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现象对政治课堂教学的启示_课堂教学论文

于丹现象对政治课堂教学的启示_课堂教学论文

“于丹现象”对政治课堂教学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启示论文,现象论文,政治论文,于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仅仅因为在央视开讲《论语》而迅即“红”遍全国,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追捧,甚至成为一种罕见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奇迹。一个个简简单单的故事,一条条平易朴实的道理,如何就引发了这么强烈的社会反响?在市场日渐繁荣而消费主义亦复盛行的今天,人们何以对古朴原始的传统文化竟然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这背后究竟有些什么奥妙和玄机?“于丹现象”令我们思考: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使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走出“枯燥、繁难、封闭”的现状,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更有效?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如何才能转化为和之者众的下里巴人?历史深处那只王谢堂前的燕子,如何才能飞入今日寻常百姓家?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笔者认为“于丹现象”给了新课程下的政治课教学四点启示。

启示一:“灌水”走向“点火”,使课堂教学增值

于丹无论是站在“百家讲坛”上,还是站在摄像机前,她那种周身洋溢的激情时时感染着人,她善于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听众的热情。于丹在讲坛上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常常点燃听者的心智,会心的微笑与颔首,情不自禁的击掌与哄堂,都是一种灵犀的沟通,智慧的融合。我想,她的课堂一定是焕发生命激情、唤醒生命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如果是她的学生,一定是充满幸福的。

我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最想对老师说的话是什么?让人感到惊讶的是,班上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极为相似:希望老师不要板着脸孔说话,不要重复与啰嗦。两句普普通通的话,却击中了现今教学的要害,青少年一代多么渴望我们教师不要对他们冷酷无情,不要像“老北京的传说”那样整天去重复那些讲过千百遍的空洞乏味的道理,我们的学生希望自己的教师不仅是一个长者,更是一个智者,有宽阔的视野,有年轻的心态,课堂上富有激情,焕发的是诱人的青春和活力,师生和睦相处,亲密无间。可惜,现今的有些课堂,还是“涛声依旧”,我们很少能找到燃烧的激情,更难见到神奇。

记得一位外国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呼唤、鼓励学生。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这里“兴奋的情绪”“生机勃勃的精神”,就是指“激情”。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积极兴奋的情绪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动因之一。激情能够激起灵感的火花。它是一种灵魂的震撼,一种艺术的陶冶,一种情感的体验,一种至美的熏陶,也是课堂教学生命力所在。

一次去听公开课,执教者拿了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很神秘地说:“这个大苹果1元钱,谁能用智慧,将它以30元钱卖出去?”“哄”地一声,班上同学都笑了,只听见有学生在嘀咕:“不就是一个普通的苹果吗?”“难道这个苹果是吸蜜糖水长大的?”“1元钱苹果卖30元,难道可以靠欺诈来骗钱?”执教者将苹果放下,指着木制的课桌说:“一块木板,就值几元钱,如果做成课桌,就可卖到几十元,如果精雕细刻,作为艺术品卖,就可卖到几百、甚至几千元。难道这个苹果就不能增值吗?”教师越讲越快,越讲越响,他那富有激情的话在教室里回荡。老师的话真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说:“老师,如果加个漂亮的包装,肯定会多卖些钱”;一位学生说:“将苹果的包装纸上贴上彩色标签,标签上可以书写专门为这种苹果所起的美丽的名字,或写上一句富有情趣的唐诗宋词,肯定能卖大价钱”……这时课堂上气氛炽烈亢奋,同学们的激情在燃烧,思维力在启动,想力在翻涌,创造力在迸发。下课时间就要到了,老师接过同学们的话说:“你们想让普通苹果变成金苹果吗?你们想让小钱变成大钱吗?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一句话,‘有的人的财富装在脑袋里,有的人的财富装在口袋里,能让财富装满脑袋,又能从口袋掏出财富的人,才是真正的富翁。’同学们,你们想成为真正的富翁吗?那么我们必须学好经济生活。”教师富有激情而且充满灵智的结束语,使整个教室沸腾了。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智慧的点燃,智慧的课堂是超越知识的灌输的,那是思想的深化,是情感的升华,是吹开红花绿草的春风。求知,因为激情而更为强烈。此时的学生是快乐的,教师也是快乐的。因为,此时师生的思想、心灵都是自由的。

启示二:广闻博采,不断引进时代“活水”

一位沈阳的“鱼丸”对于丹的评价是:“她把孔子请到了当下。”换句话说,于丹从经典中挖掘出了现代性的资源,进行了某种阐释和调整,这是一种古为今用。于丹对于《论语》、《庄子》的解读显然是个性的,是在突破传统意义上创新,尤其是她的表达方式和语体,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

