历史课堂上的全部学习内容和全部的学习目标。

      3.对“关键词”进行拓展延伸时“度”的把握

      “关键词”教学法为知识拓展和延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历史知识的弹性和开放性,教师在对“关键词”知识进行拓展时很难拿捏好“度”,有时候一不小心就把知识拓展了很多,从而增加了学习的深度和难度。从教改方面来讲,在教学中实践“关键词”教学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需要学贯中西的优秀教师。此外,学生也需要积累相应丰富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要求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关键词”教学法的运用。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或者教学方法,“关键词”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概括信息、创新等学科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虽然在实践中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教学过程中真正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相信历史“关键词”教学法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标签:;  ;  

论“关键词”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_历史知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