新课程下的政治课堂教学,对于文本的处理呼唤着教师科学引领下的多元解读,呼唤着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和方法,也是政治课教学生命之所在。教学实践一再告诉我们,学生不是不愿意上政治课,而是不愿意听那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对此,著名特级教师陈凯曾深有感触地说:“课堂上,一味照本宣科,显得是那样的枯燥沉闷。一旦与现实问题结合,马上生动活跃起来。基于此,我十分注意把现实的内容注入教学,让教学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所以,要想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就得及时地恰当地注入时代的活水。

注入时代活水,主要指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有机地注入有关的重大社会实际和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认识实际。如课前发挥时事的时效性——“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在轻松的氛围中,养成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表达等多种能力,更为政治课堂教学增加了它的时效性。新课讲授时通过媒体看新闻——“与时事面对面”,发挥网络功能,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时事与教材的结合,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问题变得具体、生动、深刻起来。在高三上复习课的时候,运用好时事材料,有利于养成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课堂教学及时恰当地穿插时事新闻,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使课堂教学生机盎然,充满时代活力,从而常教常新。

启示三:与生活零距离接触,使课堂动态生成

有人说,于丹给大众提供的是一剂“心灵鸡汤”,于丹大受欢迎,折射出民众的心灵缺乏某种抚慰,精神上存在着某种饥渴。也有人说,以圣贤道理为原料、用小故事煨出来的汤,虽然很浅,但对老百姓而言,更入心入胃。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缺乏吸引力,就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长远发展相去甚远。思想政治新课程涉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它们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与体验,在实践的矛盾中探究、感悟和内化。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理论或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感受传授给学生,而是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做到“小课堂”与“大社会”密切结合。例如,在讨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问题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国家地理》中的“我们的家底儿”系列照片(全国各省市均有一张照片),学生清楚地看到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差距,特别是广西一农户,主要财产只有一间瓦房、一头牛、一头小猪、8只鸭子,学生为之感慨。趁着学生对农村现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时,出示2007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比较图,农民收入已连续7年低速增长,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学生从图片、数据中真实地体验到缩小城乡差别工作的紧迫性。有了这一思想基础,再让学生去认识生活在周围的农民工,他们就会用平等的、宽容的、关爱的心态去看待我们的农民兄弟,这也正是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所在。

让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使思想政治课逐步走向生活化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大趋势。政治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对待生活,用生活的气息感染课堂,用实践的真谛引导学生,营造具有动感的充满生机的政治课堂。

启示四:灵活多样,彰显个性异彩斑斓

有人说,于丹的成功,关键在于她独特的讲述方式。朱熹也讲《论语》,钱穆也讲《论语》,当今中国,各高校各讲堂都在讲《论语》,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掀起这样的狂潮?在教学领域有一种说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里的“法”是指教学的特殊方法。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为了达到某种教学要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现实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仍在执行着传统教学方式,即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听到尾,教师讲课要依“法度”而讲,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变成了一种新“八股”,令人生厌。如此方式,造成了课堂寂静无声、死气沉沉,学生仿佛是在“梦中”一样。不仅学生不愿意上政治课,教师也不乐意去教政治课。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活起来。

我在教学中,尝试用问答法、讨论法、辩论法、调查法、阅读法、报告法等多种方法,开展了“政治论坛”、“时事论坛”、“故事会”、“课堂辩论赛”等一系列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愉快教学。如课堂上的“政治论坛”,在教授完某一章的教学内容后,在学生掌握教材中思想观点基础上,教师接着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现实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并以演讲的形式,发表短评,讲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深化了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后进生释疑解难。又如在教“价格的变动”一节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放假期间到市场上作调查,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为什么市场上有的商品不同,其价格也不同?有的商品不同,其价格又相同?有的商品相同,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其价格却不一定相同?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和学习的兴趣,然后在关键时刻,揭示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并通过例证法,说明在市场上发生价格和价值不一致的情况,主要取决于该种商品的供求关系,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归纳证明。通过讨论、辩论、撰写小论文、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和思想觉悟,并锻炼了他们分析、综合、归纳、表述等多种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即使是对自己最擅长的教法,也不宜一直使用、一成不变,这是由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它既规定着学生如何学习,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思考和讨论问题,如此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重视,学生能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而使其学习情绪和积极性高涨,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想,于丹对于我们普通政治教师的意义就在于,她开启了我们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使我们点燃教学的激情,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让我们的生命更厚重,让我们的教学更具灵性。

标签:;  ;  ;  ;  ;  

于丹现象对政治课堂教学的启示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